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咳嗽、鼻塞不通、浑身难受,一个奇妙的合方,一剂良药保安康

 神希园 2023-04-01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111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近端时间,只要一感冒,可能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与某冠、某流等疾病联系起来,毕竟在“春寒料峭”的时节,的确也是流感高发季节。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历来都强调“春捂”的道理。对于春季,还是千年前的易安居士说得好,“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比冬天还难招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触发感冒。

有一个朋友,原本是因为开车带娃出门兜风,结果风太大,回来后有感冒症状,然后自服复方氨酚烷胺颗粒、奥司他韦颗粒,两天后症状稍减,但又因晚上起夜,腹部受寒,次日感冒加重,自己服用川芎茶调丸和通宣理肺颗粒,感冒症状减轻,后来再因感受寒邪,感冒再次加重,服用前述几种西药和中成药,效果不佳,于是去医院开一瓶复方氨酚愈敏口服液,以及桑菊感冒颗粒,效果仍不理想。

她来找我的的时候,还在担心是不是“感染”了。当时的主要症状是鼻塞不通,鼻子通气受阻,浑身难受,全身乏力,咽喉不适,声音嘶哑,轻微咳嗽,把了把脉,右手脉象一息五至,不发热,其他如常。至于是不是某流、某冠,没有做抗原检测,但按照辨证施治的理念,这个证型属于风寒化热,病位主要在鼻,可以考虑是流行性感冒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就是常说的鼻后滴漏综合征)。

原本是感受风寒,但是日久迁延不愈,导致风寒郁而化热,从本身不发热,但是脉搏一息五至来看,可以佐证寒郁化热的病机。抓住病机,辨证施治就容易多了。既然是风寒化热,那么就不需要祛风散寒了,而是直接采用疏风清热,可选用桑菊饮作为主方,由于鼻塞不通是当下最难受的症状,因此,加入苍耳子散进行合方,方药对证,可收“覆杯而愈”的奇效。

方药如下:桑叶15g(后下),菊花6g,杏仁12g(先煎),连翘10g,薄荷6g(后下),桔梗12g,甘草6g,芦苇根12g(后下),炒苍耳子(先煎)9g,浙贝母12g,辛夷花9g(包煎,后下),百部15g。煎煮方法是,先将炒苍耳子和杏仁先煎50分钟,然后把菊花、连翘桔梗、甘草、浙贝母、百部等中药放进去一起再煎,快要煎好时,再加入桑叶、薄荷、芦根、辛夷花(布包)等中药,再煎5分钟后起锅。由于药店代煎需要3剂起煎,也就开了3剂。

桑菊饮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经典名方,效果不输于银翘散,但是名气却远远赶不上银翘散。最主要还是因为,温病初起,首选银翘散的缘故。桑菊饮是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甘草、苇根等中药组成的,主要用于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疾病,而且在现代临床中运用十分广泛,常用于治疗外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证或肝经风热证的呼吸系统疾病[1]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菊饮具有抗炎,抗菌,解热,发汗,抑制肠蠕动亢进,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喉源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妊娠期咳嗽,顽固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炎,鼻出血,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目眨,带状疱疹,水痘,急性湿疹等疾病[2];以及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咳嗽,结膜炎[3]等疾病。不仅如此,桑菊饮对鼻病也是术业有专攻,比如对于鼻出血[2]慢性鼻炎、鼻衄[3]等鼻性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除了慢性鼻炎,桑菊饮也可以治疗因风邪犯肺、热饮痹阻所致的过敏性鼻炎[4]

苍耳子散是宋代医学家严用和《济生方》里的一个千古名方,是鼻病专方,对于各类鼻病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现代有医者使用苍耳子散 (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加桔梗、甘草、杏仁、浙贝母,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由于苍耳子散具有清升浊降、消散风热的作用,与桑菊饮合方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选择。

两方即便是合方,竟是如此严丝合缝,没有一丝赘肉,桑叶宣肺止咳,菊花疏散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开宣肺气,薄荷消风散热,甘草调和诸药,芦苇生津止渴,连翘透邪解毒,苍耳子通鼻祛风,辛夷花宣肺通窍,浙贝母化痰散结,百部润肺止咳。不仅如此,方中杏仁和贝母,暗合“咳加杏贝”之意,桔梗和甘草,暗含桔梗汤,有“清利咽喉之效。

桑菊饮中原方8味中药,苍耳子散原方4味主药,两个方剂中都有薄荷,两方重合,一共11味中药,药量不多不少。合方后,把原方的白芷换成了百部,增加了浙贝母,主要是考虑到咳嗽是最后才出现的症状,要预判疾病的预判,因此用百部和浙贝母增强止咳化痰的能力,以“雷霆扫穴”的态势,迅速遏制咳嗽演进。

对于这个合方,全方最妙在于两方的君药,也就是桑叶和苍耳子。桑叶横纹最多而注络,且走肺络,桑叶得箕星(二十八宿之一)之精,好风而疏风,取其同气相求之理;而苍耳子,堪称通鼻第一药,只不过苍耳子需要炮制,需要炒制,还需要久煎,以免触发毒性。

按照开方时的预估,一剂中药就能基本控制症状,实际上也如约如此,第一剂中药还没喝完,就已经病去大半,基本可以说是“覆杯而愈”,一剂良药保安康,所言非虚。为了巩固疗效,第二剂药还是坚持喝完,剩下的第三剂就不需要再喝了(没想到她家小孩儿也是流行性感冒,用奥司他韦等西药无效,把剩下的第三剂喝了,也是效如桴鼓。不过小孩儿只取成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药量)。这种没有伤正气的疾病,一般“中病即止”,更何况方中苍耳子、杏仁等中药,也不宜久服。谨遵《黄帝内经》“有故无殒”原则,“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体受之”,病已痊愈,余药该弃!

参考文献
[1]申静.桑菊饮临床方证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8):102-104.
[2]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桑菊饮药效学研究及其现代临床应用[J].中成药,2007,29(12):1813-1816.
[3]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王焱,马伟民.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J].现代中医药,2004,(1):35-37.

[5]叶龙,盛丽先.苍耳子散加味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972-973.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相关声明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