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反逻辑 | 会玩的人,为什么学得更好?

 长沙7喜 2023-03-31 发布于湖南
文/颜颜
排版/嘉艺

2019年,我投身在竞争超激烈的心理学考研,在近2000人中考了第一名,成为该校该专业远超历届的史上第一名。
我把学习方法经验贴写下来,三年里帮助了很多同学考到400+高分上岸,甚至考到第一名,比如22级西南专第一,20级湖师专第一。(需要23级考研笔记请联系QQ569511463)
图片
22级西南专第一名
图片
20级西南专第二名
图片
图片
20级湖师专第一名

01

年年有人问你为啥就能考那么好?
认识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并不是个卷王,我是个懒王。
但我很会在学习中玩。
初三、高三、考研一年,都是我最快乐的时期,喜欢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学习是一种创造,不是一种消耗。
学习是纵情奔跑,不是痛苦鞭策。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学习与玩耍是二元对立的,不要贪玩要自律要刻苦。
我们被学校和家长塑造得太乖,太会逼迫自己了,就像戴着无形的紧箍咒。
常有学弟学妹在一轮看书时就问我,要怎么证明自己知识掌握了呢?要怎么刷题练题?
全套是高中生的学生思维在作祟,底层下是某种焦虑紧张和恐惧。
真正的学习,底层动力是爱,不是恐惧。
当你充满恐惧时,直觉与创造力是阻塞的。
真正的创造力与深度思考,是在放松专注的时刻下抵达的。
心理学有一个词汇叫「心流状态」,马斯洛也说过「高峰体验」。那是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种状态使人忘记时间的概念,忘掉自我,也忘掉自身的问题。

02

怎么玩呢?
举个例子,我考的是心理学,考研过程中经常有些《心理学导论》的知识我觉得枯燥又复杂,比如大脑机制,什么神经系统神经递质边缘系统,注意力是什么机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些感觉怎么形成、知觉怎么形成……还有各个学说假设和模型。
图片
当遇到这样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在一个烦躁的状态下去苦啃知识,而是找点乐子朋友们。
对,找乐子。
我家阳台有个小假山池,池子里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就是我学感知觉的时候。
我养了两只泥鳅,菜板上救下来的,一公一母,我天天梦着他俩谈恋爱、生泥鳅宝宝。
一群指甲盖大小的漂亮迷你极火虾。
一只乌龟,它住在池外,偶尔进池子里翻翻跟斗。
图片

几条小鱼,还都有自己的名字。
图片
图片
我学大脑机制和感知觉的时候,就趴在水池边看它们,和它们讲话。
“你这个小虾,你也有脑子是不是?”
“你这个小鱼,光线怎么经过你的视觉神经被大脑解读的?你脑子这么小,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你这个小泥鳅,浑身滑不溜秋,给我的大脑带来这样好玩的触觉!”
像一个好奇的、充满希望的小孩子,趴在那里看啊看啊,有时候也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看着,看着小小荷叶,看看阳光倒映在水上,看着小虾嬉戏躲藏,看看植物落种生芽,看着这个小小的生态世界。
我就在想,我们生命啊、人类啊、地球啊,真是奇妙至极。
冥想着书上的知识,感受到一种鲜活、快乐的能量。
当感受到这些的时候,我的生命力是饱满的、惊喜的、愉悦的。
我带着这样的高频状态去看书,就发现书上的文字可亲、可爱。
心理学可亲、可爱,我也可亲、可爱。
很多同学看到我的笔记、练题、手写卷,会觉得学姐好认真好刻苦,可能默认这是在苦的状态下才能抵达这样的极致。不是的,这些都是我在乐中完成的。
我享受其中,你也可以。
Live life to the fullest.

03

经常看到有同学,学得太辛苦,学得很累,效率还不高,心情还不好。
这是很让人遗憾的。
备考的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以下这些困难。
  • 总感觉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进去,心里负担很大。
  • 经常在学习中感受到很挫败很焦虑,情绪很低落。
  • 怕考不上,怕让父母失望,怕让同龄人看不起,怕未来糟糕的可能性。
  • 甚至发展出躯体症状,比如备考期间的头痛、腹痛、拉肚子、大脑嗡鸣、过敏等等。
  • 进而又会觉得自己好没用,又笨又不够努力,这些都学不会,看看别人多卷多拼命。
这些困难,从青少年到硕博群体,都很常见,临床上接学业类心理咨询个案时也常遇到。
如果你也有这些“症状”,请先按个暂停键,别忙着攻击自己,请先充满关怀地理解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心理学里有一个认知负荷理论」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资源是有限的,紧张焦虑所唤起的对失败后果的冗思、害怕自己考不好、消极评价、过度在乎他人评价期待等会侵占内在负荷(处理学习与考试相关任务)的资源(Atkinson, & Shiffrin, 1971; Ramirez, & Beilock, 2011),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我做青少年的学业状态干预的时候,给他们发过一张问卷来测量“学习助力因素”,你也可以做做看。
图片
填表说明:每个子项目的程度为1-10分,1分是该项几乎没有,10分是该项非常多。

分值越高代表学习助力越多。

问卷中,“学习纯净度”的意思就是,你在学习时,大脑处于放松专注的水平,很少有杂念和无关想法,内心是平静的,没有负面情绪干扰学习过程。
自信心、希望感、大脑纯净程度、情绪状态、学习动力,这些都是关于我们的「学习状态」的相关描述。
而状态,是可以调整的。
要想调整状态,首先要调整信念。
如果你的内心深处相信着——寒窗苦读,学习一定要辛苦才得获得好结果时,那大概率你会让自己学得很辛苦,因为你相信这样会帮助到你。
而我们的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也在一遍一遍地教我们:要忍耐,要自律,要刻苦。要为了某个未来幸福的生活而忍受当下的艰难,孩子们抱着一个信念,上了高中就好了,上了大学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退休了就好了。
那个“好了”永远在未来,当下永远在受苦。
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想要当下充盈着喜悦。
当我开始相信,学习是可以快乐的,学习是有趣的,学习是可以自娱自乐时。渐渐的,这些内在信念就在物质世界显化出来,我就真的可以在乐中学,遨游天地。
家长们总抱着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玩是耽误学习的。可能你也有这样的信念。
天天学习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玩啊?
我以前也这么想,而且我还这么做呢!我天天都想着目标、任务、进度、结果,当我想去玩的时候,内心总会冒出一个严肃的声音,我不应该去玩,我还有好多「应该」做的事。
自己就像被装进一个「应该」的套子里,努力着,也被挤压着。
「应该」到来束缚自我的时候,焦虑、压力、注意力不集中、低落也来了,为了应对和压抑这些情绪感受,通常「摆烂」也会到来。
我就会失控的玩,玩到丧失时间感,边玩边烦,边烦边玩。结束后空虚、低落、责备自己。
这并不是真正的玩,这是在玩中逃避,逃避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绪,逃避压抑的痛苦。
往往这样,效率会更低。
而那些在痛苦期也不会「摆烂」的人,情况就更糟了,可能会把自己逼到强迫、抑郁、焦虑或者身体生病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强行停下来。
多少孩子因此而生病?
多少人与内在自我失去连接?

04

玩,并不花时间,也并不花金钱。
不是一定要出去旅行才叫玩。
读书会结束后,我像一个炮弹一样冲进卧室里,把自己砸在床上,轰——!就是玩。
洗澡的时候,感受水流蔓延皮肤,就是玩。
把本子上笔划破的小洞,画成一朵花,就是玩。
学《教育心理学》的时候,把维果茨基的生平查出来,感慨他的天纵奇才、英年早逝、长得还这么帅,就是玩。
学《社会心理学》学到无语,把各个理论结构像电影里的天才数学家那样,写在家里的门窗玻璃上耍帅,就是玩。
一边学心理学,一边给我家猫咪讲课,追在屁股后面批评不学无术的小猫咪,就是玩。
简单到——打着光脚跳到拖鞋上,也是玩!
我今早就靠这个小动作给心情低落的自己找乐子,然后愉悦地进入到创造(工作)中,效率爆棚!
这不仅是对我生效的,对你也会有效。
因为我们都是人,人在爱与喜悦中活得更好。
著名结构派家庭治疗师李维榕老师,在她的书《家庭舞蹈》里专门用一章来写「玩」的重要性。
她在训练心理治疗师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就连收学生和招聘员工时,也必问:“你爱玩吗?”
不爱玩的,就把他们的申请书先放在一旁。
心理学家John Money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互相嬉戏作恶,你追我逐。于是,把一部分小猴子分开放到别的笼中,不让它们有机会耍乐。
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木讷,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幼猴玩耍的行动 , Money称之为“彩排期” ( Rehearsal stage),其作用是为小猴子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木讷的成人。
李维榕老师在书中写到,她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不能行房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不肯玩的人。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经验中也发现,紧绷的状态是做不好心理咨询的,甚至越努力越糟糕。反倒是松弛下来,别那么当真,自由地、鲜活地去学习,去做,反倒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家庭治疗大师Whitaker就是著名会玩的人,他做治疗时,天南地北地与病人天马行空,在很短时间内,往往就使本来十分沮丧的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继续接受生活的挑战。
结构派家庭治疗的祖师爷Minuchin也是个老顽童:七十多岁的人,每次见到学生的新鲜玩意,例如一只照人时会哈哈大笑的镜子、一个反转过来会变成青蛙的布造王子,他都抢着要玩,玩得“严肃”。
他们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山祖师,他们无穷的创作力,与他们对生命的好奇、与他们的好玩,是息息相关的。
不仅是大师,也适用于小孩。
我的毕业论文是给初中生做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在学习力训练营里带大家“玩”,给紧绷的自己松绑,最后“玩”出了这些成果,以下是质性分析的一小部分。
图片
敢于邀请你爱玩的童稚部分,给予自己足够的“能量☀️”去学习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会玩的时候,你的学习就超越了知识,去到了生命意义的层面。
当来到更高的层面时,创造力与灵感就会频频诞生,你体验到轻松、自信与充盈。
想想人类世界的科学、艺术、哲学、心理学……那正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当然,还是会有焦虑、紧张、失落的时刻,我们并不回避和忽视那些。

但“玩”供给了持续的积极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能力去重视和接纳那些负面部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