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溪生||为什么有些医生不让自己的孩子从医?

 萧十一郎1993 2023-03-29 发布于江西

两年前的春天,那会离维棋前往非洲肯尼亚“援建”还有两个月,占伟君还在萍乡的设计院硬撑,而我工作热情到元旦三天睡办公室画图,一切似乎都才刚开始。我们一起相约去武大看樱花,应该是毕业后第一次聚首出行。
这篇文章就是关于南昌前往武汉火车上发生的一个故事。
我们三人都提前预定了火车票,虽然人毕竟多,但我们还是都抢到了坐票。坐定后发现有几位年纪较大的妇人没有座位,于是我们三人也做了一回“活雷锋”,一路站到武汉。四位老人家中有两位比较健谈,于是火车刚开动我们就开聊起来。
话匣子打开后才知道原来她们都是我们的前辈校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并且她们和知名生物学家饶毅还是同班同学。讲了很多刚恢复高考那两年的趣事,比如说那时候刚上大学的饶毅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却童心未泯,老追在她们这些大姐姐后面玩之类的。那时候他们班上的同学年龄相差比较大,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同龄人就有些差异了,这一点至今对他们都还有影响。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工作基本全都是包分配的,而且中途转行的人也不多。她们几人都是在医疗系统工作,这次是去武汉看望一位在武大医学院授课的老同学。
她们中一人在南昌一家医院的儿科做主任医师,另一人退休前在医院做行政工作。期间我很好奇的问了她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自己家的小孩有学医的吗?”结果都是摇头,于是我继续追问:“医疗行业同事的小孩学医的多么”,儿科医师想了想告诉我,她知道的只有一位,她说其实儿科的医生现在十分紧缺,而且很难留住人。
她们都坦言不希望甚至拒绝自己家的小孩学医,将来继续她们的职业道路,为什么?她们亲眼目睹了医患关系的“骤然变化”,医疗行业的无奈与悲哀,职业医生的生活压力。
期间她们讲了一个发生在医院儿科的事故,大致内容如下:有新生儿因发烧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药后,家长却并不信任,自行“百度”后认为是肺炎,然后没有按医嘱用药,后来发烧加重,家长就带了一群家属来医院闹事,甚至动手要看病的医生道歉赔钱。后来是她亲自出面,冒着被打的风险解决了矛盾。这种类似的“医闹”在那几年越发频繁,她们也比较困惑。我又问了她们另一个关于药品价格改革的问题,为何老百姓反映越改越贵?她们给我的答案是医改自身出问题了,发改委是“好心办坏事”,诸多招标、定价等环节无形增加了药品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价格之间的价差,中间的“药贩子”在医改之前几乎不存在,现在倒形成产业链,而且行业产值还不小,中央媒体也多次报道过,想来那会,多数媒体也还未从无知堕落到无耻。

央视曝光:招出来的高药价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何也?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同样也是亟救斯民。可以说医生自古以来便是值得推崇的职业,医学世家的传承更是杏林惯例,相信至今仍然存在。然而时至今日,为何有些医生不让自己的孩子从医?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少数的情况,我没有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也不好反驳,但就自己可见和可以推理的情形分析,不论是高校医学院招生状况还是现实中医患关系的紧张情况,医生职业的“传承”情况应该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医闹”、“伤医”等事故可以用刑法来预防,也有必要用法律的手段“治疗”这种伤害,但我们同时更应该反思这种“疾病”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道德本身并不会沦丧,人性也不会泯灭。人和人之间该有的信任为何会失去?为何会陷入一个对彼此都不利的丛林规则?强制性的力量很多时候是不得已的选择,一旦我们依赖“以暴制暴”,那么更危险的隐患也悄然埋下。
润溪生
2019.10.29
扬州驿苑

今日语录—道德本身并不会沦丧,人性也不会泯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