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弄错了身份与姓名的燕昭王,就是秦王嬴驷的外孙

 狐狸晨曦 2023-04-01 发布于江西

如果按《史记》燕国年表的历史: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二十九年)燕文公去世,燕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十一年)燕易王去世,燕王哙即位。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三年),燕王哙信奉儒家禅位之说,以自己“年老”,让位给国相子之。

【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於子之。】

公元前314年,(燕王子之三年),燕王哙之子、太子姬平,在齐国支持下,起兵讨伐子之,引发内战。齐国更趁机出兵,一举攻占燕国,斩杀燕王哙,燕王子之。

公元前311年,齐国因诸国压力,不得民心,被迫撤军回国。然后呢?

按《史记·燕世家》的说法,是太子姬平就任新燕王,是为燕昭王。虽然《史记·赵世家》有另一条记载,与之冲突:

《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但都被传统史家不予采信,或者解释为:「赵国当时另立公子姬职为燕王,但在王位争夺战中。没有争赢姬平。」

一直到1967年,在辽宁省北票县发掘了出土文物:郾王铜戈。上刻铭文【郾王职作御司马】。意译:为郾王职制作,为其抵御外寇之兵刃。

接着, 1981年在陕西洛川县,1998年在山东淄博市,相继出土了“郾王职剑”。剑脊上铸有铭文【郾王职作武跸旅剑】。意译:郾王职赐给禁卫军(武跸旅)的宝剑。

该剑在齐国故都临淄出土,也成为《史记》记载中,燕昭王主导的“五国伐齐之战”的实物佐证。

接着,又出土了“郾王职壶”,上有铭文28字,【唯郾王职,践祚承祀,厇几三十,东会盟国,命日壬午,克邦毁城,灭郊之获。

讲述“郾王职”即位三十年后,会盟诸国,东征破齐的历程。

在河北易县武阳台村,更是发掘出“燕下都遗址”,发掘出大批兵刃:

“郾侯职铜戈”1件,“郾王职铜戈”28件,“郾王戎人铜戈”37件,“郾王铜戈”19件,“郾王喜铜戈”9件,“郾式少府”铜矛等等。

以上种种出土器物,特别是上述关于“郾王职”的无数兵刃器物出土后,直接推翻了《史记·燕世家》的大量记述。根据众多史学家的考证,还原【历史真相】如下:

燕昭王就是此前在韩国做人质,被赵武灵王扶持的公子姬职。

而勾结齐国、发动内乱的太子姬平,根本不得民心,或是与市被一起死于子之之乱;或是在王位争夺战中,败死于姬职之手。

然后,下一个问题,燕昭王姬职,究竟是谁的儿子?是《史记》中的燕易王(??~公元前321年)?还是燕王哙(??~公元前314年)?

众多现代史学家,根据出土铭文"郾侯哙"的字样,以及西汉刘向《新序·杂事》的记述:

【燕易王时,国大乱,齐闵王兴师伐燕,屠燕国,载其宝器而归,易王死。及燕国复,太子立爲燕王,是爲燕昭王。……尽复收燕宝器而归,复易王之辱。】

以及《战国策·燕策》的相关记述,再次推翻《史记》年表,基本确认:燕易王和燕王哙,其实就是一个人。

姬哙是燕文公的太子,迎娶了秦惠文王的女儿为妻。燕文公与齐国连战失利,赵国不肯援救,他建议向齐国割地请和,终于迫使赵国出兵。

燕文公去世后,姬哙即位后,初名“郾侯哙”,齐宣王因丧发燕,夺取燕国十城。姬哙派武安君苏秦出使齐国,以燕秦婚姻同盟为后盾,劝说齐国归还了燕城。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赵弗救。哙子谓文公曰:“不如以地请合于齐,赵必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文公曰:“善。”令郭任以地请讲于齐。赵闻之,遂出兵救燕。】【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易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齐王桉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对曰:“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相献开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能听臣,莫如归燕之十城,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仅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 辞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所谓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者也。” 】

公元前323年,燕侯姬哙正式称王,是为燕易王。

公元前318年,燕易王姬哙,禅让王位给国相子之。

公元前314年,姬哙的太子姬平,在齐国的支持下,与将军市被发动内战。

姬平的军队围攻燕王宫,没打下来;市被率部倒戈,结果阵亡。姬平与子之两军相持数月,战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国趁机出兵,名将匡章率领齐国五都大军,一举攻占军无战心、“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燕国,斩杀燕王哙,燕王子之。

公元前311年,在诸国压力与燕国民众反抗下,齐国撤军。

赵武灵王派遣将军乐池,护送在韩国当人质的公子姬职为燕王。

因为姬职是燕易王姬哙与秦国公主所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外孙,秦武王嬴荡与秦昭襄王嬴稷的亲外甥,所以秦国也同样出兵相助。

在秦赵两国的联军相助下,姬职得以平定燕国内乱,即位为燕昭王。

因此,“郾王职剑”才会出现在秦国所辖的陕西洛川县,推测是援燕秦军归国后所携。

因此,燕昭王苦心孤诣,积蓄国力,广纳贤才,一心要伐齐报仇的三十年准备期,才没有被当时号称“东帝”的强齐,直接先发制人式打击。

只因赵武灵王赵雍与秦昭襄王嬴稷,两大战国雄主都是燕昭王的坚实后盾。一直到三十年后的五国伐齐战争,燕赵秦三国同盟,也发挥了主导作用。

燕昭王姬职,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留下了“黄金台”“千金买马骨”等多个典故,更因重用名将乐毅,东破齐地七十余城;重用名将秦开,破东胡,逐朝鲜,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建立了燕国历史上最大版图,一度统一整个环渤海地区。

然而,他去世后,其子燕惠王姬戎人,对伐齐军主帅、兼职燕赵两国国相的乐毅充满猜忌,临阵换将,结果被齐将田单杀得大败,齐地七十余城得而复失,也让燕国国势,从昙花一现的强盛,到迅速衰败。

徒留后人登燕王台,唏嘘叹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