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咏梅老师在重庆市第十一届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表达)上的发言

 等待花开1226 2023-03-30 发布于重庆

大家下午好,按照惯例,在宣布比赛结果以前,还是想代表本人对这几天的观课做一些梳理。说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说感动。

坐在这里的三天,学生和学校,每天都让人很感动。承办本次赛事的两所学校都是渝北的大校,两位校长都是渝北区的资深校长。两位校长全程看了我们所有的课,他们在看什么呢?梅花姐姐告诉我,她在看学生,每节课都通过微信非常及时地将她的发现与思考传递给所有老师。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赛场每一天学生的情况都有细微的改变,比如第二天学生的头上有了红丝带,第三天学生有了更好的跟老师回应的意识。

空港新城的师生在真实地经历着这个过程。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成长经验,我们在感谢学校为大会提供精致的服务,学校也在感谢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为空港新城、为两江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大赛活动体验。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真实地经历、真实地生长着。

什么是育人?我想校长关注的角度和我们教研员关注的角度,赛课老师关注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课堂上能够真实地、生动地、活泼地发展。所以教研跟学校永远是唇齿相依,永远是同生共长。我们被教研与学校之间这样真实的情谊深深感动。

第二点,我想说说重庆小语的研究生态。

这是我第一次说这样的一个词语,叫做重庆小语的教研生态。这个词是观课过程中自然冒出来的。大赛就像一场阅兵,一次巡礼,看到两年这样一个时间周期里重庆小语的专业发展。

在本次的表达赛场当中,我们会通过一些数据看到重庆小语教研生态的初步形成。第一个数据,我们上一场的阅读赛课的三篇文章在小语公众号推出以后,其中的两篇访问量都已经超过了一万人次。

第二个数据来自现场直播团队的反馈,一次是昨天下午反馈说有三万多人在网上围观,今天上午有四万多人在围观,这样的数字真的让人有点吃惊。我把这个叫做专业围观,不爱教育,不爱教学,不爱课堂,哪个老师愿意这样来看一堂一堂的课呢?这个围观的数据让我们看到爱教育、爱教学,对统编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兴趣的老师,在重庆是一个庞大的教师团队,所以我们要为屏幕前那些专业围观的重庆市的老师们,以及全国的小语同行们鼓个掌。同时,一个活动值不值得围观,是不是考验这个活动本身的专业水准啊?有这么多人持续的围观,那就说明这是一场值得围观的赛事。所以重庆小语的教研生态已经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吸引力,为我们重庆小语点赞。

同时,我们在评委组的评议过程当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作为更难的表达课,它的整体水平比阅读赛场要高。这种高,表现在好课有新突破,中间段有大长进。在阅读赛场,我说前九的课,前三的课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揣摩和深入研究,而在表达赛场不只是前九的课值得我们去深入研讨,有很多课例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智慧,我们前三的课尤其请大家认真地来关注,真的创了新高。所以这是重庆小语教研生态很好的表现。

让我特别开心的还因为大部分的课有长足的长进,我把它总结为中间段有大长进。在这里我尤其想提的是这样的一些区县,垫江、丰都、开州、武隆、石柱、教巴实、黔江、忠县、荣昌,这里头不是所有的课都获得了一等奖,但是他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个人认为不只上了一个台阶。究竟上了几个台阶,团队还可以再好好来总结。

那么好课有新突破,中间段有大长进,这样的一个整体的提高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支撑呢?对我们的教研和日常教学的启发在哪里呢?评委组也在总结啊,我把大家的总结梳理成这样的几点。第一,教材为我们上好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范本。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做读写并重,表达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用好教材就意味着能够上出一堂合格的、优质的表达课。我们发现所有的好课在如何用好教材这个方面都下了很深的功夫。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第二,重庆小语持续的、系统的、深入的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本土案例。这样的本土案例为我们老师在琢磨自己课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念引领和方法支撑。我们从这一次的很多课当中,能够看得到上一届那些好课的影子,能够看我们全国赛课的优秀课例的影子,还能够看得到我们这次疫情期间研发的微课的影子。扣住教材在创新,抓住本质在创新,这是大赛带给我们的启迪。

回到日常研究与教学中,两个建议:一是继续在钻研教材上下深功夫,二是希望大家要抬头走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找到那些好的资源,然后再往前来推进,这样一个地区的教研生态才能够真正地赋能每一个区县、每一所普通的学校、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成长。

重庆小语的教研生态还表现在抱团发展上。不展开,我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参赛选手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交到好朋友,希望各区县能有更鲜明的抱团发展意识,通过专业抱团获得持续进步的勇气和能量。

第三个我想说的是期待好课燎原。

作为教研、作为老师,我们要研究理论,也要去学习理念,那么这样的理论和理念是否有效,是否转化成了学生发展的生产力,两年一度的赛课是一个检验的平台。我们的好课一节一节地推出来,好课在燎原,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能够借着两年一次的赛课,大家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个叫做研究好课;第二个叫做磨家常课,家常课也是要磨的呀,否则你可能教了二十年的书,你的专业能力跟你入职的第一年,只有一种很缓慢的、自然的生长,它不能够帮助你完成蝶变;第三个叫做推出代表课,第四个叫做系统持续的推出常态优质课。期待阅读课、表达课,乃至我们这次赛场上没有看到的第一学段的识字课,都能够好课燎原。好课燎原,是美好的专业图景,站稳课堂,扎根课堂,用一堂堂常态优质课来回应学科育人,立德树人这样的根本任务。

最后要再次感谢渝北区教委、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两场赛事放到一个区,我们感觉这种做法不是很科学,因为太辛苦承办单位了,所以我们用掌声感谢渝北区教委、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承办。同时,这一次现场虽然我们没有组织观摩,但它却是历届赛课过程当中观摩人数最多的,因为借助了网络,所以我们要感谢为大会提供高质量直播的重庆勤耕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海明团队。

两周下来,我们的评委老师很辛苦,选手们很煎熬,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重庆小语扎实的进步,接下来有请大家继续关注重庆小语的公众号,我们关于这些赛课的教学设计、评课稿以及相关的研究,都将在我们的公众号上陆续推出。

我宣布重庆市第十一届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阅读表达两个赛场的赛事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返程平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可放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