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版多年的《三苏年谱》,终于重新与读者见面了!

 星河岁月 2023-03-31 发布于江苏

热爱宋代文史的读者,一定会熟悉孔凡礼这个名字。孔凡礼先生早年以陆游研究起步,并由此获得钱锺书的热情鼓励,又因之与中华书局结缘。孔先生一生著述等身,主要论著有《全宋词补辑》《宋诗纪事续补》《范成大年谱》《范成大佚著辑存》《增订湖山类稿》《郭祥正集》和《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等。

在三苏研究方面,孔先生功绩尤为卓著,他先后点校了《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其中的《苏轼佚文汇编》在搜罗苏轼佚文上贡献突出。

图片

《苏轼诗集》(全八册)

图片

《苏轼文集》(全六册)

一九九八年,孔凡礼先生积二十余年之力完成的《苏轼年谱》由中华书局出版,获得学界广泛赞誉。几年后,《苏辙年谱》与《苏洵年谱》也先后面世。之后,在前三谱的基础上,孔先生又对苏洵、苏轼和苏辙的生平、交游、著述等再次进行了全面考察,整合三谱,补其阙略,去其复叙,终成新作《三苏年谱》。

《三苏年谱》六十一卷,共二百馀万字,是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合谱。本谱从三苏作品入手,广泛采录宋代史书、笔记、诗话等材料,巨细靡遗,逐一辨析,同时融汇了大量关于三苏行实及作品写作时间的考订成果,旨在全面记述三苏事迹,可谓孔凡礼先生一生研究心血之结晶。该书于二〇〇四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反响良好,此后数年长销不衰,成为三苏研究者和爱好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今响应广大读者呼吁,在原版基础上重作修订,力求以更精更新的面貌,呈现这一三苏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图片

《三苏年谱》,孔凡礼著

苏家“日历”

比传记更全更细的人生纪实

图片

年谱是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对于了解和研究历史人物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价值,学界甚至有“年谱胜全集”的说法。特别是对于苏轼这样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的“明星人物”来说,概述性的传记文字或许只能描绘其轮廓,若想再现其人生中的诸多细节,则只有跟随年谱重回“第一现场”。

然而苏轼的事迹,又不是一部他个人的年谱能够说得尽的。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提到:“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图片
苏洵


图片
苏轼


图片
苏辙

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特别是与兄长一生情深意笃、风雨同舟的苏辙,常常和苏轼在同一条记事中联袂出现,他们的人生足迹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这也就是“合谱”的意义。

试想几个生活在千年前的古人,我们几乎能清晰地知晓他们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都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作品,这堪称是一件奇事了。当然,一部优秀的年谱,不仅是条目式的日程表,更是对于历史细节的补充与再现,力求准确周全地记述事件的前后始末。

图片

嘉祐元年苏洵携苏轼、苏辙至京师,随后与以欧阳修为中心的当时的文人名士广泛交游,《年谱》记道:

(嘉祐元年)十月,裴煜(如晦)知吴江,欧阳修饯行,王安石(介甫)、梅尧臣(圣俞)及苏洵与其会,分韵赋送行诗。尧臣极称苏轼、苏辙兄弟。(《三苏年谱》卷六)

这是苏洵与王安石、梅尧臣交往的开始,《年谱》之后又引用大量文献,详细描述了参与此次送行会的诸位如何以“黯然消魂惟别而已”分韵作诗。

图片

梅尧臣画像

又如嘉祐二年二苏兄弟同榜高中之后,与同年蒋之奇交游,拜谢考官欧阳修等人及当时的前辈名臣韩琦、富弼,写作谢启,并在欧阳修的赏识栽培之下逐渐闻名于京师:

(嘉祐二年)苏轼、苏辙皆进士及第。与琼林苑宴,与蒋之奇约卜居阳羡。见欧阳修,以书启谢修及梅挚、王珪、范镇、韩绛。上书韩琦及梅尧臣,见琦及富弼。谢秋赋试官。修喜得轼,并以培植其成长为己任。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文风为变。苏氏文章,遂称于时。(《三苏年谱》卷七)

图片

得欧阳修赏识,《清平乐》剧照

群体“回忆录”

北宋黄金时代的文人群像

图片

就像苏轼的历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历史一样,以三苏为中心人物的年谱也远不止他们三个人的事迹。从《年谱》开始时的真宗、仁宗朝,再到结束时的哲宗、徽宗朝,三苏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几乎跨越了整个北宋,无数文坛政坛中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在书中留下一笔或一路同行,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苏洵出生的那一年,《年谱》记录了众多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人物当时的年龄,他们后来都曾与苏洵交游,而彼时大多尚为孩童,如梅尧臣八岁、富弼六岁、文彦博四岁、张方平三岁、欧阳修三岁、韩琦二岁、范镇二岁;还有苏洵素所倾慕、负有重望而从未谋面的范仲淹和尹洙,当时也才是二十一岁的青年和九岁的孩子。

图片

嘉祐二年赫赫有名的“龙虎榜”,《年谱》又为与苏轼、苏辙同年而以后交往者列了一张大名单,章衡、曾巩、曾布、曾肇、林希、朱光庭、蒋之奇、吕惠卿、郑雍、章惇、晁端彦……这里有与三苏共享“宋六家”名号的曾巩,更有在其后的政治变局中与二苏成为政敌的吕惠卿、曾布、章惇、朱光庭等人,他们的名字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之后的文字中反复出现。


《年谱》中充满了三苏的同僚、门生、朋友乃至敌人的人生。比如从苏洵开始就与三苏交恶又交好的王安石,《年谱》也顺理成章地为他留下了大量笔墨。如安石罢相后与苏轼著名的金陵之会,书中有这样一条:

(元丰七年七、八月)在金陵,轼时晤王安石。苏轼欲安石言天下弊事于朝廷以救治之。安石劝轼重修《三国志》。轼为安石言精、神、动、静之理,安石称叹。安石论《雪后书北台壁》“冻合”一联用典,轼赞安石博学。安石为轼传神宗偏头痛医方。二人共论扬雄。论文赋诗,彼此倾慕,相约卜邻。(《三苏年谱》卷三十五)

图片

《王安石年谱长编》

短短的一条记述了两人在这段时间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论政、论史、论理、论文、论医,乃至于最终彼此拜服于对方的伟大人格与出色才学。

又如在苏轼从密州改知徐州途中寓居京师时,苏辙相伴左右,二人曾与众友共赏唐人临摹的《兰亭集序》,《年谱》记录道:

(熙宁十年三月)二十三日,轼与钱藻(纯老)、王汾(彦祖)、孙洙(巨源)、陈侗(成伯)、陈睦(子雍)、胡宗愈(完夫)、王存(正仲)、林希(子中)、王仲修(敏甫)、弟辙同观唐摹兰亭禊帖真迹。(《三苏年谱》卷二十七)

图片

褚遂良临兰亭帖卷

之后书中还详述了众人题字,苏轼、苏辙题于最后并由苏轼写下集会时间,如此,这次发生于千余年前的春日盛会的场景,便得以窥见一斑了。

个人史与文学史、政治史相结合,

会交织出怎样的图景?

图片

年谱是“人的专史”,然而对于三苏这样“官僚—学者—诗人”三位一体的宋代士大夫来说,他们的个人生活在庙堂与江湖两个维度何其广阔,因而他们的年谱又不仅仅是只着眼于个体生活的微观书写。《年谱》全书超过二百万字,以三苏的事迹为中心旁及文学、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大历史”的各个方面,有时翻开书时或许只是为了查阅苏轼的某件小事,结果却总能在字里行间获得额外的收获。

图片

《三苏年谱》内页图

《年谱》堪称一部三苏资料大全,在记录三人事迹的过程中也将所涉及的作品包含其中。诗词、文章、书信、题跋,以及各类笔记和史料中收录的只言片语,甚至是周边的众多文人与他们的唱和往来和评论,若有这样一部以时间和人物为轴的“总集”在侧,与三苏各自诗文集的参照阅读,定能对整个北宋文学史有一个更立体的感受。

同时,《年谱》也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方面的资料集。年谱开始于宋真宗在位的最后几年和仁宗时代的早期,彼时三苏偏居蜀中,尚未被卷入时代的风潮,而到苏洵携二子进京,则开始了他们与北宋朝堂的政治风云休戚相关的一生。熙丰变法前后“旧党”与“新党”的斗争,元祐更化阶段二苏与“洛党”“朔党”的论战,绍圣“绍述”阶段“旧党”遭受的清算,再到元符三年哲宗暴崩后“旧党”北归,经历“左不用轼、辙,右不用京、卞”的建中靖国元年,尔后重定“绍述”的崇宁、大观、政和,《年谱》覆盖了苏轼、苏辙所亲历的四十余年间政治局势朝夕变换,被卷入其中的世事与人事如白云苍狗,北宋文坛、政坛的巨人们也与王朝一道历经荣辱,渐渐凋零。

图片

《三苏年谱》

当然,《年谱》作为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所呈现给读者的远不止资料罗列,更包含了大量作者和其他学者的学术考辨。例如对于《辨奸论》是否为苏洵所做的辨析,乌台诗案的始末复盘,多篇诗词文章之作者与系年的重新考订,三苏事迹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详细追考与审定,《年谱》均做到了求新求实,称得上当时学术研究成果的典范。

在《三苏年谱》著成并首次出版之后的数年中,随着诸多材料新出,学界成果多有新见,孔先生遂欲对《年谱》做全面订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二〇一〇年孔先生身归道山,未能亲自完成修订工作。此次推出新版,我们在学识与能力范围内,订正了旧版文字、标点讹误,并根据孔先生所订体例及相关文献,改正了原稿如行文重出复见、引文文字出入、公元纪年转换失误、事实错系等疏漏。不周之处仍或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图片

孔凡礼先生(1923—20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