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曾昭抡率北大师生慰问团赴绥远劳军之经过

 阿里巴巴yht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发生于1936年7月至12月长达5个月的绥东、绥北抗战,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的中国局部发生并获得全胜的重要战役。此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唤醒了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辱的民族自尊,全国各地民众慷慨募捐支援前线,各大学和社会团体纷纷派出慰问团深入前线,慰劳前线浴血杀敌的将士。北大化学教授曾昭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率领北大师生慰问团来到绥远,在完成劳军的同时,对前线将士进行化学防毒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绥远抗战之概况  

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是当时中国北部的一个省,是贯通华北与西北、连接内蒙古东部地区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战略中间地带。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之后,下一步的侵略目标就是绥远,在建立“满洲国”之后,企图策动内蒙古脱离党中央政府而独立,建立另一个“蒙古国”。1935年底,日寇指使伪蒙古部队李守信部侵占察北六县;1936年5月,又扶植德穆楚克栋鲁普(徳王)在嘉卜寺(今化德县)成立傀儡政权“蒙古军政府”,积极进行侵略活动,绥远局势日益紧张。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反击来犯之敌。  

1936年7月,日寇指使伪西北防共自治军进犯绥东。8月1日,三十五军一部进行反击,击毙100余人,俘获伪西北防共自治军副司令马子玉等50余人,拉开了绥远抗战之序幕。1936年10月,蒋介石调党中央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入绥,山西阎锡山也派晋军赵承绶部骑兵入绥支援,协同三十五军作战,党中央军与晋军均归傅作义指挥,绥远省全面进入战备状态。  

1936年11月12日,伪蒙古军李守信部在日本顾问指挥下,分兵三路进攻绥远,其主力部队5000余人,在飞机、装甲车和大炮的掩护下,向绥东重镇红格尔图发起攻击。红格尔图是从察哈尔西部进入绥远的必经之路。驻守红格尔图的三十五军3个连的士兵在民众的支持下顽强抵抗。17日,傅作义将军命令彭毓斌师长、董其武旅长率部驰援红格尔图。19日凌晨,彭、董所部出其不意包围敌军指挥部,并派出骑兵迂回敌后截击援敌,敌军纷纷溃逃,村内守军乘势杀出,内外夹击伪蒙古军,当日上午彻底击败进犯之敌,毙敌1000余名,俘获无数。  

日伪军进攻红格尔图失败后,遂以归绥北300余里的百灵庙作为进攻绥远的基地,在此集结伪蒙古军3000余人,另有日本军官四五十人任指导官。百灵庙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傅作义得知敌人增兵百灵庙后,遂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收复百灵庙,命令孙长胜师长、孙兰峰旅长率骑兵步兵向百灵庙方向集结。11月23日黄昏,官兵冒着严寒连夜行军,于午夜到达进攻位置。24日零点,对敌发起攻击,日伪仓皇应战。24日拂晓,发起总攻,经过反复冲杀、争夺,激战至上午9时许,孙长胜、孙兰峰所部收复百灵庙。此役击毙击伤敌寇数百人,俘虏3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其他战利品。日伪军不甘心失败,此后又在飞机的掩护下组织伪蒙古军反扑,都被守军将士击退。百灵庙战斗之后,孙长胜、孙兰峰所部又乘胜向东北追击,于12月10日包围了日伪军的另一个据点大庙(傅作义部今四子王旗境内),迫使驻守此地的伪蒙古军大部分反正,一举收复此地。日伪军遭此重创后退回原地。  

绥远抗战先后历时5个月,傅作义部三战三捷,肃清了绥远境内的日伪军,粉碎了日军西侵绥远的企图。                   

北大组建师生慰问团  

    绥远抗战的枪声唤醒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决心,海内外的贺电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各地各界纷纷组织慰问团携款携物前来慰问劳军,北平各大学和研究机关尤为积极。  

北京大学成立了“绥远剿匪将士后援会”,并在校内募捐,共募得2000多元,其中教师捐一日薪水共1300元,学生募捐600元,学校停止烧煤三日节省400元。用此款项,购买了救护伤员的药品和士兵们的御寒衣物。1936年11月30日,在北大二院西宴会厅将药品物品公开陈列,供师生们参观。学校还组织了“北京大学师生绥远慰问团”,由化学教授曾昭抡任团长率团前往绥远慰问抗敌将士。药品和衣物委托傅作义将军三十五军驻北平办事处代运到绥远前线。曾昭抡告诉大家,慰问团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代表北京大学慰问前方将士,二是调查前方实际状况,三是研究前方作战的防毒问题。  

慰问团共有13位成员,曾昭抡为北大教师代表,谢云晖、张有民为学生代表,化学系教授孙承谔和该系四年级9名学生为团员一同赴绥,其中学生尹立荣的家就在绥远。大家准备了御寒衣物后,买了北平开往包头的三等半价票,于1936年12月1日上午9时从前门车站坐火车前往绥远。  

曾昭抡为湖南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之弟曾国潢曾孙,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青年时期考入清华大学读书,后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党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化学教授。  

1936年的冬天异常寒冷,火车于12月1日下午4时到张家口,越往北走,天气越冷,晚12时半到平地泉,大家在车厢里冻得发抖,慰问团带的一支温度表也已失效,曾昭抡估计室外温度该在零下25度。车厢里拥挤不堪,整个晚上大家只能坐着。为了了解绥远,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昭抡抓紧时间读完了范长江所著《中国西北角》一书。2日清晨5时,慰问团抵达归绥火车站。                    

慰问团来到归绥  

归绥分绥远和归化两城,人们也以新城、旧城称之(曾昭抡教授把新旧两城记反了),火车站在新旧两城之间的北面,车站向南一条碎石铺就的马路通向左右两边的新旧两城,路两边长着粗壮的柳树。  

体育场、图书馆、公共会堂为归绥城里省政府的三处新建筑,尹立荣是绥远人,他为大家介绍了归绥的大致情况。下车后,尹立荣认识体育场的工作人员,他把大家引到了那里稍作休息。睡意蒙眬的体育场工作人员热情地把大家让进了屋里,十多人一下子进去,显得很拥挤,床铺上坐满了人。一些团员急于想知道绥远战事情况,就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起来,一些青年学生们干脆到室外在蒙蒙夜色中赛了一场篮球。7点多,天色渐亮,尹立荣带着大家到旧城上三源烧麦馆吃早点,饭馆里坐着不少穿着白茬皮袄一早进城推销农副产品的农民。  

饭后返回时路过公共会堂,大家进去参观了一番。会堂为西式建筑,能容纳3000多人,时由绥远民众教育馆负责管理。会堂是为纪念淞沪抗战而建,原名为“一二八纪念堂”,后改名为“九一八纪念堂”,再不得已改为公共会堂,包括城外的长城抗战殉国将士纪念堂,同样也是在某国的施压下改为烈士公园,好在这次绥远抗战取得的胜利,振奋了中国人的精神。  

上午约10时许,大家回到体育场,绥远省政府已有电话与他们联系,曾昭抡、孙承谔与尹立荣立即乘车赶往新城绥远省政府。  

绥远抗战打响后,全国各地的来电来函、捐款捐物和各界组织的慰问团纷纷前来,为了妥善处理慰问款物、接待团体,省政府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了有地方绅士参加的“军民联合委员会”,委员会隶属于晋绥军剿匪指挥部领导。由国民党绥远省党部的潘秀仁任委员长,纪守光任招待主任,杨慎五任招待组长。曾昭抡等到达省政府后,潘秀仁委员长和杨慎五组长接待了他们,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情况,并将慰问团安排到了条件较好的绥新旅社住宿,费用由省政府承担。在省政府院内,他们看到摆放着很多装有慰问物品的木箱。从潘、杨先生那里出来,他们遇到了晋绥宪兵副司令兼绥远防空司令薄鑫,薄鑫副司令向他们介绍了很多情况。  

同曾昭抡慰问团先后到达绥远的慰问团体和人员还有很多,有燕京大学新闻系前线考察团、清华大学学生前线服务团、协和医学院关颂韬和袁贻瑾两位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刘兆霖教授、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卫生署长刘瑞慎等,还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派来拍电影的人员、华北学院学生代表、旅平绥远同乡会代表、西安学生代表等,省政府都为这些慰问团体和个人承担住宿费用,大家都住宿在绥远条件较好的绥远饭店、绥新旅社、大北旅社3家旅馆。前来慰问的团体和个人仍依然络绎不绝,省主席傅作义每周设宴招待一次新到的慰问人员。  

绥远的肉食很便宜,蔬菜和水果都需要外省供应,因而价格很高,市面上卖的哈密瓜、哈密杏、葡萄干等,都是重新疆运来的。城里有名的饭店有古丰轩、麦香村、凤麟阁等,都在旧城。旅店没有餐厅,曾昭抡慰问团常去品尝麦香村的烤猪肉和上三源的羊肉烧麦。当地人喝的是砖茶,价格不贵,慰问团还买了一包碎茶,喝了好几天。名胜古迹有城外的昭君墓,城里的大召、小召、席勒图召、五塔寺等召庙,北大慰问团抽空到这些召庙里游览了一番。  

慰问团到达归绥这几天天清气朗,除一早一晚,白天并不冷,晚间房间里都生着小火炉,也不冷。但只要一起风,气温立即下降,当地人都身穿着不挂绸布面的老羊皮皮袄皮裤,头戴皮帽子,脚穿毡鞋来御寒。由于当今年军队也在收购羊皮,皮价涨了起来。归绥娱乐场所不多,当地人爱听山西梆子和评剧,只有过年节才到剧场看戏。  

绥远省城有当地的报馆,也有外埠驻地的分馆,外埠的《大公报》在这里销量最好,军政人员几乎人人都在看此报。恰好《大公报》著名记者范长江也在归绥,范长江还邀请大家到驻绥办事处畅谈了一晚。  

归绥是绥远抗战指挥部大本营,但战争的氛围并不很浓,居民们和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有条不紊,只有警宪的频频查巡才感觉到这里是战争的前沿。         

北大慰问团在归绥慰问  

归绥是绥远省的军政中心,虽没有遭受敌寇轰炸,但已挖好了几处防空洞,安装妥当了专门对付敌寇飞机的高射炮,军民众志成城,斗志昂扬。  

归绥也是这次战役受伤战士的养伤之地,除包头、武川、平地泉有少量伤兵外,伤兵主要集中在这里养伤,有100余名伤兵安排在3家医院疗养,重伤员都集中在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由天主教堂办的公教医院,公教医院院长是比利时人,是一位在华生活很久的白发老者 。轻伤员安排在旧城小东街的一所小学里,临时改为三十五军军医院。北大慰问团到达绥远的第一天,就分三队带着物品去医院慰问了伤员。在公教医院,他们看望了一位双手受伤的司机战士。在攻打百灵庙时,这位勇敢的战士开着汽车冲锋,右手被敌人子弹打穿,用左手握着方向盘继续冲锋,后左手也受了伤,他坚持着把汽车开回自己的阵地。大家听了他的事迹很受感动,祝愿这位勇敢的战士早日康复。  

12月3日中午,绥远北大同学会在麦香村举行午宴,招待北大慰问团,曾昭抡向同学会介绍了北大5年中的整顿与取得的成效,省教育厅厅长阎伟和军民联合会招待主任纪守光分别作了演讲,纪守光主任介绍了前线物资需求情况。  

绥远战事发生后,在军民间流传敌人使用毒气的传言,部分士兵和后方民众不免惊慌,针对这种情况,曾昭抡在当年11月24日的《大公报》上就专门撰文讲了当时在绥远的气候条件下,毒气不会产生多大效力的,而曾昭抡此行的目的,就是考察日伪军施用毒气和绥远前线军民的防毒情况,适时进行防毒教育知识普及,以消除军民的恐惧心理。12月4日,按照与省政府和教育厅的约定,曾昭抡一行分批分别到归绥主要学校和部队进行防毒演讲,演讲之处有归绥第一中学、绥远第一师范学校、蒙旗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绥远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常备队(傅作义将军在绥远训练民众的自卫组织,负责维护地方治安)、防共干部队等8个地方,上午、下午各演讲4个地方。因慰问团的成员们都是化学专业,为听众通俗地讲解了毒气能否发生作用,是与其种类、浓度和中毒时间等因素决定,而且与气温、风向、风速等天气情况相关,就当前绥远天气情况来看,即使敌人施放毒气,也不会有多大作用,因此大家不必恐慌。这次轮回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听讲的人除了学生和常备队队员外,还有省政府官员、公安局警察等,省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也到场听讲。在常备队演讲时,西北电影公司还把他们的演讲拍成电影。  

演讲期间,慰问团还参观了常备队的训练,负责训练常备队的是退伍军官组成的干部队。常备队约3000多人,队员有学生、农民等,学员们的训练非常认真,经过3个月的训练,他们不仅可以分配到各县维护地方治安,甚至还可以组织起来赴前线作战,省主席傅作义非常重视常备队的训练工作。  

在绥远,曾昭抡与绥远省主席、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将军先后4次见面,谈论了这次绥远抗战的意义、特点以及由此联想到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失败原因等很多问题。傅作义每天既要处理省政府许多事务,又是绥战军事总指挥,还要协调来绥党中央军的给养供给等等事务,又要接见各地各界来绥的代表团,因而十分繁忙,但傅作义主席态度却很是安详,他的谦和亲民,几乎使人忘记他是肩负前线国防重任的军事领袖。傅作义将军还谈到,如果将来全面抗战爆发,全国军民要抱着抗战到底的决心,哪怕剩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投降。  

绥远省份为绥东、绥西和绥南、绥北,绥西河套开发较早,依托黄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绥远最富绕的地区;绥东绥南人口较多;绥北蒙古高原是荒凉的草原。这次战争发生在绥东和绥北,绥西河套是这次进犯绥东的匪首王英的老家,他的目的是想蹿回老家。  

绥远前方战事并未结束,省政府为了安全考虑,暂未安排北大师生慰问团去百灵庙前线,于是大家于12月5日去包头参观了一天。  

慰问团一早4点半到火车站,结果火车晚点两小时,7点左右火车才进站。火车沿着大青山向西行驶,大家透过车窗望着冬日阴山景象,临到包头时,大家望到了民生渠和黄河。到中午11点半火车才到达包头,下车进城后到包头报社歇脚,中午尹立荣请大家在包头饭店午餐,同时还邀请包头公安局的一位熟人一同聚餐,席间公安局的熟人给大家讲了他们怎样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飞机库和飞机场,大家听了精神十分振奋。饭后,大家到街上买了一些土特产,之后骑着租来的骆驼到封冻的黄河边游览了一番返回火车站,5点40分,列车向东开去,晚9点30分回到归绥。                    

到百灵庙前线去  

从包头返回后,省政府安排北大师生慰问团前往百灵庙前线慰问。由于战事发生后,归绥到百灵庙的商用汽车停运,省政府专门抽调了两辆军车送北大师生慰问团和清华大学学生前线服务团,并派齐乐山先生陪同慰问团。12月6日下午3时,两辆汽车载着慰问人员,在10余名宪兵的护卫下,从归绥出发前往百灵庙。  

汽车沿着大青山蜿蜒险峻的盘山公路缓缓行驶,归绥到百灵庙约有360里的路程,到武川90里只走了四分之一,不过,这一段是最险峻最难走的路程,有一段还是吉鸿昌带领工兵修建的,山崖上还有吉鸿昌“化险为夷”的字刻。翻过最险处蜈蚣坝,汽车晚6点半才进到武川县城。县政府给大家安排到“荣生店”的小旅店休息,店里很简陋,没有炕,只在地下铺着席子。  

稍作安顿后,曾昭抡与团员们到县城街上的一家小铺里买了一些纸笔、罐头、咸菜等,之后又到一家饼店买了烧饼,当下就吃,感到格外地香。返回旅店,大家纷纷在油灯下给家人写信。齐乐山先生回来告诉大家,县长很过意不去大家住在简陋小店,安排他们到条件稍好一点的县立第一小学住宿。大家在小旅店里吃完饭后,9点多搬到县小学住宿,曾昭抡与孙孙承谔住在校长屋里。  

第二天一早又要早走,慰问团没机会拜见县长,让人拿着名片向县长致意,送名片的人一会儿返回告诉说,县长现在仍在处理公务,待一会儿要来看望大家。绥远各级官吏勤勉努力,令大家很受感动。  

县长姓畅,最近受到省政府的嘉奖,武川是紧靠前线的重镇,敌人原计划一路从百灵庙东南经武川进攻归绥,一路从百灵庙西南经固阳进攻包头。因此,非常时期畅县长十分繁忙。12月6日晚10时许,齐乐山先生陪着畅县长来学校看望大家,畅县长和大家谈了一些当地的情况。听说敌人的飞机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3时到百灵庙投弹轰炸,如果这样,汽车便成了明显的目标。畅县长很为慰问团的安全着想,下午工作百忙中他还给百灵庙那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可是长途电话一直不通,他答应晚上回去继续联系,或者明早和绥远方面联系,确保安全再出发。夜里气温很低,其他团员冻得无法入睡,天快亮的时候,大家都来到曾昭抡屋里取暖。  

7日一早,齐乐山先生来告诉说,昨晚畅县长回去一直和百灵庙联系仍然联系不上,和绥远联系也无特殊消息。但绥省派出的汽车只有3天时间,如7日不去,8日汽车就得返回了。大家经过商讨,决定今天还是要向北走到召河。大家在“荣生店”、学校、县政府等地拍照后,到饭馆吃早点,在饭馆遇到了从百灵庙返回的晋绥宪兵副司令部指导防毒的李颖等3人,大家聊了百灵庙的情况,他还从百灵庙带回了烟幕弹和毒气弹的样品,并给慰问团介绍说毒气弹只是让人流泪、流鼻涕,并无使人窒息的毒气,二者并无威力。  

曾昭抡一行10点钟出发前往召河,同来的清华大学学生慰问团留在了武川,车厢一下子宽松了很多。司机去过百灵庙,告诉大家,一旦遇到敌机,大家一定要赶快跳下车分别向四处散开,卧倒在地。  

召河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在这里慰问团遇到了从百灵庙开来的两辆汽车,一辆载着换防的晋绥军士兵,一辆拉着百灵庙战役俘获伪蒙军王英部的俘虏。士兵们告诉说,百灵庙这几天很平静,敌机已有几天没来轰炸了。曾昭抡抓紧时间向俘虏问话,更多了解敌方情况。  

在召河稍作逗留,他们便继续向北行驶,下午1点半时,慰问团到了北距百灵庙100里的应援重地二份子。二份子驻扎着参加百灵庙战役的四一九团,战士们在土碉堡里用稀饭和馒头招待了大家。团长张成义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收复百灵庙的战斗经过,也谈了这次战役布防、给养和通讯等问题。张团长穿着俭朴,装束和普通士兵没有多大差别。慰问团的学生们纷纷让张团长签名留念,发现张团长写着一手漂亮的字,油然而生敬意。  

下午2点40分,汽车驶离二份子向北行驶,过了玻璃村,地形地貌完全是蒙古草原的特色,这里看不到农田,看不到村庄,只见牧民们赶着牛羊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下午5时许,曾昭抡率团终于到达了百灵庙。驻守这里的是晋绥军的两个团,坐镇这里的长官即为率团攻打百灵庙的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  

百灵庙四面环山,由北而来的小河,分别向南向西流去,庙宇在镇子的党中央,洁白的舍利塔格外引人注目。庙的周围是一座座蒙古包,东面的缓坡上是商业区,有十几家店铺,南面是来往的出入口,这次傅作义部收复百灵庙就是从这里攻入的,敌人的反扑也是在这里。百灵庙是北方蒙古草原政治、军事、经济重镇,也是向北通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向西前往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曾昭抡对百灵庙战役和收复大庙的战斗过程做了详细了解,他还对庙宇建筑、喇嘛生活等也进行了了解。晚间,孙兰峰旅长安排慰问团在喇嘛庙的一间小殿里住下,招待他们的晚饭是士兵们给做的清水面片和咸菜,一人只有一只筷子,大家只能用手抓着菜吃。夜间气温很低,虽然殿内生着炉子,夜里还有士兵填煤,火炉还是常灭,大家冷得都睡不着,但大家想到这些抗敌将士们在寒夜里还要站岗放哨,深受激励,热情高涨,8日早晨6时许就起床,7时到庙里寻找纪念品,看到敌人在抵抗孙兰峰部进攻时,在庙宇四周的墙上都挖着四方小口,大殿里也是破败不堪,大家收集了一些伪蒙古军遗弃的文件作为纪念,饭后孙兰峰旅长为大家送行并与慰问团合影留念,有的团员请孙兰峰旅长签名纪念,孙兰峰旅长同样写着一手好字。10时许,大家依依不舍地登车与将士们告别。  

11时半,汽车返回二份子;下午3时,到武川匆匆吃过午饭,见到投降的伪蒙古军士兵拿着五角伪满钞票,团员们换了一些当作纪念。3点40,分从武川南行,6点多回到归绥时天已大黑,大家到凤麟阁吃了晚饭后,又到戏院看了评剧。  

到绥东慰问  

9日晚,北大师生慰问团要离开归绥赴绥东慰问,潘秀仁、杨慎五二先生前来送行。晚9点多,慰问团来到归绥火车站,乘火车赴平地泉(集宁),同行的有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和省政府派出随行招待慰问团的陈植琚先生。23岁的陈植琚活泼开朗,充满朝气,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会唱悠扬动听的蒙古歌,也会写蒙古文,了解蒙地情况,熟悉蒙古人情风俗,他是在绥远省蒙务组工作,最近才抽调到军民联合委员会帮忙。10日凌晨1点40分,火车到达平地泉,第十三军秘书长郭逸波、集宁县县长周均、县警察队队长李椿赓均上站迎接,安排他们住到了集宁永宁学校。学校因准备作伤病医院,学生早已提前放假,但尚未有伤兵,因而空着,警察队雇了2名伙夫招待他们。  

10日清晨,集宁周县长来看望慰问团,周县长向他们介绍了集宁的情况。平地泉是平绥线上的军事要地,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率领两个师在这里驻扎。这天一早,汤恩伯军长就来看望慰问团。早饭后,集宁守备司令苏开元和十三军的一名咨议带着曾昭抡与孙、顾二先生及申报的一名记者参观了部队防御工事,之后回到十三军军部,汤恩伯军长开完会后,又将大家介绍给十三军参谋长、师长、旅长等高级长官。午饭后,慰问团随汤恩伯军长乘车前往旧城天主教堂慰问部队。到达后,部队奏军乐欢迎慰问团,曾昭抡与孙、顾二先生都作了简短的演讲,主要谈了防毒问题。之后汤恩伯军长作了训话,讲了党中央军要由安内转为攘外,不但要卫国,还要做攘外的主力军。绥远战事之前,汤恩伯军长奉命率十三军由陕北徒步2000余里调防而来,部队调防之前,军部参谋长吴绍周就率领几名参谋化装来到绥东侦查情况,因而顺利接防。部队到达绥境凉城后,乘汽车到达丰镇,之后由丰镇乘火车到达平地泉。平地泉离敌巢商都只有30多里,是离前线最近的后方。十三军士兵们的月饷并不多,每月只有7元,自己做饭,吃饭就要用去6元,大多是南方人且湖南籍居多。  

原计划一早出发去红格尔图,陈植琚先生颇费周折从骑兵司令部借到一辆汽车,但汽车来晚了,又说骑兵师长彭毓斌要来看望大家,因而只能下午动身去红格尔图了。  

晋绥骑兵司令是赵承绶将军,彭毓斌为骑兵第一师长,孙长胜为第二师师长,孙长胜师长是收复百灵庙战役的总指挥。彭毓斌师长是湖北人士,谈吐文雅,未穿军装,而是穿着夹袍,更像一位文人,彭毓斌师长会写诗且时常有诗作发表于报刊,真是一位军中儒将。彭毓斌师长向慰问团详细介绍了红格尔图战役的经过,曾昭抡也问了很多问题,彭毓斌师长一一予以解答。  

午饭后,慰问团乘车前往红格尔图,从平地泉到那里有180多里路程,而且沿路几十里外就有敌人的据点,但大家并不害怕,抗日部队力量远比他们强大,因而大家坐在车里格外高兴,陈植琚年龄和学生们相仿,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他给大家唱起了动听的蒙古歌曲,大家一路歌声不断,从中国歌唱到外国歌,连马赛曲都唱了。  

从平地泉出发后,因党中央军和晋绥军刚刚换防,沿路查询很严,行驶约60里后到达大六号,从这里往北是骑兵师的防地。又向北行了20里到了贲红稍作停留,骑兵第一师第二团张培勋团长上车陪同慰问团去红格尔图,又行驶了70多里到了十二苏木,停留了一会,下午4时,到达了红格尔图,慰问团住在天主教堂。  

张团长将慰问团介绍给张副团长及其他长官,大家谈了一会红格尔图战疫情况后,由张副团长带领大家到阵地参观,阵地如平地泉一样做得好。整个战役,参战军民死伤只有20余人,敌人却死尸遍地,伤亡数百人。战时,老百姓都把储藏土豆的地窖临时用作了防空洞,张副团长给大家一一作了介绍。从阵地回来后,大家坐在教堂驻军办公室里聊天,刚做完礼拜的集宁教区北分区总司铎易世芳也来看望大家,他是察哈尔张北人,在这里传教多年,这次战役,教堂给了驻军很多帮助。教士们还把捡到的一些敌人炮弹皮送给慰问团当作纪念。  

    晚饭后,张团长把驻军士兵们集合起来,张团长将慰问团介绍给战士们,曾昭抡摸黑向战士们讲了预防毒气的知识,之后慰问团学生张君代表慰问团向士兵们讲了致谢的话,一名士兵在队伍里响亮地作答:“红格尔图驻军,答谢北京大学慰劳团,誓死为国守土!”气氛热烈而庄严。  

12日早晨7点起床,在教堂吃过早餐后,又到阵地拍了些照片,9时,从红格尔图乘车南行,很快就到了十二苏木。十二苏木是达密凌苏龙的旗政府所在地,达密凌苏龙是正黄旗的总管,人们称之达总管,11日去时途经此地,达总管去练马去了,没见着,12日仍未回来。在达总管的蒙古包里,见到了达总管的儿子金刚,穿着普通的军装招呼着大家,一同招待的还有从南京来帮助达总管练兵的李教练。不一会,达总管的保安部队集合起来了,共有三五十名蒙古士兵,穿着很特别,是在军装外面穿了一件皮衣,士兵都懂汉语,操练都用汉语口令,演练的是德国式兵操。孙承谔先生作了防毒演讲,陈植琚先生也讲了一些鼓励的话。  

上午11时,到达高家地,十二苏木与高家地约30里。高家地驻有3个连的骑兵,士兵们都在路边列队欢迎慰问团,大家参观了阵地,这里的阵地做得也很好,曾昭抡给士兵们作了防毒演讲之后,就急着赶往贲红。  

12点40分,到达贲红,贲红位于平地泉和红格尔图的中间,这里是骑兵第一师的大本营,师参谋长王仁广率部在这里坐镇,曾昭抡向集合的骑步兵作了详细的防毒演讲,有黑板书写,还有防毒面具演示,士兵们听得也很仔细,有的还做了笔记。王参谋长精明干练,口才很好,谈了很多红格尔图战役的情况,他还读过《大公报》11月24日发表曾昭抡教授的防毒文章,并把报纸剪裁下来,让士兵们引起注意。中午,招待了大家丰盛的午餐。  

下午3点,从贲红出发,5点,到达平地泉,骑兵司令部在集华春宴请慰问团,赵承绶司令在归绥,司令部由彭师长和骑兵司令部参谋长哈金甲出面招待。  

晚餐后,慰问团到汤恩伯军长和周县长那里告别,半夜慰问团乘车离开平地泉,十三军郭秘书上站送行。  

12月12日晨,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  

曾昭抡率北京大学师生慰问团赴绥远前线慰问考察,前后共15日(其中在绥12日),行程数千里,考察了绥北、绥东各战役的主战场和部分前沿阵地,拜会了省主席傅作义和各参战部队主要长官及地方政府负责人,实地考察了敌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多次不辞辛苦地为前线部队作防毒演讲,消除了军民对毒气的恐怖心理。这次考察,对绥远省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民族、宗教以及民众生活情况作了广泛了解。回到北平后,曾昭抡把他这次慰问与考察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感受以日记的形式,通过报纸告诉了全国读者。这正如曾昭抡所说:“这次走了一趟,对前方真实的情况,得了充分的认识。我们心理,尤其感觉万分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