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息肉(Nasal Polyps,NP)

 医学影像小英语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鼻息肉(Nasal Polyps,NP)是鼻黏膜广泛的炎性、间质水肿及退行性改变,以鼻腔双侧发病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长,组织学特点包括鼻黏膜及细胞间质水肿,上皮杯状基底膜增厚,大量白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浸润改变。

    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额面部痛及头痛等。

    发病原因:①感染因素,其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上皮细胞脱落、破损导致鼻息肉形成;②遗传因素,遗传也是导致鼻息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③变态因素,有文献表明在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者中鼻息肉的患病率明显升高;④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污染的情况日益加重,引起鼻息肉患病率逐年上升。

    鼻息肉按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分三型①水肿型,是鼻息肉最常见的分型,约占 85-90%;②腺体增生型③纤维型

    长期以来外科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现已有很多文献报道,鼻内镜手术与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或辅助中药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小鼻气道阻力,改善鼻腔粘膜环境,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嗅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鼻内镜手术,

    CT表现为鼻腔鼻窦息肉样实性肿块, 常合并有阻塞性副鼻窦炎表现,即鼻窦粘膜增厚,窦腔内密度不均、增高, 鼻窦冠状位可清晰显示鼻窦内部精细结构。鼻息肉内的液体潴留和细胞量少的特点在 CT 上表现为密度较低,单发性息肉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鼻腔、鼻窦内息肉样实性肿块, 表面光滑,密度较均匀;多发性鼻息肉病变广泛 ,易于堵塞窦口鼻道复合体, 导致全部或部分副鼻窦致密变、筛漏斗增宽、筛窦小梁和鼻中隔骨质吸收缺损、筛窦壁向外膨隆等。

   鉴别诊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IP)发病年龄偏大 ,一般多见于单侧鼻腔外侧壁,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灶,沿自然空间上下 、前后方向生长 ,其中骨质的增生或吸收是其一个特征性的表现,多有窦壁骨质及鼻甲吸收,并由鼻窦口侵人窦腔的病变应首先考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也常合并鼻窦炎但多局限于同侧。

[1]罗晓燕, 王杰.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1):32-33.

[2]杨旸曈, 王新文, 眭清永,等. 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在鉴别鼻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中的价值[D].  2021.

 鼻息肉(Nasal [ˈneɪzl]  Polyps[ˈpɒlɪp],NP)

更多内容: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Sinuses Inverted Papilloma,NIP)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