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九条』395:高效阅读:一天看二三十本书,掌控知识的魔法

 bartbartbart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摘自《高效阅读:掌控知识的魔法》
——大吾(日本知名脑力研究大师)
 
图片


与读书有关的3个假象
>> 如果你局限于“速读”,就会忽视书的内容;如果你以“多读”为目的,就会失去读书的真正目的;如果你纠结于“选书”,就会只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假象1:“速读”的谎言
>> 立花隆先生曾说过,“将某一类书籍摆放在一起,当你所阅读的数量达到1.5米的长度时,你就可以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了”。
>> 掌握所选择的那本书所涉及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选读,决定可以忽略的部分,决定需要集中精力阅读的书籍或某一部分。这两点是科学、正确的阅读技巧。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只阅读需要阅读的部分,才能使快速阅读成为可能。

假象2:“多读”的谎言
>> 我在读书前、读书时、读书后都会做笔记。书中所写的内容总体来说是什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可以成为依据的出处?我每次读书时都会把这些所思所想整理到笔记中。通过这种阅读方法,我实现了知识的最大化。
>> 明确读书目的,帮助我提高了读书效率:比起阅读大量书籍,从少量书籍中获取大量信息;利用感情和专注力加深记忆,并实践。我认为,比起“多读”,这种事前准备是更为重要的。一味地进行大量阅读是没有意义的。

操控知识的读书循环法
>> 我所说的读书方法是指,以能够使用在读书中获取的知识为前提的方法、能够将书中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图片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 我将与读书有关的复习时机分为三个阶段执行。第一次的复习在1天后进行,第二次的复习在一周后进行,第三次的复习在1个月后进行。以这种间隔来复习等同于重新阅读书籍,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牢固记忆重要的内容。不是在阅读时进行记忆,而是在合上书之后在大脑中回忆内容。
 
图片
 
活用笔记来绘制心理地图
>> 作为阅读前的准备,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绘制心理地图。心理地图是指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行动分条列举出来,使之视觉化。其效果就如该方法的字面意思一样,将在读书过程中不会迷路的地图展示给我们。
>>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肖恩·埃克尔提出了避免挫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心理地图。
>> 在采取某种行动时,在笔记中写出采取行动的理由、可以带来的好处以及自己所期待的事情。然后在产生困惑时重新看一下自己的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大脑就会重新确认自己所采取行动的意义,就可以重新充满干劲儿。

>> 在读这本书之前,想一下自己所困惑的问题、所关心和感兴趣的地方,比如为什么想读这本书?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希望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 将自己写好的这些笔记夹在书里,或者记在手机的笔记功能里,在读书时放在身边。
>> 在读书过程中,每当我们无法集中精力阅读时,就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心理地图,重新确认读书的意义和自己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比如“有这样的优点”“可以期待学到那样的知识”“也许可以让自己变成这样”等。
>> 我个人的做法是在和单词本差不多大小的索引卡片(比所读书的一半大一点)上描绘心理地图的,然后将卡片夹在书中。在卡片上写出三个自己想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对于这类书籍的兴趣点等。然后,在卡片的背面分条列出为什么读这本书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也就是,将罗列着“三个目的+阅读理由”的心理地图当作书签来使用。
>>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色彩浴效果”。指的是,一旦大脑意识到某个事情,就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心理地图就是通过多次向大脑传递“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取的信息是什么”来发挥效果的。

图片


填补好奇心差距
>> “好奇心差距”是为记住书中内容而做的准备,也就是意识到自己原先所拥有的知识和书中所写的自己未知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刺激好奇心,从而使自己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了意识到知识的差距,并条件反射般地想填补差距的人的心理。
>> 当我们接触到自己感兴趣或关心的事情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于是,大脑中被称为奖赏系统的区域就会变得活跃。奖赏系统和我们的动力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区域的大脑越活跃,我们的干劲儿就越足。而且,奖赏系统与大脑中掌管记忆力的海马体相连。对于大脑各部位而言,如果相邻区域变得活跃,其自身部位也会容易受到影响而变得活跃。总之,好奇心使奖赏系统变得活跃,海马体也随之变得活跃,记忆力也因此而有所提高。好奇心差距就是事先了解了大脑的这种特性,然后进行阅读。提倡这种方法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奇普·希思,这种方法依据的是2014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实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给参加实验的学生们出了100道题。题目的内容从披头士乐队的传记到恐龙的生态,再到世界上最长的站牌名等,涉及多个领域。在回答问题期间,参加实验的学生们均佩戴着名为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监控大脑运作的仪器。在实验中,出现了下面这种现象。在听到问题和回答后,掌管大脑好奇心的区域变得活跃的学生,有71%的概率会记住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没有变得活跃的学生,其记住问题答案的概率只有54%。在好奇心区域活跃的同时,可以看到海马体也有活跃的倾向。
>> 从这些结果来看,由好奇心而引起的多巴胺分泌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此外,在问答测验的间隙,研究团队还对学生们进行了“初次见面的人脸照片”测验。据实验发现,如果学生们在之前的问答测验中回答的问题是自己感兴趣领域的问题,这时掌管他们大脑好奇心的区域会处于活跃状态。根据对比研究发现,在看照片时掌管大脑好奇心的区域处于活跃状态的学生比大脑不处于活跃状态的学生成绩高出2倍多。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如下说明:“在好奇心被强烈地激发时,大脑中与动机和记忆有关的部位会变得活跃。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牢固,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也能清楚地记住。”

>> 那么,在正式进行阅读前的准备时,如何实践“好奇心差距”呢?做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笔记本,确认接下来想要阅读的书籍种类和主题。
>> 比如,如果想阅读与投资有关的书,读之前就在笔记本打开后的左边这页写出自己现在已经知道的与投资有关的知识。左边页(已经知道的事情),关于个别商标的股票投资(实际进行的),窝工损失平均法(曾听说长期投资是有利的),在选择投资信托时寻找手续费便宜的,个人参与外汇、外汇存款的风险较大,即使购买金融机构推荐的产品,也不一定会盈利。接下来,一边浏览目录,一边在右边页写下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右边页(感兴趣但不了解的事情),指数型基金是什么?Nisa和iDeCo的优点是什么?如何无压力地对待一时的价格变动?购买国债的时机是什么时候?最适合为孩子储存今后20年学费的投资商品是什么?这些处于自己现有知识延长线上的新信息,可以刺激我们的好奇心。在这种状态下开始阅读,可以增强我们对于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力,使书中的内容停留在我们的大脑里。此外,意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书中所写的自己并不知道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书中哪些地方不读也可以。这些地方所写的内容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是重复的,所以跳着读也没关系;这一章写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自己很感兴趣,所以想认真地读完。这样一来,可以提升阅读速度,并且更有效地吸收知识。

图片

>> 所谓读书,就是和作者之间的对话。
>> 一边浏览目录一边想象,如果真的见到这个人,我会想和他说什么呢?如果是我的话,会问什么问题?……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想象会变得更加具体。
>> 读书时,在自己面前放一把椅子也是个不错的做法。想象作者坐在自己面前,然后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因为作者就坐在自己对面,所以也不能玩手机。集中注意力和作者进行对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住书中的内容。

图片

进行自我检测
>> 如果说快速阅读有优点的话,那就是可以通过快速读完一本书来增加你遇到好书的概率。我每天读10本、20本书,也是因为想遇到更好的书。

方法1 阅读前运用“预测”阅读(Predicting)。
>> 你在进行“预测阅读”时,重要的是要运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预测面前的这本书中会写些什么内容。
>> 在进行“预测阅读”时,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然后在真正读完全书之后,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你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就会有所提高。
>> 阅读对应的章节,评价自己预测的准确程度。然后,将感到意外的部分整理到笔记中。
>> 在翻开书之前进行预测吧。(书中内容)越超出自己的预测,其印象越深刻。

方法2 阅读中运用“视觉化”阅读
>> 视觉化阅读(Visualizing)。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在大脑中想象读过的内容,使之具象化。
>> 视觉化的关键在于故事情节。
>> 视觉化的秘诀在于阅读的“逻辑结构”
>> 通过绘画使逻辑结构具象化。
>> 我把这种将“前提、解说、结论”归纳到一起的信息叫作逻辑结构。它给人的印象就像是漫画中的对话框,我们在阅读论文或书籍的同时,会在头脑中描绘出“前提”“解说”和“结论”的形象。将我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作为“前提”,将读过的内容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作为“解说”提取出来,然后一边想象自己和别人说话的场景,一边归纳出“结论”。之后,我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整理信息、思考的工具),在空闲时间反复阅读,记住其中的内容。
>> 如果要把一本书中想记住的部分全都按照顺序使其视觉化的话,工作量会很大,而且也很难全部记住。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整理逻辑结构的时候从中选出关键词。
>> 视觉化阅读的效果在于,哪怕读完某本书不久后记忆变得模糊,但只需看一眼关键词就能使记忆复苏。

方法3 阅读中运用“关联”阅读(Connecting)
>>是将正在阅读的书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理解程度的方法。
>>文本到文本(Text﹣to﹣Text)。“这本书的内容好像和我之前读过的其他书有类似的地方”“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本。为什么会这样呢……”像这样,将你正在阅读的书与过去自己读过的课本内容联系起来。
>> 文本到自己(Text﹣to﹣Self)。“这本书的内容好像和我之前的经历有些相似”“这本书的内容和我之前的经历有什么不同?”像这样,将你过去的经历和这本书的内容联系起来。
>>文本到世界(Text﹣to﹣World。)“这本书里写的内容,我在新闻里是否见过?”“和书中内容类似的事情在现实中是否发生过?”重复这些问题,将书中的内容与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在读书时,将自己的知识、经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与书中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关联阅读。通过将书中内容与其他资源叠加在一起,可以提高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
>> 好书能让你看到意想不到的世界。
>> 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与书中内容联系起来,可以让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方法4 阅读中运用“归纳”阅读(Summarizing)
>>使用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针对在对整本书进行归纳总结时,在读书时不要不慌不忙地认真阅读每一章,而是试着挑选某一章来进行阅读吧!之后,对每一章进行归纳总结“总之,这章写了××”。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不是抄写目录中的标题,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总之,是这样吧”。
>> 第二阶段的“归纳阅读”。这种方法是对于已经排好优先顺序的内容做进一步筛选、记忆。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这一章中想要记住的内容。
>> 如果只是阅读并理解书中的内容,对我们几乎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转换为自己的东西之后,这本书才能真正开始影响我们的人生。

方法5 阅读后运用“提问”阅读(Questioning)
>> 是对书中内容进行提问的阅读方法。
>>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一边阅读,一边和作者进行对话。你不仅仅是读者,你会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果你想提高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做是最有用的方法。
>> 根据每人不同的情况 ,设计自己的提问清单,如: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在给他人建议时,哪一章的哪些信息是最值得采纳的?为了说明主题,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你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什么?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哪一篇?理由是什么?回看书中的内容,你认为最触动你的地方是哪里?
>> 我们的大脑具有这样的特点: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持有疑问时,会无意识地寻找它的答案。
>> 通过进行“提问阅读”,可以抓住书中的要点,从而提高自己对于整本书的理解程度,在向其他人说起时,也可以加深记忆。

图片

增强记忆的战术睡眠法
>> 大脑能够优先记忆的是与生死有关的事情、扎根于生活中的事情、伴随着强烈情感的事情。
>> 大脑会优先记忆像“对的”、“错的”、“焦虑”、“有趣”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事情。
>> 交错睡眠法:针对这种睡眠与记忆的关系,法国里昂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如何通过睡眠来提升学习效果?”这一课题,并对此进行了调查。他们以40名男女为对象,将他们分为2组,并让这2组成员用不同的方法记忆斯瓦希里语(非洲语言)。A组:上午和下午都进行学习,之后按平时的作息睡觉。B组:上午学完后睡觉休息,醒来后再学一遍。在这个实验中,A组和B组都是一整天在学斯瓦希里语,但B组的人有午休时间。之后,研究团队的成员给受试者们进行了单词测验。其结果显示,在学习间隙里睡了午觉的B组不仅比没有睡午觉的A组记住了更多的单词,而且回忆能力也比A组强。研究团队将在学习和学习间隙的睡眠命名为“交错睡眠”,并指出与没有获得睡眠的情况相比,产生了大约2倍的记忆力和回忆能力的差距。
>>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分出一段时间去睡觉,而是在学习后打一会儿盹儿。
>> 将交错睡眠应用到读书中。当感觉到疲惫时停止阅读,开始睡觉,等醒来后再继续阅读。
>> 一种能够提升记忆力和回忆能力的休息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唤醒充分休息”(Wake full rest)。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抽出4~6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
>> 学习后的几分钟内做了什么,决定了能否记住(刚才学过的)新信息。就像在实验中玩游戏的环节一样,如果在读完书后立刻从事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或工作等,会妨碍我们记忆刚才学过的内容。
>> 许多与认知能力有关的研究也表明,只需闭上眼睛安静地待一会儿,就能提高大脑的认知能力,并恢复注意力。

图片

自由掌控知识的3种输出方式

>> 在德国出生的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说明不能让一个6岁的孩子理解,那就不能说你已经理解了。”(If you can’t explain it to a six﹣year﹣old, you don’tunderstand it yourself.)

>> 书并不是读完就结束了,只有将从书中得到的知识、信息与你的见解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读许多书才有意义。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记住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并使其对你和你周围的人有所帮助。●将读了之后觉得“这个很好”的方法付诸实践,并形成习惯。

输出方式1 使用专业术语吸引读者
>> 提高说明能力和说服力的方法非常简单。在演讲刚开始的时候,先抛出一些所谓的专业术语吧。这样一来,在听者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疑问:那个词是什么意思?将答案用简单易懂的比喻进行说明之后,你的发言就成了有说服力的发言。
>> 如果能熟练使用自己读过并理解的专业术语,然后根据听者的水平,将其转换为易懂的语言,就可以使我们读过的书发挥出它的作用。
>> 如果在解释的过程中加上容易理解的“比喻”,你的说服力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除了专业术语,如果你还想增加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就再加上典故出处和数据吧!比如,“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的实验结果来看,有××这样的数据”。
>> 要想让自己读过的书发挥作用,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记住别人没有记住的内容,并在输出时活用这些内容。
>> 记住大家记不住的专业术语,可以让他人觉得这个人很有学识。
>> 运用大家所不知道的专业术语,能够触动他人的内心。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10个知识点也可以变为100个。

输出方式2 通过SPICE提高说服力
>> 说服是指通过交流使对方的内心和态度发生动摇。对事情进行说明,在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共鸣后,对方的内心状态和态度就会向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 SPICE。这是从事“社会影响”“精神病患者”等研究的专家——牛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凯文·达顿博士总结出来的说服他人的公式。
>> S代表Simplify(简单化),是指用尽可能简单的信息归纳出想要传达给对方的内容。我们的大脑喜欢简单的事物,信息越简单就越容易被理解。
>> P代表Perceived self-interest(个人利益感),是指使用能让听者从中受益的表达方式。重要的并不是告诉对方你所获得的新知识有多棒,而是要告诉对方你所获得的新知识能对他(她)有什么帮助。“最近你应该正在找能在工作中用到的资料吧?我发现了一本非常合适的书。书里介绍了改变经济的100种发明,切入点非常独特。”“你之前是不是说过你最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我知道有一本书非常有趣、易懂。这本书将历史上的事件进行拟人化处理,并绘制成插图,能够让读者轻松地记住。”“我在开始投资前也读过10本左右的相关书籍,在那些书中,这本书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际上,在进行了3年的股票投资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中包含了与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你要试着读一下吗?”比起谈话内容的质量和正当性,如果不能向对方传达“你能够从中受益”这一信息,对方是不会想听的。
>> Incongruity(意外性)是指我们可以在对方的注意力被出乎意料的事实吸引时,趁机说服对方。
>> 如果你能将接下来介绍的“Confidence(自信)”和“Incongruity(意外性)”一起运用的话,你的说服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 通过“Confidence(自信)”进行的说服,与“成见效应”有很大的关系。成见效应是指,我们对于对方的整体印象是由对方身上某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决定的。简单来说,当我们遇到的某个人身上有十分出众的优点时,就会对他有非常好的印象,觉得这个人好像无所不能。实际上,引人注目的特征和本人整体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关联性。即便如此,人类还是逃不出成见效应的影响。
>> 心理学家桑代克所进行的让部队上级对部下进行评价的实验结果表明,部下引人注目的特征与评价结果之间有很强的相互关系。你身上引人注目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司、父母、同事、朋友等对你的评价。在“Confidence(自信)”这个方法中,利用了成见效应。说服别人的关键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自信满满地说话。
>> 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想传达给对方的信息相结合,使之“Simplify(简单化)”然后传递给对方吧!
>> 集中某一点进行说明,能够让听者集中精力倾听。人类的集中力是有限的,在演讲场合中,如果想传递给听众的信息过多,就会使听众觉得你演讲的内容模糊不清,“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我记不住”。
>> E代表Empathy(共鸣),是以让对方产生共鸣为切入点来说服对方。
>> 大脑的构造使得带有感情的事件更容易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 这一点在说服别人时也是一样的。如果能让对方产生共鸣,你的信息就能顺利地传达给对方。这是因为,当人们对面前的人所说的话产生共鸣时,比起逻辑性的思考,他们会更优先选择感情。
>>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对方产生共鸣呢?为此,需要我们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试探对方的心情。比如,在谈到烦恼的事情时,可以这样问对方。“你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件事情呢?如果你有在意的理由,可以悄悄告诉我吗?”或者,对于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提问也是有效果的,“你之所以这么在意那个意见,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这两种问法都能问出让对方烦恼的感情或事情。对于让对方烦恼的感情或事情,你要先展现出你的共鸣。这样一来,对方也能够对你产生共鸣。在双方能够对彼此产生共鸣之后,就可以向对方传达满足“Simplify(简单化)”“Perceived self-interest(个人利益感)”和“Incongruity(意外性)”的信息了。
>> 不断重复:当你想要说服对方时,重要的是要有勇气不断重复自己想传达的内容。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的大卫·奥格威也针对不断重复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许多研究表明,通过不断重复,能够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比如,心理学家柯林·威尔森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说服对方时,将关键信息重复2~3次,可以使说服成功率上升到46%。当你重复到自己都开始担心对方会不会感到厌烦时,效果会更明显。在实验中,将信息重复了10次之后,说服成功率达到了82%。但是,如果重复某一信息时使用的语句完全相同,在重复了3次以后,说服效果就会下降。在进行重复时,虽然重复的内容是一样的,但要注意变换不同的措辞。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表明,小说读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读懂他人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在阅读细致地描写了出场人物心理变化的作品时,读者会试着理解出场人物的心情,“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个过程其实就训练了读者的共情能力。在阅读小说,特别是以作者自身为主人公的私小说时,如果不能跟随出场人物的心情,发挥共情能力的话,就很难把握书中的内容。总之,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会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出场人物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共情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锻炼。

图片

运动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 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表明,进行20分钟的慢走可以提高大脑的运转效率。可以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所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单来说就是对大脑而言的一种营养物质。与人的年龄无关。BDNF的分泌能够使大脑更容易成长,更容易学会新的东西。而且,在进行20分钟的慢走后,大脑和身体会分泌出提高我们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多巴胺,以及使我们心情愉悦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有抗抑郁效果的血清素。只需进行慢走这种简单的运动,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
>> 运动后的4小时是一天之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所以我会在这段时间内以5分钟一本的速度,通过“选读”来进行大量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