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那坡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31 发布于山东

“那”在壮语里是“田”的意思,“那坡”就是“山坡上有块田”,本来是县城边上的一块水田。1966年大放卫星,县政府把它作为典型报上去,毛泽东批示:那坡不错,向那坡学习。由此改名。

      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广南县)。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 ,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砚山县维摩镇)。西晋咸宁元年(275年),地属宁州兴古郡,郡治在律高(今云南省弥勒县竹圆镇)。南北朝地属南朝宁州西平郡(治今广西西林县西平乡)。尚无建置。隋开皇元年(581年),地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府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岭南为东道和西道,岭南西道包括今广西境及云南省东南部。此时县地属岭南西道的羁縻地。五代十国地属南汉邕州(今南宁)的羁縻地。宋皇祜五年(1053年),始有建置,称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镇安土州改为镇安路。领安德、归顺、上映3个土州和下雷土峒,辖及今那坡、靖西、德保、天等、大新等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镇安路住地僻远,废路,迁至废冻州(治今德保县),改立镇安府。今那坡称为小镇安。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镇安土府岑天保,奏请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镇安地,授职土知州。属思恩府(府治今武呜县)遥领。清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土州改为土巡检司,属镇安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改称为镇边县,隶属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县) 。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镇边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年年(1913年),八月,隶属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称镇南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镇边县属靖西民团区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镇边县属龙州民团区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镇边县属天保民团区管辖(区治天保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镇边县改属天保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边县改属第十一区(区治靖西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镇边县改属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2月至1951年6月,镇边县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7月,镇边县属百色专区管辖。1953年4月23日,镇边县更名睦边县。10月27日镇边县改为睦边县,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56年3月2日,睦边县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1958年1月25日,睦边县改属百色专区。1965年1月20日,睦边县改名为那坡县。1971年百色专区改称百色地区,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撤销百色地区,改设百色市,那坡县隶属百色市。

       燕子洞地处那坡县龙合乡西南部,洞深一百六十米,洞底树木青翠,面积约三十二亩,洞内冬暖夏凉,数万只燕子常年栖居其中,岩壁上有丰富的燕窝,洞底燕粪已厚达一米多,具有较高的观光价值和经济价值。3、感驮岩。感驮岩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后龙山下,洞口开阔,洞内古建筑与岩溶景观形态各异。地下河水从洞内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石壁上遍布古今文人题诗作词,古色幽香。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感驮岩位于那坡县城北龙山下,是该县古迹遗址,1963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洞穴遗址。感驮岩又是古镇安官署重地,史书有载:"镇安以洞为城"之城,世俗尊为圣地。依山临水,幽雅开阔,自然的钟乳石造型、盘托连坐,构成自然浮雕,洞口石壁、风雨渲染而成的彩画,如花似锦,甚为壮观,岩洞分前后厅两层,中间隔石景莲台,洞口建有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设施,沿左侧一泓清水流出,至洞口与孟河、劳水、龙泉三水汇合。1980年于沿前筑堤积水为湖,更添岩景秀色。感驮岩历为边陲风景游览胜地,历史上不少贤达募捐集资修饰保护,文人墨客亦于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如"驮岩滴翠"、"福荫边陲"、"群蛙泰和"、"吸尽云天"、"别有洞天"、"一线天"等大量石刻及记载史料,古镇安世袭岑氏土司誉为镇阳八景之一。1987年划为人民公园,为边区文化旅游名胜风景区4、金龙岩。金龙岩位于县城东南面,岩中有三百多个景点,洞内游览线路长达两公里,"通天洞"、"金狮盼月"等景点使人流连忘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