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出汗、后背凉,其实就是肺里有“祸水”,7味药治好患者多汗

 宋国勤vasyr53j 2023-03-30 发布于广东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对老百姓来说,看一个医生有没有真本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看治病的疗效。但后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中医也走向了规模量产之路,实际上就是以西医为标准来消灭中医。

于是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很多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出来之后根本不会看病,却有行医资格证。而民间隐藏的真正能看病的中医,却没有平台施展拳脚。

我的恩师,也是这样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老中医,凭着祖上一代又一代相传的行医经验治好了无数病人。全国各大医院放弃治疗的疑难杂症,常常在他这里妙手回春,但他老人家一辈子却被医师职业考试活活难住了。

但是他却教出来了很多有名医界后生,我也是师父亲手带出来的学生,我们这些人都在中医界继续闪耀着我们的光芒,做好我们中医文化的传承。

就拿爱出汗、后背发凉这个情况来讲吧,很多中医第一反应就是阳气虚,体表没有了卫气,所以不停地出汗。身体没有了温煦,所以后背就发凉。

但到了现实临床上却未必如此,还有可能是肺里有水饮了。

有一个患者非常喜欢出汗。不管是什么季节,只要稍微动一动,她就会立刻出汗。而且她来医馆时,她因为长期自汗而变得非常疲倦,使她看起来要比同龄人要老得多。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伴有头晕乏力的情况,后背发冷,又凉又怕冷,流出来的汗水也很凉,且不粘。

她说之前看医生也吃过很多补气、温补肾阳的药,但都不好使,这样的话,在调理上我就需要另辟蹊径想问题了。

辩证后开方:麻黄、细辛、白芍、五味子、甘草、法半夏、浮小麦。

结果用药5剂后,出汗的情况就有明显缓解,头晕乏力也有好转。药不更方再用20剂后,出汗,后背发凉的问题消失,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15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水饮呢?水饮,一般指人的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机能失调,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于体内某一部位所形成的一种质地较清稀的物质。

它的形成由许多因素导致,比如外感风寒湿邪,伤及脏腑功能,水湿停滞于体内或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内伤脏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等。

病人的情况其实就是我上面说的,肺里有水饮。从脉象上看,苔白滑,脉弦细,说明有痰湿饮水。但当痰湿水饮止于肺中时,阳卫之气就不能很好地分布,导致病人自汗出汗,后背发凉、发冷。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宣肺解表、燥湿化痰、。

方中浮小麦是敛汗的小能手,有固表止汗、益气除热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多汗的情况,减轻出汗的次数以及量。

细辛这味药是用来温化肺中水饮的。麻黄解表宣肺,可以让水饮从表而解,还可以缓解阳卫之气的不足以及肌表易受风寒的问题。两味药用在一起集中解决肺部的水湿。

半夏在这里主要是燥湿化痰,辅助细辛和麻黄消解水饮的。水饮化散掉,肺就可以正常地输布阳卫之气了。

五味子和白芍,一是可以帮助病人敛汗,二是可以平衡麻黄和细辛的辛燥药性,以免伤病人正气。

诸药合用,敛汗除热、宣肺解表,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现在很多民间中医空有一身医术,却没被一张纸挡住了他们的行医路。所以有的被迫放弃行医,有的无奈流落海外,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医学的本质是治好病,守医德。可我们的中医教育教会了我们什么呢?只注重学历。而且大学当中充满着只会讲课不会治病的“教授”。真是可笑,教授况且都不会治病,他们教出的学生能治病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