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轻松松读《老子》(三)

 秋雨堂 2023-03-28 发布于宁夏

 

                《老子》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如果领导阶层不人为地标榜贤才,老百姓就不会因为想成为贤才而去争名夺利;不把难得的物品当成贵重之物,百姓就不会去偷盗;不炫耀那些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欲望的东西,百姓纯朴的内心就不会被扰乱。

       所以,圣人在治理天下时,既要简化百姓的思想,还要让他们吃饱肚子,既要设法削弱他们的欲望,又要尽量增强他们的体质。永远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少数自以为聪明的人不敢妄自行动,像这样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秋雨堂浅见:

       这一章谈治国治民之道,其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

       历史上著名的“无为而治”的例子有两个。

       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上任之后,不追求政绩,不启动大型工程,不增加国库储备,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不修改原有法令,仍旧执行前任丞相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让经过多年战乱的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使国家的政治统治也得到了加强,留下了一段“萧规曹随”的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定国以后,认老子为其先祖,推崇道家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治国方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这些都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治理国家取得成功的实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力发展农业,以粮为纲,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也是老子“实其腹”“强其骨”思想的体现。

     前些年,电视上许多“寻宝”“鉴宝”节目盛行,把文玩古董的价格推到了令人吃惊的高位,许多与文物有关的犯罪活动大量增加,挖盗古墓,偷盗贩卖文物的案件很多。以古玩文物行贿受贿的犯罪也大大增加。近几年这类节目少了,古玩市场价格也大大回落,这类犯罪也大为减少。这也印证了老子“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观念。

                                     2022.1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