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荨麻疹→大柴胡汤加祛风止痒的荆芥、防风,消痞除烦的黄连(包医生)

 有缘者可网诊 2023-03-29 发布于江苏

-----------

-----------

作者 I 包斐丰

包医生,您好!去年底服用了您配的14帖中药后,荨麻疹痊愈了,非常感谢您。”

今天上午,金华的J先生给我发来微信致谢。翻看电脑资料,查到J先生的初诊记录:22年12月20日,J先生因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1年就诊。在气温升高、疲劳、情绪不佳时荨麻疹发作明显,皮疹呈现圆形斑片状,隆起,发作位置以两侧腋下、胸背部为多,服用抗过敏药物控制不佳。他还有心烦失眠,夜间口苦,平素怕热,但又怕冷,动辄汗出,大便粘腻;身高183cm,体重88kg;形体壮实,面红油亮,有口气,舌胖苔薄腻,脉滑数有力,腹部充实,心下按压饱满。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姜半夏15g,生姜20g,红枣15g,生白芍15g,枳壳15g,制大黄15g,黄连5g,荆芥30g(后下),防风15g,14剂。这是大柴胡汤加味方。

大柴胡汤是《伤寒论》方,是古代宿食腹满病用方,经典的和解清热泻下方,适用于以上腹部充实或压痛等为特征的疾病。为何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科疾病?其奥秘在于经方治病不是针对局部皮肤与个别的病证,而是针对整体状态与症状的组合。皮肤病的病原体,发作时的形态、部位,都不是处方用药的着眼点,患者的主观感受、客观的体质状态,才是需要重视的。

虽然,J先生的皮疹发作日久,瘙痒严重,颇为痛苦,然而其皮肤表现只是整体病变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伤寒论》用“心中痞硬”“心下急”“按之心下满痛”这几个关键词,提示了大柴胡汤腹诊的重要性。J先生的心下部位按压饱满,就是大柴胡汤的主要方证;皮肤瘙痒、心烦失眠是大柴胡汤证“郁郁微烦”的体现;夜间口苦、口气等反流症状也是大柴胡汤证“呕吐”的另一种表现。这些方证组合提示J先生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是热结在里,是实热在皮肤上的表现,用大柴胡汤加祛风止痒的荆芥、防风,消痞除烦的黄连,则内热去,则皮疹安

古人先贤并不注重疾病名称,而是关注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伤寒论》《金匮要略》用详实的文字记录各种反应,以及有效的经验。现代临床在检测仪器的帮助下,疾病名称翻陈出新,但患者临床反应的变化并不大,我们只要牢牢抓住方证相应这一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