分享

中原地区三座省会城市的交替史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河南省的省会,从民国起,是开封;抗战起,是洛阳;而现在,是郑州。再早之前,开封或洛阳也许真没把一个“省城”地位看在眼里,因为早期的开封和洛阳,是做过东京(汴京)、东都(神都)的。

(京杭大运河是洛阳和开封交相辉映媒介)

一、洛阳的区位没落

洛阳,自唐中期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到五代之后,繁华已尽,前期的衰落原因和水运有关,后期的没落原因和宋太宗有关。

1、水运不兴

隋唐时期,洛阳号称神都。隋炀帝时期,成就了“万国来朝”于洛阳城的辉煌时代,至武周则天时代,改东都洛阳城为“神都”称谓,皆因洛阳是当时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都市。

在古代,一座繁华之都的维系,必须依靠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以保证巨大人口需求之各种资源的攫取。在农耕文明的社会,粮食安全是第一要素。谁控制了粮食,谁就可以控制整个国家,同理,哪座城市主宰了粮食的供给,就能成就其无上之重要地位。隋炀帝依靠大运河漕运到洛阳储存起来的粮食,据说一直用到了太宗朝时期。可见强大的水道运力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隋炀帝时代,洛阳盆地周边建立了多处粮仓,这些粮食及织物、盐铁等大宗商品物资的运输,不管是南来北往,最终都能经京杭大运河输送到中间枢纽位置的洛阳。唐中期的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泛滥,大运河上行到洛阳的水路因为淤塞不通而使洛阳城的资源调配枢纽位置下降,地位上取而代之的自然转移到了下游的汴梁城,所以老家洛阳的吕蒙正家逃荒到开封尉氏谋生也就可以理解了。

(出生于洛阳城的宋太祖,定洛阳为西京)

2、太祖的魂牵梦绕,止于太宗的烛光斧影

真正让洛阳从神都之位上跌落的是北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自幼生长在洛阳火烧街夹马营中,这座城市是他的父亲赵弘殷建功立业的圣地,从童年的记忆中来说,赵匡胤对于洛阳城有着故乡般的思念。

赵匡胤建国后,曾主张以洛阳为都城,利用洛阳盆地之有利地形,依靠洛阳八关,以北拒强大的契丹铁骑。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北宋,加之缺少战马,以洛阳之有利地形为都,至少在大兵压境时可攻可守,也有较大的战略纵深,从军事战略来讲,宋太祖的建都洛阳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遭到了以其弟赵匡义为首的大臣反对。赵匡义,出生在开封城,是宋朝高层中豫东派将领的代表,以他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习惯了开封的富裕生活,主张以开封为都,这样可更加方便地汇集江淮地区的物资财货。

宋太祖曾仿效北魏孝文帝南巡定都洛阳的做法,西巡洛阳,拜谒父母葬地永安陵,重修宫殿城池,迁都之意已决,但以他弟弟赵匡义为首的群臣最终扭转了局面,阻止了宋太祖迁都洛阳。后来,东京汴梁城的皇宫中,烛影斧声,深爱着西京洛阳的赵匡胤暴毙,其弟赵匡义继位成太宗皇帝,从此大宋把都城确定在一马平川、没有纵深、无险可守的开封,直到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耻,东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

这真是应了范仲淹的那句建都直言,“天下无事则居汴,天下有事必居洛”。

至近代民国,洛阳的地位曾经因为吴佩孚第一次直奉战争胜利而重塑短暂的辉煌。吴佩孚,这位差一点就统一全国的直系大军阀,以坐落于洛阳的西工兵营为军事大本营,以洛阳西工巡阅使遥制北京,大有“虎踞洛阳中州,会八方风雨”的气势,洛阳城也因此一度成为了河南省会所在地。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一度将洛阳定为中华民国行都,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河南省政府再次迁入洛阳。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会再次回归开封。


(中国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的人物:吴佩孚)

二、开封的区位没落,皆因黄河水患

洛阳至中唐逐渐衰落,开封自五代开始繁华,繁华的原因同样源自大运河带来的机遇。除后唐外,五代中的四个朝代皆在汴梁城建都,在那段刀兵流血、战乱频仍的黑暗时期,粮食安全异常重要,中原地区连年战乱,农耕影响较大,粮食的来源自然需要从周边地区的运送。汴梁城四通八达的水系,使其具备强大的漕运输送能力,能集中更多的资源用于汴梁城的都市运营。

开封城拥有强大的漕运能力后,更多的粮食、更多的物质资源,就能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汴梁城,这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一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尽显东京梦华录,是得开封在北宋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当然也是最有钱的城市(至靖康城破,连汴梁城内的乞丐身上都能搜得到几两银子,那是银子,可不是铜钱啊)。

开封城因水运得利而繁华,也因水患频繁而没落。自黄河改道进入现在的开封境内后,从金代大定二十年(1180年)到1944年至这764年间,有记载的黄河决溢339处,平均2年左右决口一处,其中开封城曾4次被淹,15次被洪水包围。

开封境内决溢的事件中,最惨的莫如明末的人祸决堤事件。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困开封,明军早期曾企图水淹农民军,但最后反被李自成利用9月黄河水涨而引水灌城,城毁人亡、死伤惨重,开封以下七百里尽成汪洋,直到20年后,开封才重新建城。建城前,有人从开封向东南行走六天,途中未见一人,但见荒草遍野、狼兽成群。

开封境外决溢的事件,也会波及到开封受灾,因为开封地势低洼,每次受灾都被首当其冲。清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黄河沁河并涨,中牟九堡村处决堤,冲刷开封护城堤400余丈,朱仙镇冲垮。清光绪十三年,郑州石桥段决堤,造成贾鲁河道淤塞无法通航,从此靠贾鲁河、运粮河航运而繁荣的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彻底没落,而之前仅朱仙镇区域就有20万人口。1938年,中原地区处于抗日战争之第一战区,国民党军队于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阻止日军,结果造成下游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4县沦为河泽,1250万人受灾,直接死亡近百万平民,间接造成1942年河南大饥荒饿死300万人,而开封境内死亡14万人,损失耕地近百万亩。

纵观金代以后的开封建城史,就是一部带着无数血泪、悲伤的灾难史,饱受黄河水患的影响,致使黄河开封段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影响着开封城的地缘安全。

后来,作为省城的开封错失了京汉铁路的枢纽地位。张之洞规划的路线是在卫辉府境内西拐,经怀庆府武陟县境内过郑州。铁路和开封无缘的原因,也和开封城旁高悬的黄河有很大的关联。1954年10月30日,鉴于开封城北愈来愈高的地上悬河,及铁路带来的经济影响,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从此郑州成了河南省省会。

豫西洛阳和豫东开封为都城之争,郁闷了一千多年,但都未能再开启辉煌,取代两位老大哥都市地位的却是夹在中间一个叫做“郑县”的小兄弟。


(民国之郑州火车站)

三、郑州交通之先天下优势

历史上的繁华,终究只是过去,现在的中原地区唯郑州一枝独秀。任凭开封菊花诗情、洛阳牡丹华贵,而郑州之市花月季借着铁路往事而飞奔上位。

从郑州出发,你可以到全国任意你想去的地方,而开封和洛阳的从历史都市地位中没落,其实和交通区位优势不如郑州有较大的关联。

1、铁路。大多数的资料文献及媒体报道,都会指向“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句话,还真是没说错,众多因素中,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在整个亚洲都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2、空运。近些年来,除了开通中欧班列外,航空港区与出口加工区的无缝衔接,使得郑州的交通枢纽重要性在国内无出其右。
3、公路。河南省拥有全国最长的高速公路里程,连霍高速和京港澳高速在河南段都是双向8车道配置。除此之外,其他高速、国道、省道路网密集程度也是全国第一。

随着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拥有京广、陇海两大铁路交汇的郑州,逐渐成了亚洲最大的陆运枢纽城市。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处于南通十省、北拱神京的中原地区,郑州的位置又处于中原地区的心脏位置,加之铁路枢纽的地位,在随之而来的工业时代无缝衔接,逐渐成了河南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也从民国时的郑县,由火车拉到了超越洛阳、开封的新郑州。

(郑州邙山铁路大桥西的黄河风景区“炎黄二帝像”,建于2005年)

时代在变化,城市在发展,历史的轮回,不会因为过去的辉煌而善待当下的你,历史的选择,总是顺应趋势之轮,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滚滚向前。河南省的省会选择了郑州,只是顺应了历史的趋势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