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雪亭前“28个字”引发的议论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无题
偈子/释永信
忽出门外一片白,红叶未落雪向迎。
大地为我做禅衣,零落千里慢追风。


2021年11月7日,立冬,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立雪亭外写了28个字,没想到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

喷来喷去,不外乎两种声音,有人说方丈的写诗水平很厉害,有人说方丈的诗作水平太水。对于喜欢近体格律诗的一众诗友来说,我归纳了其持贬义见解的“喷客”看法,意思大致归纳为8个字:诗不押韵,僧不持律。

一、

诗不押,我们可以从押韵上分析。僧不持律,我不知从何处说起。因为一个“律”字,包含的意思可大可小。大的方面说,包罗万象、莫衷一是,非一两篇文章能写清楚的,而佛家律宗也自成一派,所以我只能从小的方面说,我的理解也仅限于从诗的格律平仄来讲。

按近体诗的格律,以“平水韵”来讲,二、四句直接出韵,没法称之为“七言绝句”。

-平水韵格律规则-

  •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方丈作品-
忽出门外一片白,
未落雪迎。

【迎:八庚(平),二十四敬(仄)】 出韵
为我禅衣,
零落千风。

【风:一东】 出韵

按近体诗的格律,以“通韵”来看,押韵没问题,但平仄方面存在8处问题:

-通韵格律规则-

  • 平平仄仄,
    仄仄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方丈作品-
一片白,
红叶未落雪迎。

【迎:十四英】 押韵
大地为我衣,
零落千风。

【风:十四英】 押韵

第2字“出”应仄
第4字“外”应平
第7字“白”应仄
第13字“向”应平
第19字“做”应平
第21字“衣”应仄
第25字“里”应平
第27字“追”应仄

诗,讲究言重精髓、言简意赅、言感而发。字数越少,就越精炼,笔者我试着模仿方丈的意境,写了一首“通韵”平起的五言绝句,拙作如下:

《雪》

通韵/林旭生

门前银素裹,叶落立冬迎。

抖擞禅衣絮,且随万里风。

二、

普通人写28个字,不会引起多少舆论。但少林寺方丈于立冬当天触景生情,在寺内随口念叨这28个字后,确实被不少人误解为格律诗了。

《不第后赋菊》的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否按照唐朝科考时所定的“功令”(切韵)所做?不得而知,因为《切韵》基本失传!若以最接近唐代韵律的平水韵来套,那落榜的黄巢所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出韵的,但后世并没有因为出韵而否决了这首霸气侧漏的诗,即便出韵,这仍旧是一首好诗。因此,不去套韵律的诗一样可以写的很好。

古体诗,也是有许多无韵体的。比如《诗经》里的诗歌,其押韵与后来的汉唐都不一样。唐代有官方所定的《切韵》,作为科举考试写诗用韵的制式标准,盐枭黄巢可能就是因为写不好206韵的唐诗,导致屡试不第,逼得黄巢没法当“学霸”,只好做“灭霸”。

南宋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唐代《切韵》中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来,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减为106韵,从此106韵的平水韵(简称“诗韵”)一直沿用到了清朝。自隋唐开始,一千多年来,写格律诗一直用的都是“诗韵”这个标准。最早的切韵已经失传,虽然平水韵是在南宋时才出现,但它反映了唐朝人作诗用韵的大致部类。

诗韵定的这个写诗标准,韵的分合情况是按照当时人们的语言发音而定,但是一千多年来,战乱引起的人口大迁徙,使得现在的语音和原来存在不少差异。我们现在用这个诗韵写诗,肯定不太方便,所以现在大家写近体诗,根据现有普通话发音,用新韵、通韵会更方便些。

诗歌本来就不是人人都会的,而诗韵已没有它最初的科举用途了。若刻意地用格律去约束诗兴大发时的“感作诗”,有时就像戴了枷锁跳舞一样,难得有轻灵的步伐和优美的舞姿了。刻意用格律韵脚去写《不第后赋菊》,那肯定难有黄巢写出来的那种气势。刻意地套格律,有时犹如老学究卖弄生僻字一样,也如孔乙己所讲“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让人难以提起阅读兴趣。所以,格律诗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犹如韩愈当初搞古文运动时摒弃“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的骈文”一样,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

话回开篇,方丈写的28个字,并未声张为“诗”,只是被众多文学票友理解为诗后,以要求严格的近体格律诗体裁,去揣测释永信大和尚的诗作水平了。

出家人不打诳语。方丈从未声称过自己是诗人,也从未声称过自己写的是诗,人家写的那28个字,其实叫“偈子”。偈子,因为形式像是诗,所以也被人称为偈诗,但这种题材更多的是为了传颂方便而写,所以更多的时候偈子叫做“偈颂”,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传颂心法,多以偈子的形式来表达释家隽永的理论。如北宗禅,渐悟的代表神秀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而南宗禅,顿悟的代表惠能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和慧能两位大师所说的是偈子,并非五言绝句。武则天在听神秀大师讲经说法时,肯定也不会把他讲的五言、七言偈子当成唐诗,而要求神秀大和尚非得按照“切韵”来组织字句。

所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写的那28个字,我觉得并没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当成偈子、也可以当成无韵的古体诗、也可以当成新诗自由体、更可以当成打油诗,但千万别当成近体格律诗而自以为是地认为大和尚的文学水平太小了。

四、

近体格律诗不好写怎么办?其实还有其他体裁的诗文格式可以由着自己的感悟去写的,只要不写成“浅浅体”那样的诗就行了。

何为“浅浅体”诗歌?以下就是!请注意写诗时避雷,别把诗写成“屎”就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