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易杂记(续),第175~177节,三千年前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175、“夷”字考

《周易》经文中,三见“夷”字,义各不同——

①明夷,卦名。

②《涣》六四:“匪夷所思”。

③《丰》九四:“遇其夷主”。

按《明夷》,一般释义为:日入地中,光明受伤,释“夷”为伤。这解读不错,但说“夷”借为“痍”,则错了。《周易》成书的殷末周初,尚没有造出“痍”字。此夷所借,实为“雉”字。殷墟甲骨卜辞:

“伐卫不雉众”(粹1153)意为:讨伐卫国,别伤害到大众。

上述卦名释义,盖源于此。

雉,甲骨文写为

文章图片3

,左矢右鸟,象用矢射鸟使之伤获;也写为“

文章图片4

”,象以绳系矢而射鸟。同时,雉又借为鸟名,专指野鸡。入周后,柳鼎金文又简化成“

文章图片5

”,只剩矢。夷雉两字,字形差异这样大,古音读也不明,何以相通,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只能约定成俗,无法更改了。

夷的本字是怎样的呢?

是“

文章图片6

”,与“尸”同,多用于方国名,如“夷方”(东南沿海各部族)。李孝定释:“古文夷象人高坐之形,盖东夷之人其坐如此。”这就是本义:二字合一,一指族群,一指尸。《丰》九四“夷主”,用的就是尸义。而《涣》六四“匪夷所思”之“夷”,用的则是表示族群的夷字的引伸义:低劣的、或平常的人。

《明夷》,大坎交离,坎矢离雉,正是射鸟之象,所以开篇就说“于飞,垂其翼”。

176、“配主”、“夷主”新释

四年前作《周易卦爻辞正训》至《丰》,犹疑再三,释“配主”、“夷主”为施祭者而非受祭者。现在再看,应该是选择错了:释为受祭者义更长——

《丰》

文章图片7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九四:“遇其夷主,吉”。

按,二至上成复象正覆巽,“配主”、“夷主”皆由此象取出。周公爻辞,遇此象多言祀,视此象为宗庙中的神主牌,即祭祀的对象(《蛊》、《萃》等皆是)。因此,“主”非言活人,而是指死去的先人。因此,“配主”,当指先人亡灵的灵牌;“夷主”则或借为“尸”,即周人祭祀时临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多由晚辈儿童充任。“夷”古与“尸”通。所以诂“夷”为“尸”,是九四所在上震,周公常视为艮覆。艮为小子、童子,与巽交合,故可演为尸象。

[古礼,帝王寿终则配天受祭,如“宗祀文王以配天。”尸祭,则自周人始,殷商尚无。]

177、三千年前的三篇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第一篇

七天前野外放牧跑丢的漂亮小母马,自己跑回来了!那可是女主人的座驾。女主人合手拜神。侍婢、匠人、更夫、护院们聚拢来啧啧称奇。主子高兴,他们就高兴。生活高兴着过一会已不易得,女主人斗篷里挥挥手,下人佣奴们即刻散去。离晚饭还早呢。季妘女背起筐子,该她去采些茅草回来:主家要祭祖了,管家已筮好了吉日,就在明天。

它野去哪了?外边的林子,远处的山谷里藏着哪些好事?季妘女顺着巷子飘移。马铃响,大人乘舆归来。车声吓醒了她,仓皇避过墙根,低首屏息。

才出巷口就滚过来一堆山似的木柴垛,要塌了,要塌了,要将她砸在下面了。她又惊醒,却见那个割掉了鼻子且脑门上刺着墨的刑人牵着牛车顺街运柴过来了,牛角一俯一仰,柴车左倾右晃,“这个老鬼薪……”见到他,她就害怕。其实,大院子里,只有他不曾歧视过她,可她就是怕他。其实也不怕,遇有危险,有丈夫保护她,打猎猪鹿狼貉,他一个人就做了……她习惯性地向他肩膀靠过去,他的脸便幻化成一片波纹消散开去。她咽下一口苦浊的空气……没有了,人、家、田、小囡囡,都没有了……天神呐,我做错了什么?我怎么总是不知道呢?

槁笄枯发之下,破帨烂衫之内,似饿似晕,若有若无,恍惚间瞧见那位同姓姐妹进食鹿肉膏,与良人隔案对爵,而她这里却感觉自己两条腿,就要无痛无痒地融化了……

背脊一阵风凉。过去那块黍田,沟下边有上好的茅草,可怎么走过去呀……嗄!眼前暴起一蓬黑黪黪的怪物——好大一头猪在路中间潦水洼里翻滚,忽而蹿身,一张大嘴要吞天……它们总来村里找家猪,凶得很……她挣扎着绕开它,扶住路边一株老桑。天愈发暗了,呼吸中似有了雨腥味。前方路上冲过来一辆大车——鬼呀!满满一车厉鬼,一个拉开长弓瞄准了她,利箭会射穿她的胸背,一眨眼,那鬼却把弓松开了——不是鬼,是一帮强盗,抢粮,抢宝,也抢人,女人……快去报知主人……咦?!原来是一帮来抢婚的,看那个上蹿下跳呼喊着什么的小伙子……两匹骏马拉的大车呀,轰隆隆,轰隆隆……来吧我在这儿……怎么就是来不到我身边呵,我在这,怎么就是来不到我身边呵……冷气骤合,雨滴四溅,天地苍茫……去吧,神说,走过去,大雨淋身,与他在大雨中行礼成婚!她却走不动了,一抬脚地就陷了,陷出一洞虚空……这一回我倒要看看你们有谁还能再欺侮到我……雨声中,她像一片桑叶沉浮下去……

以上,当然是根据原作改编而来,没有背离原作的构思:一而再,再而三的幻视、幻觉相继出现,伴随着下意识的起伏流动。

第二篇的主题是“遮蔽”:高强度日食将最明亮的正午变成了至暗的子夜,北斗星因此清晰地显现于天幕,甚至还可看见一个人在那儿舀水洗脸!一番渲染之后,笔锋一转,突然画出一所高屋深院被蓆棚严密遮蔽,更暗于日食,从门缝窥探,里面深幽死寂,三年不见人影——这才是鬼斧运工、神来之笔!楼起楼塌之际,表意恰到妙处。古戒“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盖由此而来。

第三篇以同样夸张的笔法讲述了一幕梦幻般的场景:洪水暴发,水位暴涨,吞没人畜屋庐,卷走半山腰逃亡民众,最后竟淹没了山顶的王宫。夕阳残照,世界变成了血海汪洋。这是要触发史前大洪水的民族记忆么?奇诡之处,是作者处理这些灾难素材时的心态,让我们不由得要想起孔子的感慨:“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系辞传》)

这三篇作品的题名依次是——

《睽》、《丰》、《涣》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