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德 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缴,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无我解道德经 义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十四---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在进入主题之前,还是要按我们道系的方法做好准备工作,让身心愉悦安泰,进入站神仙、走神仙、睡神仙、坐神仙这四种姿势;全身放松之后,让呼吸变得缓慢、均匀。如此准备之后,再在我们的思想境界里面去穿越时空,进入洞天福地,这样我们的状态就与今天的课程相匹配了。 昨天我写下这个标题之后,就去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看一下大家是怎么来看待这一章的。结果发现大家确实很难来理解它,我看了半天看不出一个方向,只好叹息一声去睡觉了。 所以我今天还是决定用我们道系的方法--来自于二千五百年一线单传的口传心授。“口传心授”最大的奥秘在哪里呢?就是要进入“无我”。不能还有一个自己,因为只要有一个自己,我们就在后天的意识里面打转,我们就走不出去,也无法理解《道德经》;我们就会把《道德经》从云端拉到山脚下去了,所以这样是行不通的。 在修行界里面曾经有一个很厉害的祖师,他写下了一首诗句:“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他在讲修行人怎么去领悟先天的奥妙,去看懂这些古典的精髓。如果没有得到口传心授,其实真的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一个方向,或者你走错了方向,那所有的文字可能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误区。为什么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我们还是要永远保持一个谦虚的状态来接受这些经典,不然的话,我们就会看起来好像非常地智慧、非常地聪明,其实离它真正的表达已经差得很远很远了。 ![]() ![]() 大道的状态 我们先来看原文,其实是非常难理解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我们读完这段文字之后,大多数人会感觉太玄妙了。为什么太玄妙了?你看,我们用眼睛去看,“视之不见”,看不到,啥也没有;用耳朵听呢?还是听不到;用我们的手去抓呢?抓也抓不到;是不是太玄妙了?向上看呢?也不觉得特别光明;向下看呢?也不觉得特别黑暗。这个给我们感觉有点不知所云,不知道老子到底在讲些啥,讲的这些东西与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网上好多人在说:“20岁以前不要看老子,看了之后就完蛋了。”为什么?“你进入了老子的世界,你就啥也不想干了,这一辈子不就荒废了吗?”看了《道德经》十四章,我们更加迷糊了,更加糊涂了,更加觉得老子这本书不要看吧。为什么?因为越看越糊涂,最后成神经病了。 这些其实都是对老子的误解。今天我们就正本清源,看看老子到底在讲些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帮助呢?那帮助可大了,整个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只要是每个朝代的顶尖人物,全是来自于道家,绝无例外。诸子百家,他们的那个根全部生在道家,全部生在老子这里,没有例外。为什么如此之伟大?说明他不仅能洞察宇宙的规律,而且拿出了方法论,有道有术,这一篇同样如此。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篇的道术。他到底在讲什么?其实他前面整个描述是大道的状态,就是老子的亲证。他通过自己的修行进入道的世界,他本人已经与道合一,进入了“一真法界”,然后进行了一个描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这些所有的描述,都是老子亲证的那个大道的本源的境界和状态。他用我们人类能够理解的文字进行描述,当然它不可能准确,它是叫做相似法,因为这个大道是不可描述的。虽然不可描述,但是老子又本着一种大慈大悲的精神,要让子孙后代能够理解,所以他要这样进行描述。 老子《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对他亲证的这个大道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描述,而这一章就描述得特别细致。仅仅是描述那还是不行的,他不仅要描述,他还拿出方法论,他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学到之后,可以在每一天,在每一个人的事业、生活之中去运用。 那后面的方法叫什么?“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是什么?这是方法论,前面是对他亲证的大道的境界描述,而后面是告诉我们怎么才能跟他一样进入与道合真的境界。方法在哪里呢?方法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下面我们就打开精神之门进一步来说明老子到底在说什么。仅仅是他的故弄玄虚?玄玄乎乎说了一大堆,大家都不知所云的话;还是他这个拿来就可以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学习之中、事业之中,而且可以功成而身退,达到终极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要真正地学透、学精,彻底理解了,我们就可以有一天功成,那么我们也可以身退了。 很多人问什么年龄才能学《道德经》呢?告诉大家,六岁就开始学是最佳年龄。因为六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沾染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污染,你得把它清洗到道的境界,那是太困难了,实在是太困难了。 所以一个真正能够把握道并且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肯定是从很小很小就开始学的,叫做童子功,能够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大道的本源。所以如果你的小孩才六岁,恭喜你,赶紧学习《道德经》,赶紧来听我们这个义工版本。 虽然我们倾向于义工版本,但是它的本质就是《道德经》的本源,因为还有很多玄妙的道理是无法把它说透的。本着义工版本,下面我们进行详细地说明。 ![]() ![]() 进入精神世界 我们要理解《道德经》,我们就要知道老子亲证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我们如果把世界分成两个平行世界,那么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而老子在哪里呢?在精神世界。老子百分之百在精神世界,物质世界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为什么呢?你看看,他写了一本《道德经》,不要版权,不要金钱,什么都不要,放在那里,走了。这什么意思?这是精神世界。他对物质没有任何兴趣,他一辈子也不做官,也不要权也不要利。也就是说,人间想要的这些物质--钱、权、名、利、情、色等等,对老子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他不在这个物质世界,他在精神世界。我们先要把这个方向搞明白,然后我们才能理解。 进入精神世界,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就到达一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呢?叫做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我们去观察这个地方,发现有山有水好风光,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我们只能看到这个,这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就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我们用耳朵可以听到水拍打着岸边发出的声响,甚至听到远处那些工厂的声音或者飞机飞过的声音,这是物质世界。 能够看得到吗?看得到,有山有水;能听得到吗?听到了,远处有飞机的轰鸣声;能抓得到吗?弯下腰,地上可以抓起一把土来,我们也可以用手去触碰周围的植物,甚至可以摘一片树叶下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是物质世界,这样的话我们无法理解老子,更加看不懂《道德经》。 但是如果我们穿越时空进入精神世界,我们突然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这个地方竟然是三国时代一个激烈的古战场,当年三国最顶尖的大英雄们就在这里征讨四方。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等,他们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这是什么?这是精神世界。 为什么?因为这是在穿越时空!我们在当今,比如现在2023年了,但是我们却可以穿越到一千多年、二千年、三千年前;比如黄帝时代的“黄帝战蚩尤”,他们也在打一场大战,当时的山山水水现在依然存在,中原地带的黄土地还在那里。如果我们落入这个物质世界,我们就能够看到、听到,也能触碰到;但是我们无法知道那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我们无法理解当年那一场大战。所以我们要理解老子,我们就要进入精神世界,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因为我们站在赤壁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曹操吗?看不到。这叫什么?视之不见。我们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杀声震天吗?听一下,火燃烧起来的那个感觉,能听到吗?“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不到的,因为他是在精神世界里面的。我们站在2023年没法听到,也没法看到。我们要想去碰诸葛亮的肩膀,能碰到吗?碰不到的,“搏之不得”。 但是,如果我们展开想象力,进入了那个精神世界之中,我们能得到吗?全都能得到。我们可以坐在诸葛亮身边,我们可以拍拍曹操的肩膀,甚至可以跟刘备聊聊天、对对话,混而为一,这样我们就进去了,进入精神世界。进入精神世界之后,我们就可以与任何一个古代的人物做朋友,我们可以去学习他的智慧,学习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我们的境界就超越了时空,我们就进入了修行的境界,我们就理解了老子《道德经》。 ![]() ![]() 绳绳兮不可名 “绳绳兮不可名”,什么意思呢?在超越时空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这个道向前追溯,像一根绳索连在一起一样,从来没有断过。道是不会中断的,我们在里面又感觉到恍恍惚惚,这个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做出最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在得到科学创造发明的时候,是一个什么境界?四个字,叫做“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是什么状态呢?就是惚恍的状态。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想这一辈子做出一个成就,在某一个时间点你必须超越时空进入道的世界,就是惚恍。老子的描述叫“惚恍”,叫“无物之象”。这个时候你超越了一切的物质世界,你才能抓住宇宙的真相,你就可以搞出科学发明。 所以,三百六十行,所有行业的顶尖人物,他在关键的那个状态--获取成就的那个状态,一定进入了道的世界,一定是惚恍,叫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就是大道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顶尖的科学家,搞出发明创造。 所以,一个科学家不来修炼,那怎么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啊?那是妄想。因为你离道太远,你根本无法知道那个道的状态。无法知道“道”,也就无法搞出科学发明,就无法超越。真正要成为整个地球最顶尖最伟大的发明者、发现者,你先得理解《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你进去之后,你进入道的精神世界,你可能就有奇思妙想!因为它不是你的奇思妙想,它是进入先天道的奇思妙想,道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所以就可以搞出我们现代人瞠目结舌的科学发明,它就这么简单。但是要进去,只有两个字,叫做“热爱”,我得非常地热爱它,我才能进入。 作为义工也是一样的,我要非常地热爱我这份义工的事业,把它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因为我通过义工作为我的工具,我才能够与老子连接上,我才能够进入那个道的合真。 与道合真之后,我们这一辈子就没有白过,我们就跟老子连在一起了。像那个“绳绳兮不可名”,我们就进入那个神的状态。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所有这些达到得道状态的这些真人们,跟我们链接在一起了,就像一个绳子一样无头无尾,我们就在中间。如果我们把整个大道看成一个棋盘,我们就心甘情愿变成里面的一颗棋子。正因为我们在大道里面是一颗关键的棋子,所以我们跟着就可以得道了。 方法论就是我们要去理解古代的这个道。古代的道人们、所有这些有所作为的人们,他们到底怎么做的?这叫“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御就是驾御。我们如果能理解这些古代杰出人物为什么能成功,我们走到今天就会驾驭今天的人生,我们今天的人生就会过得非常好,就会有成就。 比如我们就以曹操为例。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那是顺风顺水,一路开挂,为什么?因为他把握了道。道是什么呢?“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纪是什么呢?规律。我们只要掌握了最深的那个道的规律,那么我们就会一路顺风。
那么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曹操在做对的时候,他一路从北方打到南方,所向披靡,任何人见风而逃,一直到荆州,都主动投降,根本不用打。为什么?大家心甘情愿向他投降,俯首称臣。这是什么?这是合道!合道他就胜利。 但是他也有不合道的时候,就是狂妄了,他以为他可以立即统一天下了,结果遇到了强大的抵抗,孙权、刘备他们联合起来了。这个时候如果曹操强行去做,就叫有为,只要是有为就会失败,他就不合道。那天意在哪里呢?天意跑到孙权、刘备那边去了。事实证明,曹操这里已经失去了天意。 所以天意就是道,道就是天意。如果我们理解它,我们做任何事情能合乎这个天意,我们就顺风顺水。如果我们逆着这个天意走,哪怕是曹操这样的大英雄,也会一败涂地,差点丢了命。这就是我们要理解古,才能理解今。 我们要知道古代的这些修行人在做什么。比如张良,他在做什么?他在合道,他在帮助刘邦。当他观察整个天下之后,他发现刘邦这边是合道的,也就是说,天意在刘邦这里,他就帮助刘邦,最后走向成功。成功之后呢?他就走了。 但是也有人帮助了不合道的一方。比如有的人就去帮助项羽,最后就是死路一条。为什么?天意离开他了,不在他那一边了,他就会失败。 这个很难理解,但是我们如果去细心地揣摩,就会发现每个人,只要你是个人,还有肉体,都在道的下面进行运作。我们强行为之叫有为,最终都没什么好下场。但是我们进入那种无为状态,进入道的世界,追随着道,就会顺风顺水。 ![]() ![]() 与道合一 那么作为义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进入精神世界,把精神世界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去追求。 那么物质世界呢?物质世界只是一个短暂的工具,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金钱、物质、房屋、衣服,还有一切人间的这些钱、权、名、利等等,它只是一个工具。它有用吗?有用。但是如果我们觉得它是一个目标,那就大错特错,它只是一个为我所用的工具而已。我们要跳出去,把我们的力量奉献出来,与道合真。 这一章为什么很难理解?就是因为大家去钻那个文字相,感觉老子讲的话有点不知所云,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抓也抓不到。我希望今天只是抛砖引玉让大家来理解。当我们这样去理解它,还可以引出很多很多的内容,这样我们就打穿、打透、破除文字相。 所以说,道系千万年以来,追溯到黄帝,追溯到一万年以前的广成子,道系就已经在传播,到今天为止,它都是原汁原味非常纯粹的。纯粹到什么地方?就是我们要理解打破文字相。文字它不能束缚我们,它只是一个引路的标签,只是一个道路的路牌、路标,仅此而已。如果我们把文字、路牌、路标当成了所有的那个道,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把这个文字相破除是非常关键的。 哪怕是老师在上面讲了之后,大家同样可以展开奇思妙想,最终能够把事情做对。比如你手上有一个义工,后来变成了五个义工;你已经有五个义工了,你变成了二十五个义工。你做对了,就说明你与道合一了;如果你做错了,你做了半天,像曹操一样,他以为天下无敌了,结果赤壁之战差点把他烧死,那就说明做错了。 比如你发展了五个人,再也发展不动了,说明什么?说明你做错了。怎么才能做对?怎么才能做错?不能一个人在那里苦思冥想,想不出来的,要实践,要做调查研究,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讨论,要吸收整个地球上所有各家各派的言论与智慧,为我所用。不然的话,你就永远是一个井底之蛙。不要做井底之蛙! 如果我们天天学《道德经》,就以为我们得到了圣人之道,这同样是井底之蛙。我们同样被《道德经》束缚--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德经》本身也是一口井,我们在这个井里面也会变成傻子,也是不行的。怎么办呢?敲破它,打破它,进入真实的一真法界,进入真实的世界之中。 而我们作为人,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身体,珍惜生命,不要浪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要去做法布施。 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分享基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领悟一分两分,并在义工队里面去运用、去发挥,那我们这个课程就有价值了。我们与老子的精神世界就永远地紧密相连了,每一个义工队员们的心就连在了一起。也只有心连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叫“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