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在一念之间

 大侃说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和我就是问题所在,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就是我们自身的投射。而自身的投射就是如何看待自己。

人们习惯于追求外在,往往忽略了内在。内在每一个情绪的的起伏看似与外在有关,但根源都在于自己。

我们抗拒的的也都是曾经发生过的,大脑可能没有记住,但是身体不会忘记,当进入一个场景,恰好激活了这个记忆,感受就会重新来一次。

我们总想解脱,但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经历总会激活,只有一层层剥开,去觉知它,看到它,它才会消失。

改变在一念之间,我爱自己和我恨自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受。我爱自己就会把爱投射出去,我恨自己同样也会把恨投射出去。

习惯于抱怨发生的人,那么他们也会习惯抱怨自己。抱怨的负能量会在身体上累积。有了不快乐的感受。

低层次的自我,都与抗拒有关,看不惯这个现象,对这个人有意见。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这一切都与外在无关。如果今天不遇见这个事,这个人,那么明天就会遇见另一件事,另一个人。只是换了不同的时间,空间,对象。但感受没有变化,只是在重复。

佛家称为铭印,心理学称为情绪的诱因。名不同,含义相同。改变就是要改变铭印,比如今天堵车时,你转向路边的树,花,草,观察行人。关注点变了,路怒也就消失了。那么新的铭印就会建立,下次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待堵车,那么以前的铭印就会减弱,新的铭印就会增强,逐渐把旧的代替。

我们的思想都是记忆和经历的产物,并不会如实的反应当下。这一切的都需要不断的修行,不断的关注内在。

克里希那穆提在《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中写到: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从出生的那一刻,外在的信息不断的影响着我们。先是父母的教育,然后学校的。慢慢的忘记了自己。

智能手机的痴迷会导致与自己内在的联结越来越远。每个问题都想从网络上找到答案。但都不会如实反应你的真实感受。每个人的经历,教育都不同,那么在看问题的时候,就有了偏差。

老子说: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阳光雨露。但是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风,有的人讨厌雨。但风雨不会因为你的喜欢和讨厌而停止。

同样,外在的发生,让你的内心有了情绪的波动。你可以选择臣服,接纳,空性。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的力量如其所是看待。

读书是和作者神与神的交流,超越时间和空间。在同一个时空里有了更广更深的角度看待世界。


学习情绪管理,自我成长,100天发现不一样的自己。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