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真的没用吗?别再自欺欺人了

 新用户6516h3hB 2023-03-31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最近在读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时,我看到了一个被他成为“今李白”的人诗仙李白自然不用多讲,这位被称为今李白的诗人黄景仁。

不知道这个名字大家听过么?那句很有名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出自他之手,他又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chèn),春鸟秋虫自作声。”

在古代能被誉为大诗人的人,基本都会有一个少年天才的名头,而黄景仁也不例外,他16岁去参加科举的资格考试,便在三千人中名列榜首,而且第二年就成为了“补博士弟子员”,相当于今天市重点学校的学生。

按说这么一个学霸,好好学习考上科举不也是手到擒来,为什么还有“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这样的感慨呢?其实原因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黄景仁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在他童子试夺冠的那一年,他的兄长也因病离世。

只剩下了年老的母亲,所以黄景仁仅仅在府学待了两年,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四处奔波,以担任各地官员的幕僚为生。从他20岁开始,到他35岁离世,六次科举一次未中,最后只在乾隆特批的东巡召试里得到一个“第二等”的评级。

可是明明16岁那年,他也是风光过的啊,也算是天才少年出身啊。为什么短短十几年光景,竟让人感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我猜想,在他做幕僚的那段时间里,一定过得相当不容易,被迫的趋炎附势,被人的冷嘲热讽。

所以他才会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曾经的天才少年,风流倜傥,也许就是因为同样的怀才不遇,但是又同样的经历,所以黄景仁被称为今李白。

其实在现在的职场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千里马,但是无奈怀才不遇。如果你确定这真的是你喜欢的工作,是一个能让自己才能充分发光发热的地方。

那么无论有没有伯乐,我想你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做人,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是如果你发现这不是心态的问题,是你根本就不适合这类工作,那么不要犹豫,赶紧离开吧。

所以与其抱怨,我更希望我们学会相信,“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