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三十五举》|(十)牌匾与碑额的字体

 昵称35151243 2023-03-31 发布于安徽


元人吾丘衍所著的《学古篇》,堪称是一部印学经典,它也是最早的一部篆刻教材。其中的《三十五举》尤为重要,不仅有关治印,同时也将“篆”与“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白话《三十五举》,走进吾丘衍带给我们的篆刻世界。

图片

牌匾与碑额的字体

撰文 | 毓慧

十举曰:凡写牌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但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

(白话试译)十一举说:凡是写牌匾,字的笔画要粗壮,体形要方中寓圆。写碑额也是一样,不过用小篆最合乎法度,不能用其它书体。

在前面的九举和十举中,吾丘衍老师说了雅俗和篆书的脚那些事儿,这一举可以看做是前两举的补充。

十举中吾丘衍老师理想化了篆书的完美身材,垂脚如旌旗般摇曳。到了这一举,画风突变,说起了字画宜肥,体宜方圆。这是因为,它加了一个前提,即凡写牌匾,也就是说我们在写牌匾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

当然,这里吾丘衍老师并不是说,牌匾只应该用小篆来写,他指的是无论哪一种字体,字画宜肥,体宜方圆都是在书写牌匾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

图片

宝古斋(清·翁同龢)

字画宜肥,很好理解,牌匾是要挂在大门上方的,远远望过来,不能轻易地辨识,从牌匾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上看,它即是失败的,连最起码的解说功能都不存在,而粗壮的笔画,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体宜方圆,从根本上讲,同样是辨识度的问题。方正的块面,是最具视冲击力的,最为醒目的。相对于上一举中所说的小篆宜长而言,对于长形的小篆,吾丘衍也做了详细的解释,长出的部分,正是上出与下伸的所在,而正体无论怎样,都是接近于方正的。

图片

小华园(清·吴昌硕)

牌匾上的小篆,正是压缩了上出与下伸,使字看起来看为方正,它减弱了长形小篆特性中带来的柔媚,更强化了牌匾的正气与庄严。

碑额同此。当然,这是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的碑额才会是这样的。有的人,甚至连块像样儿的裹尸布都没有,那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碑额上刻有墓碑的全称,所以,它的功能类似于悬挂的匾额。从整个碑文来看,它需要更为突出,有别于正文。方且圆,即是一种平正与严肃,同时也以此体现一种肃穆之意。

图片

袁博碑额(汉)

图片张迁碑额(汉)
但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吾丘衍老师在写这一句的时候,一定又想起了诗与词的关系,认为小篆是站在文字鄙视链最上端的那一个,具有其它字体不可替代的庙堂之气。

在写牌匾的时候,他并没有说一定要用小篆,但到了碑额的时候,他依然认为小篆的书写才是最高级的呈现形式,用它来书刻碑额是最为合乎法则与规制的,至于其它的字体,不可用,不能用,也不允许用!图片


图片

·说经典

还原名家大咖的生动形象,构建你我别开生面的篆刻空间。用通俗的文字,简洁的解读,演绎经典,再现古人灵魂的闪光。

图片



作者简介:毓慧,女,辽宁沈阳人,本名鲍秀红,印学研究者,专栏撰稿人。现为《中国书画报》“寻味方寸”篆刻专栏特约作者,金石印坊公众号“慧·见”“慧·读”等专栏特聘作者,在专业媒体上发表过大量篆刻鉴赏及评论文章,拥有很多忠实读者;篆刻创作以秦汉为基,专师吴让之,颇得让翁神采,印作曾多次入选国内重要篆刻展览,著有篆刻作品集《毓慧印存》,是业内少有的既精于篆刻创作又擅长撰写理论文章的综合型印人。
白话《三十五举》专栏系列文章
⊙白话《三十五举》:(一)“蝌蚪文”是个啥玩意
⊙白话《三十五举》:(二)篆书写不好,也有可能是笔不好
⊙白话《三十五举》:(三)写好篆书,博古才是硬道理
⊙白话《三十五举》:(四)学篆书,只要三本工具书
⊙白话《三十五举》:(五)篆书,别瞎写!
⊙白话《三十五举》:(六)“蜾”,才是篆书的王者!
⊙白话《三十五举》:(七)篆书圈的“群英会”
⊙白话《三十五举》:(八)谁是咖啡,谁是大蒜?
⊙白话《三十五举》:(九)篆书的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