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讲《孝经》与修学(行)的关系

 hnr360 2023-03-30 发布于广东

15:07

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01)00:0027:16
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02)00:0015:07
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03)00:0024:16

我们分成四个部分跟大家来进行讨论。

第一个部分就是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
第二个部分是习讲的核心好处——开慧、导行;
第三个是圣贤教育的三个修学阶段;
第四个是立志弘护正法。

图片
01

习讲《孝经》与修学(行)的关系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想跟大家聊一聊,习讲与我们修学的关系。我们今天邀请参加的都是在习讲,或者是希望参与习讲的老师。有一部分已经参与习讲的,我相信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

习讲《孝经》与我们修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是一个快速提升的关系。
提升解、提升行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工具。

尤其是习讲《孝经》,《孝经》它是文言文,我们儒家的经典,这里面重点阐述孝道在人伦以及家庭建设,自己的修身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在我们中华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图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之学者呢,他都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修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今之学者多数都喜欢说给别人听,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以通过学习的东西帮助别人为最重要。但实际上忽略了根本,就是自己才是一切的核心,我们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所在的环境是人道,就是你现在是在人间,别以为自己是菩萨啊,所以要清楚知道自己现在的地位。人道最主要的是什么?要想抓住做人的根本,以做人的根本向上增长。

有做人的根本,然后才能够有力量、有可能、有空间向上成长,这个根本就是孝道

我们中华文化虽然说历经五千余年到八千余年,但是我们近一两百年,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孝经》成书于周朝,春秋,是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孔子是向曾子介绍先王的至德要道,包括尧、舜、禹、文、武、周公,他介绍的是周朝以及上古时期圣王通过孝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重要的典范,以及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汉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一直延绵到清朝都是这样,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都期望自己是以孝治天下,朝着以孝治天下的方向去努力。近100多年,世界又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我们受欧洲物质文明的冲击非常的大。我们不但受它的冲击,而且一度为了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先好好的生存下去,我们暂时放下了引以为豪的文化,去虚心学习物质文明的重要工具。

那到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基本上学完了欧美的优秀文化,他们的物质文明的东西我们基本上学完了,并且在绝大多数领域我们已经超越了。只有极少部分的领域我们还没有完全攻克,但是假以时日,我们完全有信心超越他们。我们快超越的时候,也就是物质文明的学习,我们也将告一段落。不管是从国家的高考,还是教育的不断变化,还是我们现实社会当中被迫需要成长所遇到的困难。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困难,比如说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家庭幸福的指标越来越低,家庭文化的建设越来越薄弱,一代人不如一代人,不管是精神方面,还是品德方面都有直线下坡的趋势。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的,我们现在物质文明基本上完成了,所以接下来一定是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那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当中呢,我们也会遇到像攻克芯片一样的困难,我们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的去努力,希望能够古为今用,能把圣贤的经典用在现代社会。古为今用需要不断的深入解,不断的深入行。就是我们的“解”要不断的深入,“行”也要不断的深入。我们的礼仪、服饰以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延续老祖先所遗留下来重要的品德以及智慧的核心部分。

品德和智慧是不变的规律和根本,只是它在每一个时代所展开、所应用的样子不同。古代有古代的应用样子,现代依然有我们现代的应用样子,根本是道德与智慧。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期许自己对于古圣先王的教诲,抓住它不变的核心,然后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当中,生活环境当中,这叫古为今用。

大家都要在生活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学习传统文化,抓根本的能力,不断的提升。为什么说是不断的提升学传统文化抓根本的能力呢?因为我们能学到的文化,都是汉朝以前的文章,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只能学到一些表面.

你只有不断深入学习的时候,你才能透过表面,看到其核心的本质,这叫会学。

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礼仪,以及表面的动作样子。比如说【汤药亲尝】,我们要学习的是帮助父母更健康,而不是局限在汤药都要尝一下它的温度和味道苦不苦。我们要看到它背后是孝心,以及关注父母的健康。我们学习文化,一定要抓住它的核心,不变的本质,透过现象看到它不变的规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古为今用。

不能古为今用的原因是因为学的不深入,停留在表面,不深入的原因是因为认识的太浅。

所以我们学习《弟子规》,学习《了凡四训》,学习《孝经》我们都要期许自己从原文下手,同时广征博引,旁听其他老师的讲解。如果说我们能把原文下一番功夫,能够破字、 释词、解句,查阅资料,再听一些大德老师进行讲解和开示,我相信这些老师会更欣慰,自己的成长也会更深入、更透彻、更能影响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正见。所以我们选择的这个学习方式是越来越精当,越来越有效。这也要感谢近100年来弘扬传统文化各个年代的老师大德,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们的恩师,不断的为我们找寻好的方法,以及给我们众多的智慧、启迪。所以我们现在是文化的问题,可以说是沉疴,是重病,必须要用猛药来治,我们的习气也是沉疴、重病,也需要用猛药来对治。

Q

怎么样让我们生活当中,能够践行中国传统文化呢?

两剂重要的猛药

图片

孝  道

孝道是我们一切品德,慢性病或者是大病的重要的猛药,也是最有效的药。

因  果

因果教育,因果报应。

图片

所以我们通过习讲《孝经》,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病和治自己的病。我们最开始修学传统文化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立志弘扬正法,弘扬传统文化。觉得我们老祖先的文化这么好,为什么学的人这么少?我们要发愿弘扬。但是随着我们自己学习的深入,我们渐渐的要更脚踏实地的来修正自己,这样才是真正落在实处。真正落在实处只有不断的透过修学传统文化,让自己产生身心、智慧、见地等等方面的全面变化,我们才能渐渐的去影响到周围的人。

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会讲的老师,最缺的是能够践行的人。就是生活当中,要越来越多能够践行的人,因为自己践行了,家里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自己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的焦点都要放在自己的修学上。

我们的范围越窄,越能够深入到我们的心,产生变化,而不是深入到外面的缘,让缘产生变化,让环境产生变化。是深入到自己的心,让自己产生巨大的变化。自己产生巨大的变化,周围的一切境缘,自然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古圣先王教导我们的,要正己化人。有正己自然化人,而不是天天想着去化人,忙的没时间来正己,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有好的老师,他契入了境界,但是老师能讲出来的部分,我们能体会到的有多少?老师可能全盘托出了,但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有障碍。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从原文下手,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历史背景,查找资料的话,那老师合盘托出一万,我们可能只能收到50-100,如果说我们自己像老师一样查阅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了解背后的一个个场景、典故、每一个字的意思,那我们可以直接吸取古圣先王的智慧。你查一遍资料,了解一遍,可能你吸收到的就是5000,你再听别的老师讲解,你可能能收到一万五,你可以一闻千悟,你可以闻一知十。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就是有这个好处,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智慧快速的与历代的圣贤,有智慧的这些大德,心意相通。你可以打开超维度的思维模式,超维度的智慧,大家慢慢去体会。等你文言文学的多了,这种感受会越来越真切。

但前期你需要花的时间会比较多,因为很多的词语你会觉得有点陌生,很多的典故你可能需要查阅资料,前期会比较辛苦。后期你对于一切文言文的典籍,儒释道的典籍,你的障碍会越来越小,甚至是没有障碍。这样你就可以在历代古圣先哲、佛菩萨的教诲当中,任意遨游,直接感通。

(二)

习讲的核心好处

我们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开慧,一个是导行。

经典本身就能开慧,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藏本身是智慧的大海,你能深入,你就可以在智慧的海洋当中遨游。所以,学习习讲是让你快速、被迫打开与文言文的隔阂,使我们学习文言文,读诵文言文没有障碍。

圣贤教育的三个修学阶段,第一个修学阶段就是品德,是你做人的根基,孝道要先扎稳,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这是第一步。那你能够亲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际关系,人跟人之间相亲相爱的程度,也会自然提升、顺便提升。我们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基础就在于你跟父母和兄弟姐妹是不是能够一团和气,相亲相爱。这个我们就不过度展开了,大家在所有的传统文化的课堂当中都经常听得到,我们今天只是提一下。

我们学习《孝经》,学习传统文化,它的三个重要修学阶段,第一个你要做到《弟子规》上讲的,前面的最重要两句:【首孝悌,次谨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孝悌,你有了首孝悌,谨信稍微提一下,你就能做到的。所以孝悌是根本。

图片

第二个圣贤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什么呢?就是因果教育,所有事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你一生当中,有了品德之根基以后,你生活当中种种的事,里面都蕴含着因果规律,都受因果规律的牵引,都是在因果规律的运行下展开的。所有的事,佛家讲:

理不出心性,事不出因果

所有的事都是因果。今天中午我收到一个电话,他说他的一个朋友跟他聊了最近家里发生的事。短期内他的叔叔和爸爸都是头部受伤,而且是多次头部受伤,脑溢血。我通过因果规律来推测,这是果,一定是种了因。我说你们家是做什么行业的,有没有什么养殖啊,杀生?他说有养猪,他们家养猪去年经济不好,死了100多头。不一定是这个直接的因导致的果,但是关系很密切。下午他就来找我了,我就跟他讲了很多,让他渐渐的来深入传统文化学习,慢慢他能找到方法。

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事,你要想果好,你必须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积累足够的因。你有足够多善的因,自然会有善的果。这是修学传统文化的第二个重要的阶段。

图片

第三个阶段就是佛家和道家非常重视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心之本体与现象境界的关系。用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到的就是一心开二门:一真如门,二生灭门。现象境界的本质是生灭,幻生幻灭;心之本体的真相是不增不减,是永恒,道家把它称之为常,恒常不变,佛家也把它称之为常寂光,它是永恒的存在。这个永恒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本有这个永恒的部分。我们迷失了,不知道我们自己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如本体,所以我们的烦恼都来自于,不知道自己家里有一个摩尼宝珠,自己就是无量光明,无量长寿,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你难过,难过的都是现象境界幻生幻灭的得失。

图片
02

习讲《孝经》与修学(行)的关系

(三)

圣贤教育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修学阶段,做好“人”的本分,立好做人的根基。

第二个修学阶段是认识因果,转恶为善。

第三个修学阶段,破迷开悟。

这三个重要的修学阶段,每个地方讲的不一样,但是方向、次第都是相同的。(要完成)这三个修学阶段,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工具。就像现在出远行,要么是高铁、飞机、或者自驾,对不对?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的话,靠步行,你走到何年何月呢?文言文,就是通往圣贤教育的飞机、自驾或者高铁。如果没有这些,都免谈,跟你没有关系。

这三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希望大家用习讲文言文的方式,来不断的深入。

深入,是学习开慧;有了这个认知,不断提升,自然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第一阶段)做好“人”本分的标准,家里人是和睦相处的,他们一定会受到你的感化,由恶缘转善缘,善缘转法缘。如果还没有转化,说明你内修的功夫,还不能感染到你最亲的人,这就是你的考试成绩。

第二个重要的阶段,如果你的生命当中还有诸多的苦难,那就是你种的善因还不够,之前种的恶因结的果还没有结完。善因种的不够,还没有产生果,这些都是让我们在做人这一生来勘探自己的修学功夫,转变家庭的幸福指数是起步目标。让自己一生的因缘果转转增胜,是第二目标。

第三阶段,回归自己的心之本体,回归自己的清净真如,自性的状态。

图片

这三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可以透过习讲文言文的方法,不断的深入,把习讲变成被迫学习的重要工具。前面讲到,没有重药,治不了沉疴。这种方式在古代都不常用,习讲是在恶补。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过四书五经,没有写过文言文,也没有上过私塾,没有老师带。现在是直接被迫高速、高压、深度的来学习文言文。这个方法要感谢我们前面老师的教学指引,给到我们这么好的好处。

让已经过了最佳学习阶段的我们,还能够拿到文言文的钥匙,得到畅游在一切圣贤典籍里面的工具,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更需要我们倍加的珍惜,倍加的重视和认识,这是治沉疴的猛药。习讲文言文的方法是恶补学识和行门的不足,以及种种见地。

这三个修学阶段,它是自然产生的。你只有不断的对孝道、品德,有充分的认识,自然可以和最亲爱的人真正相亲相爱,生活在亲爱的环境中。因为没有打仗,没有理由不开心,没有理由不感恩你最亲爱的爱人或者是夫君,只是习气障碍了我们。我们共同的敌人是不孝不悌,不是你最亲爱的人,也不是某一件事。

深信因果,努力断恶修善,自然你的境缘就会转转增胜,生活的境遇越来越美好;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当你生命当中只存一念善念,恶念不起的时候你自然容易与般若智慧相应。

可以体会到佛菩萨所讲的,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自然容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回归心之本体,回归你的正觉,得菩提心,能发起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正觉心、智慧心,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的心;你自然契入这种境界,这一生才不会白过。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能坚持修学的老师、学长的终极目标,我们有了般若慧导引下的菩提心,也就是志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谈得上立志,弘护正法。你没有契入般若慧的“立志”,可以说你立志归立志,跟你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比如说,我在上海想立志明天去到河南或者是蒙古,但是我没有交通工具,我靠走路能做到吗?是做不到的。

(四)

立志弘护正法

修学圣贤教育,你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重要阶段,你的立志弘护才能真正渐渐的实现,你才有资格,有能力来担当。不然都叫以盲导盲,以一盲导众盲。

图片

在这个传统文化必将复兴的历史阶段,希望所有有缘的老师、学长,都能给自己立下目标,修好自己。希望自己在做人的本分上,深信因果上,般若慧上,都能有真实的受用和改变。你自己有真实的效果,你活一天,不管什么境缘,只要遇到人,你就是在弘护正法,自然做到弘护正法。缘好就多弘,缘不好就少弘。但是你弘的一定是正法,因为你自己正。希望大家能够更踏实的给自己切实的立好目标,认识清楚,不要受假相或者过多细微名利的诱惑。一定要重视行门和我们的关系。学习一定是期望自己不断产生变化,因为我们深知,现在我们是人,并不是很高级,不管有多少人赞叹你,你也都不高级,也都很危险,是不是?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真相,那我们一定是战战兢兢的。不管有多少人夸你 ,赞叹你!都要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在圣贤佛菩萨面前,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小婴儿,可能刚刚会爬,在学爬。所以要对圣贤佛菩萨有充分的恭敬,谦虚好学,不断深入,向他们学习。生活中要不断的改过,努力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也期望自己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德日进,过日少】。我们不用羡慕很多人口才很好,学识渊博,广征博引,那个是记问之学,一定要看好自己心的状态,这是实修。希望所有学传统文化的人,都做一个实修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学问家,不是做一个搞历史研究的人。改变自己的心和认识,进而渐渐恢复自己的真如本体。

我们要深知我目前是在六道当中的人道。刹那间或上或下,上下都很危险,所以要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无上的智慧心,无上的正觉心。期许正法首先弘扬在自己身上,今天晚上我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到这里,如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恳请诸位老师、学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03

习讲《孝经》与修学(行)的关系

问答环节

图片

同学一:各位师兄好!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张老师也一直讲了好几次,但是我还不太能够领会,这点很重要,我想趁此机会想要再请教一下各位师兄和张老师。老师一直讲心与现象境界的关系,包括刚刚也有提到,我觉得这个认识很重要,但是我很多时候还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话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意思,我们如何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这一点?

张老师:这个问题很好,是核心。你要先从前面讲的第一第二个台阶先上来,第三个阶段就知道了,不然体会不到。先第一和第二个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断恶修善,当你生命当中只有善,越来越清净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我想给大家讲讲我个人计划,为什么要组织大家来学习《孝经》,其实,我看到好多的老师、学长、前辈,修学好多年,孜孜不倦,不抛弃不放弃,孜孜以求。复兴传统文化像研发芯片一样,我自己觉得可能我研发到十四纳米,如果你感觉没有研发到十四纳米的,可以听我来唠叨,如果觉得已经研发到七纳米的,我可以听你的,我们一起共同来复兴,找回圣贤佛菩萨教育能给到我们的启用。所以也是不揣浅陋,希望能跟大家进行一些分享。

因为我自己学习的这个经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的,我学习的机缘可以说是受圣贤佛菩萨教诲特殊恩赐,才有这样的机遇。所以我们研发的时间和花的功夫以及方向的准确性,可能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

所以,我们才发起学习《孝经》紧接着还会发起学习《太上感应篇》,再接着,学习《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是因果,断恶修善。《十善业道经》里面一部分也包括般若慧,就是心之本体与现象境界的关系。第一跟第二个阶段学习完以后,我们也期望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金刚经》、《楞严经》,这是般若慧的重要经典,是第三个重要的修学阶段。

大家能参与到第三个修学阶段的时候,相信大家会感叹今生有希望。有希望即相离相、定慧等持、悲智双运,然后实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都希望有这样的果。

一定要从因上努力,如果没有前面做人的根本,以及断恶修善,深刻重视因果规律,我们的善积累的不够多,还有恶念的时候,是体会不到般若慧的,体会的都是狂禅。圣贤教诲中学到渊博的知识、金玉良言,容易长养我们傲慢的资本。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圣贤佛菩萨的教诲就害了我们。所以,一定要时刻观照,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刻刻保持在反省、忏悔、改过的状态,久久为之,自然容易体会到般若智慧。

同学二:张老师我提个问题,您讲到我们习讲《孝经》与修学的关系,我就想听一听,您在这方面的开解。我们习讲《孝经》跟修学,跟我们开启根本智和后得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怎么做到断恶修善,回归根本?

张老师:有好几位参与习讲的老师、学长,都已经跟我分享了,其实你们参与的人都已经体会到了。有些同学跟我分享,给父母打电话能聊的时间越来越长,跟父母之间越来越亲,家庭氛围越来越和谐,那种亲爱,没有隔阂。家里的人也在进行转变,所以,《孝经》是行门,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只有你自己不断的深入,自然会产生变化的。

孔子一生行在《孝经》,他是儒家的核心代表、导师,所以我们直接学《孝经》,就是学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仪,通过孝道成圣成贤,自然可以感受到。所谓根本智就是认识清楚心之本体,不变的;后得智,是回归心之本体的种种方法;这样解释应该没有毛病,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讲清楚的,我就是跟大家谈谈心啊,希望大家共同修学的目标不要搞错。

我们是行门,不是增加记问之学,我们也不需要太多的科判。请恕我直言啊,没有科判,我们自己到处查,到处碰壁,反而增加知识积累量更多。那有了科判也很好,可以更精准的找到相关资料,所以我觉得都很好。至于科判,它是你学养功夫够了以后的见地体现。学,指的是你知识的部分、学习的部分。养,是你修行行门的部分,你学养有功夫,自然有见地,有见地你的分科更准,判教更精确这就叫科判。段落、章次、次第,你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些都是你自己学养功夫深厚以后,自然会用的工具而已。所以,对大家怎么样查资料没有特别多的规范和要求。原因就是你查的越多越好,你查的越宽泛越碰壁(越好)。因为你这是打基础嘛!就像你到一个城市,你到处撞一撞,转一转,没有坏处,你可以了解整个城市各个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需要去了解的,都是有益处的,而不是给大家进行一个局限,所有人都变成一样。“君子和而不同。”和,是因为品德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先不要谈根本智后得智,先断恶修善。根本智是明心见性;后得智,是帮助大家明心见性,吸取其他菩萨度众生契入正等正觉的种种方法。

我们先要有纯净纯善的状态,自然容易契入正觉。如果不能久久保持纯净纯善的状态,是体会不到般若慧的。不管怎么跟你讲,你都体会不到。

同学二:我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习讲找资料的过程中,就是越来越明白整个《孝经》立足在开篇天子章就在讲亲爱敬爱。在这个基础上,一路上这样展开来,再深入解释后面的这个大道。这也就是跟我们的心之本性链接,希望老师借这个机会给我们开解一下,定位在 “敬爱”“亲爱”这个字上面,我怎么去参敬爱在生活中落实更受益?

张老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抓住遇到一切人的机会,在他身上多服务他,尽可能的多服务于你遇到的所有人,帮助你遇到的所有人,帮助到最大化,叫利益众生最大化。不是教化,是利益他,他有什么需要就帮助他什么,真诚的关心、帮助、爱护。真诚的协助、支持,当然是随顺性德的支持。

看到一个人,就感觉自己的福田来了,多一块地可以种善因,就这样想。并且,尽量低姿态的帮助他们,柔和质直。

我们都期望能够有明心见性的果,但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在果上下手。所以,大家都喜欢读《金刚经》,很多老师一开头就喜欢讲《楞严经》等这些大经大论。但是,学一段时间就觉得学不上去了,情况会比较普遍。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修学都能从因上下手,都能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上下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小乘的总纲领;自净其意是般若慧的开始,是般若慧的起步。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前面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直接从《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上下手,是体会不到的,是不能契入的,只会增加狂傲,变成狂禅。

所以, 我们从因上下手,遵循佛菩萨的教诲。从做人开始,从断恶修善开始,自然可以渐渐地契入般若慧。

这个时候是很扎实的,那你的样子渐渐真的是会像菩萨,不然都是增加狂傲。我们不断的学习:深度断恶、深度行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是不断深入......深入是没有止境的。

图片

同学三:我就说我感受,就觉得:越学觉得自己越惭愧!真的,其实到目前为止,尽的孝很少。母亲去世了好几年,她心脏病。学习《孝经》,从理上基本上通了。我的感觉是母亲的离世,对我的人生也改变了很多。我总觉得:母亲用失去生命的方式,来唤醒我:让我不要冲的那么快,停下来,开始思考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通过用这种失去自己生命的方式,让一家子人的人生与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就觉得:化悲痛为力量,好像母亲去世以后,我更加努力了,包括工作与生活。母亲肯定更愿意:我做的更好、我过的更好,她会更安慰、更高兴。所以,我就觉得时不我待,更加珍惜时间。然后,对生命的认知和以前也不太一样,包括学习的这些内容都有变化。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也很健康,这两三年,觉得父亲慢慢年龄也大了,自己对生命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无论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都应该孝敬父母。既然母亲已经走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爸爸还在,就想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孝敬他。

所以,通过学《孝经》,觉得孝是一切的根本!你无论学什么,孝,一必须要学,二必须要行。所以,深深的生起了惭愧心!

同学二我说说,我的受用!其实, 没有学《弟子规》, 没有习讲《孝经》,我们知道要孝敬老人。要亲爱、要敬爱、要孝顺,但是在掌握方法上,心力的行动力上还是不得劲。但是在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习讲过程中,通过训考、查资料,找到它的根本之后,再加上听张老师剪辑的两集“戒定慧”三学的修学。然后,我抓到了一个诀窍:关键字、关键词、关键的东西,把它抓住不放,来参、往里参。然后,发现会有这种智慧出来、这种心力出来,就知道自己怎么样去跟父母相处,怎么样去链接这种亲爱、这种敬爱,这种顺。当然这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说实在的,在建设过程中蛮幸福的。知道自己在进步,知道了而且也有这种定位,就像说天子、诸侯等这些人,他们除了自己做好之外还要有榜样的力量、表率的力量,教化引领。那想想自己也跟他们一样来做定位。只有自己读懂了,认识到了,在做的过程中去悟这种言行,对兄弟姊妹也是一个很好的影响,行动起来就更有力量,更愿意去做。

今天我妈妈说了一句让我想起来就想笑的话。她说:等以后,她那个钱要多分点给我。我觉得这是老人最真实的心的流露:很纯洁!我们也是这种心思:谁对我好,我就对他好,然后我还连本带息的对他好,这是自然的流露。虽然我们没有这个心要多要,但是我们想到她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慢慢发一些东西。让她知道,她在处理百年之后的事情的时候,如何让我们的兄弟姊妹更相互的理解,更相互的团结和支持,以后更加的亲爱、和睦。这也是我今后一个努力的方向,所以觉得学起来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很感恩。

张老师:总结一句话:

当我们的心更真诚,没有所知障,没有烦恼障的时候,我们跟父母相处会更亲爱,跟周围的缘分相处更柔和,更慈悲。所以,一切都要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改过上!

要改掉烦恼,不起贪嗔痴欲诸想;改掉所知,就是固有的知识观念,用真诚心去感受、去观察每个当下的因缘,存一个利他之心,能给到直接帮助的就帮助,觉得自己力量还不够的就默默的发愿,不断地让自己成长,不断的更好的利益别人,就是不断断恶修善,这是我自己的下手之处,跟大家来分享。烦恼和所知,我们都要放下。烦恼的根源是贪嗔痴;所知的根源是傲慢和疑心,当然,还有其他的。把一切境缘都当成自己努力种善因、结善缘的机会,圣贤佛菩萨恩赐的机会,我们要珍惜。大家只要在这条路上持续努力。我相信,收获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表达清楚。

好的,我们今天晚上就讨论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