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芬芳石下里

 青牛一生 2023-03-30 发布于福建

红色芬芳石下里

清流县林畲镇石下村最近可火啦!这个村积极打造的“石下芬芳里”农旅品牌,依托华润集团的援助,先后建设完成石下村整体村貌提升、“芬芳里”文创商业区环境整治修缮、巫峰寻龙线路基础建设、仙女峰及巫峰灯光夜游及雾森、亲子游乐片区及游乐设施采购、石下听泉水幕秀、农田花海木栈道及停车场等项目,给石下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不,自从2022年8月3日“芬芳里”文创区投入使用以来,村民便自发组织夜市摆摊活动,几乎每天都有村民在文创区摆摊,每逢节假日,前往摆摊的村民更是多达20多户,主要以经营烧烤、玩具,售卖饮料、点心……

清流县林畲镇石下村鸟瞰

真是让人开了眼,作为闽西苏区率先感受革命风暴的石下村,当年可是“路隘林深苔滑”的偏僻山村。1930年1月15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转战江西途经清流,在林畲塘堀宿营期间,就曾在石下村开展革命宣传,播撒革命火种。也就是在这次行军途中,毛泽东满怀豪情写下著名的《如梦令元旦》,表达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和自信。此后,红一军团、红七军团、东方军和福建地方红军独立七师等,多次在林畲境域开展军事行动,在石下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地方红色武装,打击刀团匪,组织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当兵参战,支持中国革命,石下成为红色风暴的一个中心。

石下村牌坊

石下听泉小景

“碧水连山百万松,林深难锁出渊龙。夜来古道星光下,小令轻吟胜大风。”这是清流诗人罗桃芳对古田会议之后红四军回师赣南,途经清流林畲这一红色往事的描写。为迫使“三省会剿”总司令金汉鼎回赣救援,化解闽西之危,1930年1月5日,朱德率红四军一、三、四纵队三千余人先行离开古田。两天之后,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千余人也从古田出发。1月15日晚,毛泽东率红军行至清流林畲。这天,毛泽东的队伍从沙芜洞口出发,途经余朋、温郊沿途各村,并得知朱德率队已经进入江西。尽管部队在进入林畲地域之前,天色已经很晚,但二纵队必须抓紧时间与主力汇合。为此,毛泽东决定队伍再往前行走一点,计划在石下、塘堀附近露营。行军途中,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吟就著名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下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红军第一次进行林畲。

林畲苔滑驿站

林畲塘崛毛泽东旧居——“诒燕第”

第二年,红军再次进行林畲。1931年6月20日,红四军与红十二军在清、归交界处林畲五通凹大败叶大增团匪,乘势一举解放归化城,曾士峨、罗瑞卿率红四军第十一师进入林畲开展工作,帮助成立石下、孙坊乡等苏维埃政府。石下乡苏维埃主席驻址设于巫氏祠堂内,主席巫永明。曾士峨、罗瑞卿还在巫氏祠堂里住过一段时间。1933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为配合攻取泉上土堡之战,红五师第十三团等部进驻林畲开展活动,也在石下留下许多革命史迹。石下巫氏祠堂该祠一进两厅,左右两厢,2008年重修时在祠前广场塑了一尊罗瑞卿将军骑马像。

罗瑞卿旧居——石下村巫氏祠堂

当年,红军在林畲创建一批工农夜校,传授文化知识、宣讲红军政策,培养革命中坚力量,使林畲成为清流苏区革命最坚定的红色区域。最早在麦园洞创办的工农夜校,按照“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的方针,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既学文化,又学政治和军事。红军夜校吸引了许多妇女、儿童目光,不久他们就成了红军夜校的主要学员。

林畲红军夜校——润晖第

红军将领曾士峨、罗瑞卿亲自到夜校讲课,他们平易近人的作风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夜校使用的课本,主要有根据学员不同程度,组织苏区干部和红军战士编写的《识字课本》《平民课本》《自然常识》等。受此影响,石下、孙坊、曾坊等村也成立了红军夜校点,方便贫苦群众就近就地学习。夜校还开设军事课,学习一般军事常识,进行军事操练;文娱课学唱《韭菜开花一杆心》《日头一出红彤彤》《上前线歌》等革命歌曲。参加红军夜校学习的妇女、儿童逐渐占了大多数,夜校每天都传唱《妇女解放歌》:“清早起来,做到日落西,风吹雨打有苦谁人知……”

罗瑞卿骑马塑像

在石下村,如今还留传《红军战士帮助群众挑水劈柴》等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因为中央苏区要着手进行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10日,曾士峨、罗瑞卿奉命率部回师江西,以争取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主动权。红军撤出石下村,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一夜间坪上的柴火全被战士劈好擂放整齐,水缸里也挑满了……红军虽然暂时离开,但林畲土地革命斗争方兴未艾,地方红色武装逐步发展起来。1932年6月,嵩溪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林畲地区隶属嵩溪区管辖。至1933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林畲地区相继恢复和建立孙坊、石下、林畲、麦园洞、上石背、曾坊、邱坊7个乡苏维埃政权,各乡苏均建立赤卫队、贫农团等组织。

当年林畲运输队员走过的山路

林畲是中央苏区核心县清流北面的重要门户,是连接苏区清流和明溪两地的重要通道,红军在林畲设立的兵站运输队,为打破敌人封锁支援红军机动作战、帮助运送战略物资和转移红军伤病员,做出了突出贡献。1933年8月14日,红军进剿嵩溪团匪,缴获军用物资甚多。清流县委指示必须迅速将这些缴获的战利品运回,由于道路崎岖,运力严重不足,石下村一批贫苦群众参加运输队,他们吃苦耐劳,昼夜连续抢运,顺利完成任务,受到清流县委表彰。1934年8月中旬,闽赣省委派出工作团200余人进驻清流,在嵩溪设兵站,并决定在林畲组建一支数百人的运输队。石下村又有一批穷苦群众主动参加运输队,他们为保证部队人员转运护送,做好部队伤病员前接后送,以及为红军搬运粮草、弹药物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年9月19日,根据闽赣军区“十一团共两营,二十一日可全部护送一分区病员资料到清”电令,林畲运输队负责协助11团做好由归化向清流东南转移伤病员的工作。11月7日,归化城失守,林畲运输队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惜一切代价抢运重要物资,协助闽赣军区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安全撤至清流境内。

闽赣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石下仙女峰

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石下村一批妇女为争取解放,追求自由,毅然摆脱家庭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剪掉髻子当红军”。少年儿童也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建立儿童团、少先队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为红军和苏维埃政府服务。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清流县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消失,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清乡”,石下村民不畏强暴,顽强地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1950年清流迎来和平解放。1935年1月24日,清流县保安第一分队长罗斌率部在林畲曾坊“追剿”闽赣十七团600余人,与敌激战3小时后,石下村民红军转入宁化地域。4月2日,闽赣军区十八团等部再由宁化进入清、归交界处进行游击战争,还得到石下村民的帮助。

石下村新貌——休闲打卡地

党史教育在石下,红色文化传芬芳。奋进不忘来时路,逐梦笃行担使命。如今,石下村群众更加自觉地开展红色历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感恩党、感恩新时代的真挚情感转化为奋斗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石下村振兴建设注入丰厚的红色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王宜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