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真理之井

 华豫之林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追求真理之井

文/张好美

《易经》中《井卦第四十八》讲的是井。

从卦名上来讲,“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易经·序卦传》)井,《说文》:“井,八家一井,象构韩(韩,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形,瓮之象也。”井的本义为水井。

从卦画上来讲,巽下坎上,名水风井。彖辞讲到“巽乎水而上水,井。”象辞讲到“木上有水,井。

井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这里的“劝”是鼓励,“劳民劝相”就是鼓励民众或者老百姓,要效仿井德。

那么从本卦中都讲到那几种井德呢?

一是“改邑不改井”。古代十户为一邑,这里邑指居民。无论居民怎样改变,井是不会改变的。井不会改变的是什么呢?井不会改变的是它的德,它心里的信念、真理。

二是“无丧无得”。彖辞里讲“乃以刚中也”。九二和九五都是阳爻,刚中也。就是说无论改什么邑,这里没有失去什么,但也没有得到什么。没有失与得,不计较得与失。

三是“往来井井”。不论怎么往来,这个井还是这个井,井还是发挥着它的作用,所以有“井养而不穷也”。这井还是养着这一方百姓,这个井水一直没有枯竭。“往来井井”,就是谁来了都一样地提供水,就像太阳一样,“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同样的“井养而不穷”,同样养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

从六爻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井发挥它“井养而不穷也”作用,就要养井。从“旧井(废弃的井)”到“井谷(井道)”到“井渫(将井底的泥沙清除掉)”到“井甃(进一步修理井的井壁)”,这一步步不是修德和修行的过程吗,不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吗?

那么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是追求真理的信念不变。孔子一生追求的真理是克己复礼,“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是他的主张并不被采用,不得已周游列国一十四,当时条件不可谓不苦,陈蔡绝粮。但是孔子追求真理的信念不变,六经删定传后代,有教无类育英才。最终成为至圣万世师表。

二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穿石不是滴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

三是谨慎。“彖曰:汲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有在井里打过水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越是快要到井口的时候越小心,不然就会出现彖辞里讲的水桶和水瓶损坏了。这样的话就会功亏一篑,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谨慎就成为追求真理的条件之一了。《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四是修行。人的一生就是修行的一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己以安人?1?7修道以仁。反身修德,进德修业,恐惧修省。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行只能做减法,逐渐改变脾气,减去贪嗔痴慢疑,要去除性障,修除无明习气种子,就好像将井底的泥沙清除掉一样。“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道德经》)。只有这样,井水才“可用汲”。就好像本卦中“旧井”,通过一步步不断地修复,逐步得到邑人的认可,然后才会得到冽寒泉,才会“井养而不穷”,这样就会有最大的善行,也就有了大的吉祥,达到“大成也”。我们现在还在受到孔子儒家文化的滋养,不是吗?

井卦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我们要学习井德,不断地修行,从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张好美,现供职于安阳县教育局,喜欢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与文为友,吟咏性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