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葡萄膜为眼球壁的中间层,含有丰富血管与色素,曾有色素膜与血管膜之称。前葡萄膜包括虹膜与睫状体,后葡萄膜即脉络膜,这三部分组织在解剖上紧密联接,病变时则互相影响。

    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成人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由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组成的神经外胚叶性肿瘤,发生于脉络膜基质内的黑色素细胞或睫状神经鞘膜细胞。国内发病率仅次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第二位,每年发病率6/1000000,最常见于脉络膜,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好发中老年人,但也见年轻人,有报道过6岁儿童患CM。恶性程度高,不仅可致患者视力丧失,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即使在没有明确转移前摘除眼球,5年死亡率仍有17%~53%

   根据改良callender分型系统,将CM分梭形细胞型、类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坏死型和气球状细胞型。

    CT早期平扫仅表现为眼环局限性增厚,当肿瘤突入玻璃体腔后,则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半球形或球形肿块,较大时,外形不规则,可占据整个玻璃体腔。黑色素瘤是富血管肿瘤,增强扫描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扩散到巩膜外或视神经时,则可见相应部位肿块,继发视网膜脱离常表现为“V”字形略高密度影(与玻璃体密度相比),增强后无强化,如合并视网膜出血。可掩盖病灶,造成漏诊。

    MRI表现肿瘤边界光整,多呈蘑菇型,因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素,明显地缩短T1和T2。因此可见其T1WI呈高或极高信号,T2WI中为低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后,肿瘤强化而视网膜及脉络膜下积液及眶内脂肪不强化,MRI是目前显示有色素的CM最具组织学特征的检查手段,但对于无色素的黑色素瘤,定性较为困难。

   CM 易发生转移,转移到肝、肺等远处脏器,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经巩膜导管扩散,经视神经蔓延者罕见。

   治疗原则强调个体化,对较小、不活跃的早期肿瘤可考虑采用激光、放射等方法,在不影响预后情况下尽量保留患者视力。虽眼球摘除术可能因挤压瘤细胞引发转移,其长期疗效尚存争议,但眼内较大、发展较快的肿瘤还是会采取眼球摘除术,以防止疾病恶化,术中通常会剪除一定长度的视神经,避免肿瘤经视神经蔓延至眼眶。眶内容物摘除术一般用于眼球摘除后肿物眶内复发、有广泛眶内浸润者,术后可以结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辅助手段。CM 预后较差,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预后。

[1]陈伟, 魏文斌, 杨文利,等.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三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J]. 眼科, 2010(5):5.

[2]李锦荣.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10):3.

[3]林瑞杰,黄玉银等.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J]. 黑龙江医学, 2018, 42:1.

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kɔːˈrɔɪdəl]  Melanoma[ˌmeləˈnəʊmə],CM)

The good news is that a combination of sunscreen and covering up can reduce melanoma rates, as shown by Australian figures from their slip-slop-slap campaign.

好消息是,防晒霜和遮盖物的结合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澳大利亚人在日光浴前的准备活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