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证施治胸痹

 新用户5616Y0eR 2023-03-29 发布于辽宁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病机:心脉痹阻。


治则:

标实: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活血通脉。

本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补益心气。

分证施治
 
1.心血瘀阻
 
证候: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降香、郁金。
 
加减:瘀血痹阻重证,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降香、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之功;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辛香理气止痛之药;若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者,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等益气祛瘀之品;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活血化瘀、芳香止痛之品。
 
2.气滞心胸
 
证候: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膩,脉细弦。
 
证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加减:胸闷心痛明显,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合用失笑散;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逍遥散;便秘严重者加当归芦荟丸以泻郁火。
 
3.痰浊闭阻
 
证候: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心悸眩晕,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
 
加减:
①痰浊郁而化热,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
②痰热兼有郁火,加海浮石、海蛤壳、黑山栀、天竺黄、竹沥化痰火之胶结;
③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④痰浊与瘀血往往同时并见,因此通阳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经常并用,但必须根据两者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4.寒凝心脉
 
证候: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素体阳虚,阴寒凝滞,心脉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加减: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表现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当用温通散寒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高良姜、细辛等;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刻舌下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
 
5.气阴两虚
 
证候: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息乏力,声息低微,面白自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级或结代。
 
证机: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加减:兼有气滞血瘀者,可加川芎、郁金以行气活血;兼见痰浊之象者可合用茯苓、白术、白蔻仁以健脾化痰;兼见纳呆、失眠等心脾两虚者,可并用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健脾和胃,柏子仁、酸枣仁收敛心气,养心安神。
 
6.心肾阴虚
 
证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芍药、阿胶。
 
加减: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若兼见风阳上扰,加用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琥珀等重镇潜阳之品。
 
7.心肾阳虚
 
证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㿠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减: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上凌心肺,症见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已、猪苓、车前子温肾阳而化水饮;若阳虚欲脱厥逆者,用四道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或用参附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胸痹心痛方剂

1.心血瘀阻

【证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或伴有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每次200mg,1日3次,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00mg,1日3次;或复方丹参滴丸,每次5到10丸,1日3次。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牛膝各12g,生地黄、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各10g,甘草、桔梗各6g。

2.阴寒凝结

【证候】胸痛彻背,喘不得卧,遇寒加剧,得暖痛减,面色苍白,四末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麝香保心丸,每次1到2粒,1日3次。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药用薤白、枳实、桂枝、炮附子各10g,细辛3g,干姜6g。

3.痰浊壅塞

【证候】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寒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咳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药用瓜蒌15g,半夏、薤白、菖蒲、枳实、厚朴各10g。

4.气阴两虚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支(10ml),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或滋心阴口服液,每次1支(10ml),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术各10g,茯苓、黄芪、白芍各15g,甘草、桂枝各6g。

5.心肾阴虚

【证候】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苔光或有剥裂,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各10g,怀山药、茯苓各15g,甘草6g。

6.阳气虚衰

【证候】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药用人参10g,附子10g,肉桂6g,熟地黄12g,山萸肉12g,山药15g,枸杞子12g,当归10g,杜仲10g。若出现心阳欲脱之危候,急用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每次10到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到500ml静脉滴注。

贴敷治疗处方 

1.菖蒲郁金散(《家庭脐疗》) 

主治:冠心病,胸痹。
处方:石菖蒲、生山楂、川芎、赤芍、党参、葶苈子各100g,郁金150g。 
用法:前6味药共用4000mL水浸2小时,煎30分钟,取滤液,再加水复煎1次,两次滤液混合,浓缩成稠液,加郁金粉150g,烘干压粉,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粉0.1~0.2g,放入脐中,上压一干棉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5日停2日。2周为1个疗程,连用1~4个疗程。 

2.冠心药袋方(《民间敷灸》) 

主治:冠心病。 
处方:细辛50g,荜茇30g,当归、藿香、半夏各40g,乳香、没药各10g,红花、白胡椒、冰片各20g。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布袋包装备用。取布袋外敷于心前区阿是穴处,外加包扎固定。每次贴5~8小时,每日1次,布袋可连用7日。 

3.活血止痛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冠心病,胸痹。 
处方:大黄、独活、丹皮、苍术、白芷、荆芥、川芎、当归、五加皮、乳香、没药、干姜、南星、桂枝、冰片、山柰、细辛、陈皮、半夏、胡椒、辣椒等。 
用法:将诸药提取物,混入基质,搅匀涂布,制成4cm×6cm橡皮膏,备用。每次选用穴位为内关(双)、膻中、心俞、厥阴俞、阿是穴(左侧腋前线第5肋间水平上,心电图胸前导联取V5处),隔日贴敷1次,每次贴敷24小时,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4.川芎散(《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取川芎3g,冰片1g,硝酸甘油1片。 
用法:将诸药共研细末,制成黄豆大丸剂,备用。敷灸时取药丸各1粒,分别贴敷于膻中、内关穴处,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贴敷1次,5次为1个疗程。 

5.檀香散(《经穴贴敷疗百病》)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白檀香、制乳香、川郁金、醋炒延胡索、制没药各12g,冰片2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末0.1g,调匀装瓶备用。用时取少许,用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状,放在消炎止痛膏上,贴膻中、内关(双穴),每日换药1次,连贴3~14日。能活血、通窍、止痛。 

6.丹红膏(《经穴贴敷疗百病》)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丹参250g,红花150g。用法:上述两药水煎煮2小时,去渣浓缩成膏状。涂敷于心前区处(面积约为7cm×15cm)。2日换药1次,3周为1个疗程。穴位:心俞、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

7.心舒散《民间简易疗法·穴位贴敷》

主治:心绞痛。 
处方:白檀香、制乳香、制没药、川郁金、醋炒延胡索各24g,冰片4g,麝香0.2g。 
用法:前5味药先研细末,然后与后两味研匀,以15%的二甲基亚砜适量调成软膏,每穴取1g,置肤疾宁贴膏中心,贴于膻中、内关(双)穴,每日换药1次,一般贴3~5日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显著减轻。 

8.贴敷方《民间简易疗法·穴位贴敷》
主治:心绞痛。 
处方:丹参12g,三七12g,檀香12g,乳香6g,没药6g,广郁金9g,冰片2g,桃仁6g,红花6g,王不留行6g,莪术9g,血竭6g。 
用法: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和入溶解的膏药肉500g内,拌匀后,用绒布制成4cm×3cm大小的膏药备用之。将备好的膏药先烊化,然后贴在选择好的左心俞和左乳根穴。4日后,将膏药撕下,重新烊化后,再贴在原处。1周后更换1张,一般贴3~4张后,患者症状改善。以贴敷8~10次为1个疗程。

9.麝香止痛散《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

主治:心绞痛。 
处方:降香1份,檀香1份,田七1份,冰片1/4份,胡椒1份,麝香1/10份。将上药研末,密封备用。 
用法:取药末2g,用酒调成药饼,分成5小块,贴膻中、内关(双)、心俞(双),2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温馨提醒:💊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