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军的“代用驱逐舰”——希贝尔防空渡船

 朝_五_晚_九 2023-03-28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3D二战游戏中的德军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甲板上的四门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40年7月,德国陆军开始为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做准备,而德国海军手中现成能用的登陆艇数量严重不足,何时提供何种渡船用于计划中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行动让海军感到非常头痛;无奈之下,海军启动了将数百艘内河渡船和沿海小型商船改装成登陆艇的艰巨任务,可是海军对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无法向陆军作出明确的保证。

由于急于开始登陆演习,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命令工程兵将军雅各布为军队建造渡海运输船。雅各布将这项任务分配给第七军团的第47先遣营。该营已经移防到科唐丁半岛西侧的卡特雷,该部队的士兵们在法国乡下到处寻找材料,以建造机动浮筏和渡船。

文章图片2

弗里德里希·威廉·希贝尔上校(右)与阿尔伯特·凯赛林元帅(左)在他设计的渡船甲板上

德国空军上校、飞机设计师弗里德里希·威廉·希贝尔(Friedrich Wilhelm Siebel)此时正在法国东北部亚眠附近,协助将一家被占领的飞机厂重新投入生产。一位来自第47先遣营的中校找到他,询问他是否可以征用丢弃在工厂旁边的一大堆空汽油桶。希贝尔同意了,他反问中校拿这些汽油桶作何用途,结果中校的回答让西贝尔大感兴趣,他开始思考在时间和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如何将部队和重型装备运过英吉利海峡。

文章图片3

弗里德里希·威廉·希贝尔上校(右)与阿尔伯特·凯赛林元帅(左)在他设计的渡船甲板上

第47先遣营开始尝试使用找到的大量材料,包括酒桶、树干、填满木棉的麻袋和船用帆布来建造动力浮筏,但是早期制造的这些开放式渡海浮筏的努力最后都无果而终:用来把浮筒固定到一起的铁梁和螺栓承受不起海浪的冲击,而且浮筒哪怕在低海况下也很容易被海浪淹没。此时,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里有人想到了使用由奥地利工程师汉斯·赫伯特上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的大型封闭式浮桥驳船。使用一块10米×10米的甲板横跨连接在两艘浮桥驳船上,将其改装成“赫伯特渡船”以供使用,这样就可以运输火炮、车辆和部队。但是,这种浮桥驳船只有64艘,数量太少不说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希贝尔上校被分配到空军特别指挥部,负责德国空军渡海入侵船只的设计建造。他设计的渡船原型的思路与上文中提到的“赫伯特渡船”相似,只是改用了为重型浮桥(schwere Schiffsbrücke)配套的驳船为基础,以钢制横梁将两艘间距6米的浮桥驳船横向连接起来,从而改建成为一种双体船布局的渡船。而且这种驳船库存量很大,多达364艘,用这种驳船改建渡船可谓省时省力。在渡船艉部架起的金字塔形桁架上并列安装两台航空发动机,各驱动一付飞机螺旋桨以推动渡船前进。这种渡船被命名为“小渡船”(kleine fähre),最初的测试是在柏林附近的朗斯多夫湖上进行的。

文章图片4

小型渡船的艉甲板上安装有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螺旋桨,甲板中间的支架上还装有三根发动机传动轴和船用螺旋桨

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和其他一些陆军军官应邀参观了其中的一次测试,但他们对渡船的性能不以为然。小渡船的航速只有4节,可以搭载步兵和少量货物,而且显得过于脆弱。哈尔德指出:“这没有什么新意,船上的人在海浪中可能站都站不稳。”其他军官中也有人质疑船上搭载的士兵能否以战斗状态抵达对岸。

尽管陆军有疑虑,希贝尔依旧继续改进渡船的设计,他将两艘驳船之间的间距从最初的6米减少到5.5米,由于驳船本身是模块化设计的,在这次改进中增加了驳船隔舱模块的数量提高了渡船的承载能力,并让位于莱茵豪森的克虏伯公司制造了一块大型钢架平台,并以此平台将两艘驳船连接起来,然后在平台表面铺上木板作为货运甲板,同时也提高了渡船纵向和横向的连接强度,渡船在采用了这种结构以后,被证明能够承受6级海况下的风浪。希贝尔在与第47先遣营的工程师协商后,决定采用4台75马力的福特V-8柴油发动机(两两并排安装在两艘驳船后端的隔舱内)与标准的船用螺旋桨相连。三台750马力的BMW VI型航空发动机安装在货运甲板后缘的桁架上,驱动发动机前端的飞机螺旋桨作为辅助动力。

文章图片5

希贝尔使用加长的驳船和甲板建成的新型渡船,并在甲板中间新增了驾驶室,注意后甲板上的飞机螺旋桨

这种设计的初期问题包括由于散热不良导致的发动机过热,解决的办法是将水冷式航空发动机的水冷系统,与驳船隔舱里的卡车用柴油发动机的水冷系统通过管道相连接。此外,仅靠水中的船用螺旋桨很难控制航向,所以新增了传令钟使驾驶室和两艘驳船上的发动机舱相连,由于该渡船的横梁很宽,两个机舱内的船员必须同时对驾驶室传来的变速钟令做出反应,否则渡轮就会开始转向,而使用船舵几乎无法抵消这种转向。

文章图片6

新型渡船的前甲板上装有一门88毫米高射炮,在驾驶室两侧还各载有一辆卡车,注意后甲板上安装的飞机螺旋桨

文章图片7

3D软件渲染的希贝尔新型渡船效果图,后甲板边缘上安装了三台BMW VI型航空发动机以及双叶飞机螺旋桨

1940年8月31日,商船司特别指挥部在埃姆斯河口测试了新型的希贝尔渡船。只使用船上的航空发动机时,渡船的最大航度达到了8节(15公里/小时)。与驳船隔舱内安装的卡车用柴油发动机不同,航空发动机是由舵手通过驾驶室内的节流阀,直接控制每台发动机的转速,这大大改善了渡船的机动性。但航空发动机的噪音太大,严重妨碍了船上乘员之间的语音交流,还消耗了大量的燃料。由于飞机螺旋桨旋转时会产生强大的吸力,在造成了多起致命的事故之后,所有的航空发动机都被拆除,这也使得渡船的甲板面积得以扩大,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和货物。

文章图片8

德军向希贝尔渡船上吊运88毫米Flak 36型高射炮

9月4日,另外两种型号的希贝尔渡船,一种采用欧宝闪电卡车的发动机驱动,另一种采用福特V-8柴油机驱动,也在埃姆斯河口进行了测试;这两种渡船没有安装航空发动机只使用船用螺旋桨推进,可以达到了7节(13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德军认为采用高效螺旋桨可以进一步提高航速。由于希贝尔渡船所用的驳船是平底船,而且驳船的船艏呈方形,再加上该船宽大的货运甲板,使得该船成为一种非常平稳的火炮平台。德国空军在渡船上安装了多型高射炮,并测试了它们在海上与空中和地面目标交战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多用途的88毫米高射炮很适合这种任务。

当德军放弃“海狮行动”以后,空军于1941年秋决定在其“特别渡船指挥部”(Fähre-Sonderkommando)之下继续独立生产希贝尔渡船。只是将原设计中的卡车用柴油发动机替换成了BMW或其他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四台发动机分别两两并联安装在扩大了的驳船末端机舱内,通过换向齿轮箱与船用螺旋桨相连。空军还决定将部分希贝尔渡船改装成水上防空炮台,而且也可以将其作为水上火力支援舰。

文章图片9

安装了四门88毫米Flake 36型高射炮的重型防空渡船,注意驾驶室后方的高台上安装有一台Em 4m R(H)光学测距仪

其中的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Siebelfähre 40 Schwere Flakkampffähre)是在希贝尔渡船的前、后甲板上安装了3-4门88毫米高射炮,渡船甲板中央的高台中间安装了一台Em 4m R(H)测距仪,高台的左右两侧还各安装了一门20毫米Flak 38型高射炮作为辅助火力。高台前方的驾驶室舱壁上铺设了10毫米厚的装甲,跟88毫米高射炮防盾的厚度相同。

文章图片10

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的前甲板近景,不过这艘渡船上的光学测距仪安装在驾驶室之前的木制台座上

而改装成的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Siebelfähre 40 Leichte Flakkampffähre)是在希贝尔渡船前、后甲板的四角各布置了一个方形装甲炮位,其装甲板的安装呈外凸的楔形。每个炮位上安装了一座四联装20毫米Flakvierling 38型高射炮,而且还在驾驶室后方的高台中间布置了一门37毫米Flak 36/37高射炮。

文章图片11

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照片中的部队是苏联海军陆战队,他们俘获了这艘德军渡船并利用它来运送苏联红军

文章图片12

3D软件渲染的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效果图

空军也将其建造的一些希贝尔渡船分配给陆军使用,由空军与陆军官兵组成的混合船员共同操作这些船只。但是陆军不喜欢使用航空发动机,声称它们容易起火并且燃料消耗太大。所以,位于安特卫普的陆军工兵渡船建造指挥部继续使用卡车的柴油机作为推进装置,并认为与空军所用的航空发动机相比,卡车用柴油机更加可靠。

希贝尔渡船凭借其简单的设计、坚固的结构、良好的适航性,被证明是一种实用且适应性很强的两栖登陆船只。并且该船容易拆卸与组装、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到欧洲大陆上的几乎任何地方,协助德军将需要的部队、火炮、坦克、车辆和其他物资高效地运过河流、湖泊、海峡等开阔水域。同时,该船也很容易因应不同的用途而进行改装,从防空、火力支援、布雷、扫雷到护航都可以胜任。因此,德国陆军干脆把希贝尔渡船称为“代用驱逐舰”。

文章图片13

3D二战游戏中的德军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四门88毫米高射炮不仅能提供防空火力还可以向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下面是一组在1942年8月13日拍摄的彩色照片,展现了德国和芬兰军官在拉多加湖上检阅多艘希贝尔防空渡船的情形。

文章图片14

参加检阅的德国和芬兰军官坐在在一艘小炮艇的艇艏甲板上等候检阅船队,左起第二人是芬兰军官,他们身后面是一门20毫米Flak 38型高射炮。

文章图片15

在这艘检阅艇的艇艉,一名信号员站在驾驶室后方正用旗语向受阅船队发出指令,驾驶室两侧的支架上挂着MG 34机关枪。

文章图片16

德国空军改装部署了两种型号的防空渡船,即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和轻型防空渡船,上面照片中的是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该型渡船装备了四座四联装20毫米Flakvierling 38型高射炮,布置在甲板四角,在驾驶室后方高台顶部布置了一门37毫米Flak 36/37高射炮。

文章图片17

一艘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正从检阅艇旁边驶过,该船装备了三门威力强大的88毫米Flak 36型高射炮和两门20毫米Flak 38型高射炮。

文章图片18

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驶过检阅艇从其后方拍摄的照片,船艉甲板上只安装了一门88毫米Flak 36型高射炮,渡船中央高台上安装的是与88毫米高射炮配合使用的Em 4m R(H)光学测距仪。

文章图片19

另一艘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船员们站在甲板边上接受检阅。由德国空军负责建造的防空渡船上均部署空军官兵负责操控,这种重型防空渡船上配有40-50名官兵。注意这艘防空渡船上还保留着冬季伪装迷彩。

文章图片20

这艘涂刷着冬季伪装迷彩的希贝尔重型防空渡船经过检阅艇后拍摄的照片,可见其艉甲板上也只装备了一门88毫米Flak 36型高射炮。

文章图片21

另一艘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驶过检阅艇,这张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渡船上装甲炮座的细节结构。注意右舷炮座内安装的四联装20毫米Flakvierling 38型高射炮少了两根炮管。

文章图片22

从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的艉部方向拍下的照片,显示出船艉机舱入口和发动机排气管的细节。可见这艘渡船上所有炮座内都配有光学测距仪,右侧炮座内的四联装20毫米Flakvierling 38型高射炮也少了两根炮管。

文章图片23

另一艘希贝尔轻型防空渡船正在向检阅艇近旁驶来。希贝尔渡船所用的驳船船体最初是为架设浮桥而设计的,虽然结构坚固且易于建造,但从方形船艏激起的巨大浪花可以看出,这种驳船在水面上的行驶阻力很大。

文章图片24

希贝尔防空渡船列队经过检阅艇驶向远方。西贝尔渡船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和拆卸,可以在拆解成部件后,通过公路或铁路运往任何需要的地方再重新组装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