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本质逻辑

 我的书摘0898 2023-03-29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关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清楚的就是现在我们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社会和过去传统社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经济增长。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微乎其微,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漫长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那时中国已经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了,但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很慢。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宋朝,但年均增长也只有0.5%左右,基本是不增长的。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与以前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经济增长。凡是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国家,它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实现5%以上,甚至两位数的增长。只要是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所有问题的解决,基础都在于经济增长,这是工业社会的特征。当工业社会再往前走,到了后工业社会以后,经济增长率又会下降,降到几乎不增长。所以,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是关键。

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创造更多产品,从而实现财富增长。那么,如果全世界都进入了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会有极限吗?上世纪70年代曾有人做过研究,如果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空间将会不足,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即工业化的高速增长到了一定的阶段后,会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经济增长达到极限。此时保护环境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所以要更加理性地实现经济增长。在工业化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的主要是体现工具理性的行为和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工具主义的增长机理和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具有强烈的工具主义理性倾向,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具有强烈的工具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大多是工具性目标。财富、收入、利润等都是工具性目标。从理论上说,工具理性是有利于最终实现价值目标的,它会表现为经济的动力,产生财富,然后实现经济更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完全沉迷于工具主义中,而忘却本原的价值目标,就会走向发展的迷途,失去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例如,在产业发展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就是典型的迷失价值目标而盲目地受工具主义理性驱使的现象,这从根本上背离了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类发展目标,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人类没有建立起工具理性与价值目标激励相容的有效体制机制。当我们终于认识到由工具理性驱动的产业发展必须具有明确的价值理性方向时,必然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可行的道路和模式选择。所以我国在实现高增长后必然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那么怎么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呢?一方面,要保护资源环境,只有资源环境保护好,经济增长才有空间,否则增长将有极限。另一方面,要进行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为什么要科技进步呢?因为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讲,地球上的物质是永恒的,物质不灭。物质本身并不区分好与坏、有用与无用,是技术决定了物质的有用性,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物质才区分为资源和垃圾、有用物和无用物。比如,在技术水平不发达的时期,半导体资源属于无用之物,但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后,很多物质都是半导体技术产品所需要的。所以,技术的进步加上对环境的保护就可以保持有源源不断的物质,实现物质形态的转换。因为工业革命本质上就是形态转换,物质不灭,不会多也不会少,无非是形态的改变,这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技术,所以技术就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是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使地球上的物质转变为资源。信息化同时提高了效率,使发展质量提升、增长更具潜力。信息化再向前发展就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这本质上都是实现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资源利用和物质形态的转换,使地球上过去无法使用的大量物质进入经济发展的过程,提升发展质量。过去人们认为发展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现在研究表明,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够的。把经济发展、工业增长等依托于唯一的因素或思考维度,即经济理性,是不够的。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经济理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本真理性或者说是价值理性。人类经济发展的目的是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使自己能够生活在更安全、更适宜、更富足、更愉快的环境和状态中,生活质量要高、要健康,这是工业增长的本真理性。所以高质量的发展就要处理好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和本真理性之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只顾利润增长,不管环境、人的幸福感和健康等因素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不能仅采用简单的市场经济理论,而是市场经济的机理本身要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有了数字经济以后,过去市场经济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或者“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机制已经不够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有社会意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会自主地提出要有社会责任。未来发展还会产生社会企业,重大的高质量的技术突破往往是社会企业创造的。比如最近火热的ChatGPT,它是由一个非盈利的机制产生的,我把它称为社会企业机制,即目标是实现社会目标,手段是市场手段,这样的主体在社会中会越来越多,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有天然的优势,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企业,目标绝不是利润最大化,但手段是利润最大化,有自己的主责主业即社会使命。这个机理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山姆·奥特曼等,他们有自己的社会抱负,并采取了市场机制来实现其要达成的使命。所以,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而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社会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身就是重视社会利益,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实现社会目标。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逻辑,即人类变得越来越具有本真的理性,尽管工具理性仍然重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闫琪
新媒体编辑:刘星 王村村 
图片
点个“在看”不失联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