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跌倒”|避免 “最后一跤”

 杏坛归客 2023-04-01 发布于山东

在我国,有1/3的老年人每年有至少一次的跌倒经历,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跌倒的发生率超过50%。

跌倒除了会使老人产生恐惧心理,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还会造成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伤害。其中,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过程,时常伴随被动卧床状态,面临营养不良、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目前,跌倒已经成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又被称为“老年人生命中的最后一跤”。

Image

一、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Image


Image
二、跌倒风险初步筛查

美国CDC针对老年人研发的跌倒风险自评量表可用作跌倒风险的初步筛查。量表共有12个条目,总分14分,若得分4分或者过去的1年里有过跌倒者,则评估为有跌倒风险;若得分3分并且过去的1年里未发生过跌倒者,则评估为无跌倒风险。

Image


Image
三、如何预防跌倒
增强防跌倒意识

老人和家人、照顾者需要提高对跌倒风险的认识,了解跌倒的严重后果以及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如:走路保持步态平稳,避免携带过于沉重的物品;上下楼梯、如厕时尽量使用扶手;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和合适的防滑鞋具;地面整洁,避免堆放杂物……

高血压患者、高龄患者起床时做到:

1.睡醒后 30 秒 再起床

2.床沿坐 30 秒 再站立

3.站立后 30 秒 再行走


关注心理健康

从心理上多关心老年人,对老人的行为和想法要多包容,多理解,保持家庭和睦,鼓励老人对生活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要时可请求心理医生帮助。


合理使用药物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切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不能听从他人随便使用药物或保健品。尤其是同时使用五种以上药物的老人,应咨询老年科医生,避免不合理的用药。


加强功能锻炼

  建议老年人每周应累积至少150分钟的运动,每次10分钟或以上。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机体的稳定性,有效的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有过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应该每周进行3次或者更多的平衡功能训练。如:单脚站立在结实的椅子后,抓住椅子保持平衡,并尝试保持该姿势10秒以上,每条腿重复1015次。


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有视、听障碍的老人应佩戴视力补偿眼镜、助听器等。有行走困难的老人可选择稳定的拐杖、助行器等,并且鼓励老人在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降低跌倒后的骨折风险尤为重要。老人需每天摄入奶制品、接触足够的阳光等,以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和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的老人,则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性治疗。





Image
Image


老年医学中心

老年人的跌倒预防工作,是需要以社区、家庭成员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参与的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近年一直致力于开展针对老年人群的慢病综合评估、治疗管理和康复工作,全面推广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评估筛查、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筛查以及多重用药的指导和管理,并采用中药内服,脐灸、督灸外治,联合骨质疏松磁场治疗仪等方法,改善老年人身体状态,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Image



卢笑晖,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学术继承人,齐鲁医派卢氏内科流派代表性继承人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及参与省局级以上课题10余项,主编著作一部,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山东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脉证并重,针药兼施,尤擅调气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专业特长: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症: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脑梗塞、心脏神经症、头痛、失眠、健忘、老年痴呆、老年衰弱、老年多病共存等等。门诊时间:东院区周一下午;西院区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Image

张宇,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卢氏内科流派第4代传承人。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脑梗塞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十余篇。门诊时间:西院区周一上午、周六下午。

文稿|张 宇

编辑|宋 爱

审核|卢笑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