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用十二消息卦直观地向人们图示了万亊万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由量变积累而导致质变的规律。六个阴爻的坤卦,具有纯阴的性质。在阴阳对立消长的运动中,下生一个阳爻,就变成了一阳复生的复卦;再生出一个阳爻,就成为二阳来临的临卦;生出三个阳爻,就是三阳开泰的泰卦;生出四个阳爻,阳爻显然超过半数而盛大起来,于是成为四阳强壮的大壮卦;等到五个阳爻生出来,阴爻就面临被彻底消去的局面,所以是五阳决去一阴的夬卦;第六个阳爻生出来。就变成六爻纯阳的乾卦。从坤到乾,卦的阴阳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阳气盛极,又会在阴阳消长规律的支配下,向阳消阴长的对立方面发展。乾卦又会在阴爻的逐爻生长中最后变成坤卦,阳的质变成阴的质。从质变的过程来看,都是从初爻变起,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五、五而六,由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 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反之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 十二消息卦是相对阴历的十二个月的,每月一个卦象。 11月,子月冬至,一阳生,黄经27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复卦,坤卦在上,震卦在下。在经历了六爻皆阴的小雪,大雪后,阳气开始逐渐恢复,卦形反映出雷(阳)动于地下之势,但由于此时阳之力较弱,天气仍然寒冷,且阳不足以蒸阴以达地表,故空气比较干燥。所以这个节气的天气特点就是晴冷而干燥。这种干燥的空气条件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不仅如此,持续的低温也会使人体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工作量增大,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因此,在此节气期间应特别注意保暖保湿,早晚多开窗透气,必要时可用功能性空调或加湿器等,以增加空气湿度。 12月,丑月大寒,二阳生,黄经300°,临卦,,坤在上,兑在下。大寒期间的饮食除坚持饮食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强调热量供应充足,饮食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补气食品有莲子、大枣、糯米等,补血食物有龙眼肉等,补阴食物有木耳、芝麻等,补阳的食物有核桃仁,芥菜,糯米,刀豆等。 正月,寅月,雨水,三阳生,称三阳开泰,黄经330°,泰卦,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降阴升之态,阴阳交感而天地万物化生。泰卦六爻之中三阴三阳,阴阳相半,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阳自地下蒸阴上达地表,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而化为雨。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并且降水形式也由雪渐渐转化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而此时养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调养脾胃,应根据自身的基本状况选择饮食、药物和起居劳逸调摄。雨水时节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初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际,故雨水期间应少食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并避免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 2月,卯月 春分 四阳生,黄经0°,太阳直射赤道,大壮卦震卦在上,乾卦在下。雷动于天,震而动起出,万物生机盎然。大壮卦六爻之中四阳二阴,较之泰卦多出一阳爻,少一阴爻,呈阴消阳长之态。春分,万物化生,花草繁茂的同时细菌也开始快速繁殖,流行性传染病增多,呼吸道传染病易行。此时正值天地之气始交之际,天气变化较以往剧烈,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易生病,有旧病的人易复发。所以春分前后“夜卧早起……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避免情绪波动,调畅情志,多做户外运动,以应春季生发之气。此节总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忌大寒大热,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对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益阳之品对应佐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 3月,辰月 谷雨 黄经30°夬卦五阳生,兑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蒸阴成雨落地面而为泽之意,此时阳气增,温化作用变强,气候渐暖,地下湿润之气随雷而出,雨量开始增多,故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由于此时气温的升高和雨量的增多,湿疹成为多发之症。因此饮食方面应适当进饮一些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汤水[6]。另谷雨时节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机会,适合外出游玩,但要小心花粉、柳絮一类的过敏,过敏症在这一时期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4月,巳月 小满黄经60°乾卦,此时六爻皆阳,纯阳,天地间的阳气大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后阳将渐消而阴将渐长。小满季节气温开始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故民间俗谚云“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因此,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防热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规律生活,运动以每天早、晚凉快时为好且避免剧烈运动;防湿则注意不要被雨淋,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选择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 5月,午月 夏至,黄经9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阴生,五阳一阴。姤卦,乾卦在上,巽卦在下,风中携阳热之气。自小满六爻皆阳后“重阳必阴”转为阳渐消阴渐长之势,姤卦一阴生,从太极图上看,一阴于外,包阳于内,阳疏散不畅故闷热难耐—大暑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由于暑气逼人,人的心气易于亏耗,故预防中暑是本时节的养生重点,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持充足睡眠。也可适时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热利湿的方剂,如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另外,暑在五行中对应火,而火生木,肝应木,故暑热易动“肝火”,肝火过旺则乘脾土,则致心烦急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异常表现,应在饮食调理的同时积极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调整情绪。 6月,未月 大暑,黄经120°二阴生,遁卦,乾在上,艮在下。大暑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由于暑气逼人,人的心气易于亏耗,故预防中暑是本时节的养生重点,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持充足睡眠。乾为阳,艮为山,土属性,意示阳渐潜于地下。 7月,申月,处暑黄经150°三阴生,阴阳相半,否卦,乾在上,坤在下,卦中三阳爻三阴爻,继春分后再次阴阳平衡,“昼夜均而寒暑平”,故古时称之为“日夜分”或“宵中”处暑历书云:“斗指戊处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预示着炎热夏天的结束。阳蒸地表,故而干燥,处暑节气的显着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在此节气,易发“秋燥”,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口鼻干燥等。此外,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易复发或加重。故处暑养生贵在防燥,保障睡眠、适度晨练,饮食方面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等,少吃油腻肉食。 8月,酉月 秋分四阴生,黄经180°太阳直射赤道,观卦,巽在上,坤在下。秋分时节,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故作息要作相应能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秋收”之气。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分节气间宜收不宜散,应尽量少食葱、姜等辛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有条件可饮些润肺养阴的汤水。 9月戌月,霜降 黄经210° 五阴生,仅一阳爻,剥卦, 艮在上,坤在下。“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故名霜降。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昼夜温差变化大,体质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在此季节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要预防上述疾病,保暖成为关键。另此节气期间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切忌暴饮暴食和醉酒,同时应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10月,亥月黄经240°六阴,纯阴,小雪坤卦,六爻皆阴此时,由于失去了阳气的温煦作用,花草树木枯萎凋零,万物生机皆闭,昼短而夜长。阳气深藏于地下,使树木的根向下生长,为来年孕育生机。此时人的养生也应顺应此理。“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祛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根据冬主闭藏的规律,冬令进补易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滋养五脏。进补并非一味使用温燥之品,应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补阴、补阳或阴阳双补。运动则以微微汗出为度,切勿汗多泄气,有悖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