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五)打麦场上

 猫骑士的房间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打麦场上
收麦子前,先要把打麦子用的场院整理好。
生产队部前的大土坡上,人们用铁锹平整地上的土坷垃,然后从村外的大水坑里挑来水,往平整好的场院地上泼。
水泼匀了以后,还要撒上华秸和麦糠,然后用石头做的大拗轴压平。
这是农村的土办法,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方式。
姥姥这个小脚老太太只能帮忙用水瓢泼水。
人们最开始是亲自拉着拗轴转圈跑,跑累了以后,就换驴和马拉着拗轴跑。
现在人们常说公司老板“拿人当驴用”,其实那个时候人们早就拿自己当驴用了。
第二天,收割好的麦子被一车一车地拉到了场院上。
人们把一捆捆的麦子摊开,在场院上晾晒。
姥姥负责用三股的木叉子翻动摊在场院上的麦子。
下一步就是给麦子脱粒了,这个过程在农村叫“打麦子”或是“打场”。
人们还是先亲自拉着拗轴压麦子,等压得差不多了,再换驴马接着压。
由于麦子太多,公社还给生产队支援了一辆拖拉机。
只不过是一辆老掉牙的、东欧淘汰下来的姥爷牌拖拉机。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和东欧有着友好的关系,都是共产国家,人家是把拖拉机作为友谊见证送给我们国家的。
所以,虽然机器都快被淘汰了,可我们还得当是好东西,用它的时候,还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它。
这辆拖拉机打火就特别奇怪,每次都要用一根粉笔似的装置来点火。
公社的拖拉机驾驶员拿着这根粉笔似的点火神器,在鞋底上蹭两下(就跟划火柴似的),然后迅速塞到拖拉机前端的一个小铁管子里,紧接着用力转动机头旁的一个大铁轮子,拖拉机这才“突突突”地发动起来。
拖拉机开了一会儿后,机头前端打火用的那个小铁管子开始往外喷火星子,把还没有压好的麦子都引着火了。
人们赶紧把着火的麦子扑灭。
好悬,差一点就把整个场院都给引燃了!
队长顺子看到这副场景也着急了,嘴里不停地骂道:
“这他娘的算什么玩意儿!公社给派来了一个坑人的家伙,还要喝那么多柴油,这又不是喝凉水,得要都少费用啊?生产队里还得好吃好喝地伺候好公社来的拖拉机手,队里搭进去的费用那可多了去了!”
后来有人给顺子出了一个主意:
用一个大号水桶把喷火的小铁管子箍起来,再拿铁丝把水桶绑扎上,水桶里放上水,这样喷出来的火星子就都会喷到水桶里,不会把麦子点着了。
大难题终于解决了,天也快黑了。
人们好不容易打完了场院上的麦子,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活儿就是用三股的木叉子把华秸挑起来,堆成一座小山。
这时,地面上就只留下麦粒了。
人们把麦粒扫到一起,准备扬场。
只见一个人用手抓起一把麦粒,向空中抛撒出去,看清楚风向后,用簸箕搓上许多麦粒,顺着风向朝着空中抛撒出去。
人们就这样一簸箕、一簸箕地一直抛洒,直到麦粒和麦糠一清二楚地分开。
最后,人们用扫帚把麦糠扫到一边,剩下麦粒就可以装入口袋了。把它们送到磨坊磨成面粉,我们就能吃上白面了!
这还得说是遇上好天气,要是遇上阴雨天,人间就又要上演“虎口夺粮”的闹剧了。
十口不一  2022年3月22日

叔叔的回忆录(一)| 懵懂的记忆

叔叔的回忆录(二)| 丰硕的葡萄

叔叔的回忆录(三)| 过道里的煤球

叔叔的回忆录(四)| 记忆上的偏差

叔叔的回忆录(五)| 穿越式的记忆

叔叔的回忆录(六)| 姥姥家的小村子

叔叔的回忆录(七)| 分隔抚养

叔叔的回忆录(八)| 送给四姥姥

叔叔的回忆录(九)认干亲

叔叔的回忆录(十)| 早期送人

叔叔的回忆录(十一)| 无奈的选择

叔叔的回忆录(十二)| 房子被占

叔叔的回忆录(十三)| 批斗大会

叔叔的回忆录(十四)| 游街

叔叔的回忆录(十五)| 夜半枪声

叔叔的回忆录(十六)| 民兵训练

叔叔的回忆录(十七)| 紧急集合

叔叔的回忆录(十八)| 地头批判会

叔叔的回忆录(十九)| 晚间检讨会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 看病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一)| 叫魂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二)| 牛顶了我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三)| 布谷鸟故事

叔叔的回忆录(二十四)狗求麦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