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肝煎临症应用

 华华YHBH0207 2023-04-01 发布于湖南

点这首歌

👇

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小茴香6g 肉桂6g 乌药10g 沉香3g 当归10g 茯苓10g 生姜10g 枸杞子12g
〔功效〕温肝解郁,行气养血
〔主治〕肝寒气滯,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治法〕
肉桂、小茴香→温阳散寒以暖肝,使肝之寒凝得散;
乌药、沉香→调气降逆以疏肝,使肝之气机疏畅;
生姜、茯苓→辛淡行水以泄湿,使三焦津液流通;
当归、枸杞子→补血以养肝,使肝之筋脉柔和
〔歌诀〕
暖肝煎用杞茴沉,乌药姜归桂茯苓,
肝寒气滞小腹痛,温肝行气法堪珍。
〔文献选——景岳全书〕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气逆,宜先用荔香散。气实多滞者,宜宝鉴川楝散或天台乌药散。非有实邪而寒胜者,宜暖肝煎主之。
当归三钱、枸杞三钱、茯苓二钱、小茴香二钱、肉桂二钱、乌药二钱、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医学举要》
此治阴寒疝气之方,疝属肝病,而阴寒为虚,故用当归、枸杞以补真阴之虚,茯苓以泄经腑之滞,肉桂补火以镇浊阴,乌药利气而疏邪逆,小茴、沉香为疝家本药,生姜为引,辛以散之,如寒甚者,吴萸、附子、干姜亦可加入。
《中医外科学》
筋瘤→寒湿凝筋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征。
治法: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方药:暧肝煎合 当归四逆汤加减。
《调肝论》
1.肝阳见证以肝阳不足、肝阳上亢为多。
肝阳不足
临床表现:神情默默,懒言,头晕头痛,神疲气短,胸胁满闷,少腹冷痛,善太息,手脚凉,便溏,舌淡,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肝。
方药:暖肝煎(《景岳全书》)加减。肉桂、小茴香、茯苓、乌药、枸杞子、当归、沉香、生姜等。
2.肝脾阳虚
临床表现:面色㿠白或青黄,倦怠乏力,胁疼肢冷,身重浮肿,胸闷纳呆,腹胀便溏,小腹冷痛,女性可见带下清冷、月经延后,或不孕不育,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脾暖肝
方药:暖肝煎(《景岳全书》)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肉桂、小茴香、茯苓、乌药、当归、沉香、干姜、鹿角霜等。
蔡陆仙
所谓乙癸同源,虚则补其母也。肝之所以寒者,肾之温气不足也。本方肉桂、茴香温肾之品,亦暖肝之品也。沉香温纳肾气,乌药温顺肝气,枸杞补肝肾而益精,茯苓调水道以通阳,用当归为君,俾诸药尽汇于肝,于是凝冱解冻,阳和敷布,向之飒飒以无风者,今则欣欣以向荣矣。经云: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肝木不及则金过于亢,清反胜之,则当以辛平之也。酸甘合化为阴,辛甘合化为阳,大抵补肝之体者,宜酸甘之品,补肝之用者,宜辛甘之品也。
秦伯未
本方以温肝为主,兼有行气、散寒、利湿作用,主治小腹疼痛和疝气等证。它的组成,以当归、枸杞温补肝脏;肉桂、茴香温经散寒;乌药、沉香温通理气,茯苓利湿通阳。凡肝寒气滞,证状偏在下焦者,均可用此加减。
李建民
证因肝肾不足,寒客肝脉,气机郁滞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若肝肾不足,则寒易客之,使肝脉失和,气机不畅,故见睾丸冷痛、或少腹疼痛、或疝气痛诸症。治宜补肝肾,散寒凝,行气滞。
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祛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药合用,温肾暖肝散寒,共为君药。当归辛甘性温,养血补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肝益肾,二药均补肝肾不足之本;乌药、沉香辛温散寒,行气止痛,以去阴寒冷痛之标,同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生姜辛温,散寒和胃,皆为佐药。
陈潮祖
暖肝煎所治小腹疼痛等证,是因肝寒气滞引起,故宜温肝解郁,行气养血。此方虽然也是温补并用,但非补气而是滋补精血,与吴茱萸汤之从补气着手有着本质区别。
时振声
肝胆症治法药
(1)疏肝:具有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者,如各种胀痛,又属初病、新病,可用疏肝法。代表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2)清肝:具有肝及胆火热证者,如口苦、目赤、眩晕等,可用清肝法。代表方剂如滋水清肝饮。
(3)泻肝:与清肝同,但作用较清肝大,有清泄肝火作用,体壮者或清肝不显著者可用之。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
(4)柔肝:具有肝及胆燥证者,如素体阴虚,或有失血、失水,以隐痛、拘挛、震颤为主者,可用柔肝法。代表方剂如补肝汤、芍药甘草汤。
(5)平肝:具有肝阳上亢证者,如眩晕耳鸣、烦躁不安等,可用平肝法,代表方剂如天麻钩藤饮。
(6)镇肝:与平肝同,但用药为金石重镇之品,代表方剂如磁朱丸、建瓴汤、真珠母丸。
(7)温肝:具有肝胆寒证者,如疼痛、拘挛等,可用温肝法,代表方剂如暖肝煎、吴茱萸汤、茴香橘核丸、大建中汤。
(8)养肝:凡肝阴不足者可用之,如两目干涩、视力模糊、头晕耳鸣等,代表方剂如一贯煎、四物汤、补肝散。
(9)清胆:与清肝同,但清肝范围大,清胆范围小,适用于胆热证,代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
(10)温胆:具胆虚证者,如体胖痰盛,眩晕惊痫,精神恍乱,决断不能,胆怯易惊等,可用温胆法。代表方剂如温胆汤。
(11)疏风:具有风病特点者,临床上有关节疼痛、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外感风邪、皮肤痒疹者,可用疏风法。代表方剂如疏风定痛丸、消风散。
(12)息风:具有风病特点,临床上有抽搐、惊痫者,可用息风法。代表方剂如止痉散、牵正散、大小定风珠、羚角钩藤汤。
王长太
暖肝煎治疝
寒疝见睾丸肿硬冷痛者,加荔枝核、川楝子各10g,外敷白胡椒20 粒,白矾5g,干姜10g共研末,蛋淸调糊状,抹于患处
气疝见阴囊肿痛,少腹结滞不舒缓急无时者,加柴胡、 香附、当归、白芍、沙参各10g
水疝见阴囊肿胀似水泡,按作水响者,加苍术20g,车前子30g,泽泻、橘 核、木香、厚朴各10g
湿疝见寒丸坠胀疼痛者,加赤茯苓108,苍术20g,车前子15g
血疝见睾丸肿胀者上方去杞、桂、茴香,加桃仁、红花、牛膝、丹参、元胡、川芎、苏木各10g
阳虚疝见睾丸肿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者上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各15g,白芍10g,黄柏、知 母、牛膝各8g,栀子、川楝子各5g
阴虚疝见睾丸肿硬冷痛,滑精早泄,阴囊缩小者加熟地、山萸各15g,附片5g
热疝见睾丸灼痛,少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者上方去乌药、肉桂、沉香,加枳壳、栀子、木通、黄柏各 10g,大黄5g,银花10g
气虚疝见睾丸坠痛,气短自汗者上方去枸杞,加升麻5g,柴胡10g,干姜5g,川楝子、 荔枝核各7g,炙黄芪5g
王绵之
以本方为基础加牡蛎,海藻,桃仁,红花,消肿。
凡是这些病用温下的药,剂量不容易掌握,分药时不均,有时一剂药即可出现咽干症状,应特别注意。
周凤梧
因湿热下注,阴囊红肿热痛者,不可用。
〔医案〕
李佃贵(男性不育症)
男,32岁
婚后5年不育。查精液量1.4毫升,精子数3000万/毫升,异常精子50%,2小时内有活动能力的精子30%。诊断为男性不育症。
症见:两少腹时有隐痛,性交后加重,睾丸阴冷而潮湿,遇寒则收缩引痛,有时自觉全身倦怠,腰部轻度酸软,无阳痿早泄,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弦缓无力。按肝肾不足,寒湿偏盛。拟温补肝肾,行气逐寒。
以暖肝煎加味:
当归10克,枸杞10克,小茴香6克,肉桂6克,乌药6克,沉香5克,茯苓10克,橘核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
服药10剂后,少腹隐痛好转,倦怠消失,自觉心中畅快,性欲增强,但睾丸阴冷而潮湿不减,舌质淡红而有齿痕,脉弦缓未见改善。寒湿有轻重,用药亦相应递增,张景岳在对暖肝煎的原注云:“寒甚者加吴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故于上方加干姜6克,以去厥阴肝经之沉寒;加吴萸3克,直达肝肾二经,以解厥阴之滞而消寒湿之邪。
又服1月余,精液常规有所改善,精量2.5毫升,精子数5000万/毫升,异常精子20%,有活动能力的60%以上。少腹隐痛、舌边齿痕基本消失,脉弦而较前有力,睾丸阴冷潮湿亦减轻。在暖肝煎中又加入滋补肝肾、养血填精之品,如山药、桑寄生等。
服用4月余,症状改善,连续5次精液常规均在正常范围。现已得一男婴。
〔按〕
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为阴寒偏盛之疝气所设,而用治男性不育症者甚少。方用当归、枸杞补肝肾,肉桂、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乌药、沉香顺气,茯苓利湿降逆。诸药相合,共奏温补肝肾以治其本,行气逐寒以治其标,标本兼顾。如出现夹杂症状,可随症加减:失眠者加合欢花、夜交藤、远志;性欲减退加菟丝子、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对精液异常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因患者寒湿偏盛,当慎用纯阴、柔润滋腻以及苦寒之品。
阴囊冷痛案
男,42岁,1999年2 月就诊。
患者平素常有凉风吹拂少腹之感。三月前因遭雨淋后,当日即咳嗽、流涕、头痛、恶寒,:阴囊及少腹部有冷感。经治:服用西药二天后,头痛、咳嗽消失,但阴囊与少腹冷感逐渐加重。近一月来阴囊收缩,寒凉作痛,遇寒更甚,热敷、火烤则减轻。患者痛苦至极,前来就诊。
刻见其舌质淡,苔白润;切其脉沉而弦。此乃寒侵厥阴经脉,阳气不能畅达肝脉所过之阴部,阴部失其温养而致阴囊收缩、冷痛诸证。治宜暖肝散寒,温经通脉。
处方:肉桂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12克、沉香5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台乌15克、枸杞20克、吴茱萸9克、生姜15克、淫羊藿12克、甘草3克水煎服,7剂,每日一剂。
二诊,阴囊冷痛减轻大半,原方加附片10克,继进二剂,诸证全消。其后症投当归四逆汤加良姜、吴茱萸,取其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以善后,再进三剂。追访年余未复发。
《山西中医》(阴痛)
女,39岁
患者3个月前,曾做人流术,当时窗口有风,下体受凉,未曾介意。术后出现阴部疼痛,活动受限。
当地卫生院以炎症治疗,予青霉素、链霉素注射,龙胆泻肝丸内服,蛇床子、苦参、川椒汤外洗无效,而来诊治。经检查,生殖系未查出明显病变。
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给予调整神经药物治疗亦无效。
患者因久治无效,阴痛时烦躁欲死,曾自杀未遂。经人介绍来求诊。
症见:体胖,面色㿠白,常感阴部畏寒,受凉则剧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气血不足,风寒入侵,寒滞肝脉,气机阻滞。
治法:暖肝散寒,行气止痛。
处方:暖肝煎加味
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乌药10克,沉香3克,茯苓10克,吴茱萸10克,干姜10克,附子(先煎)10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
1剂痛减,3剂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
经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所以阴痛与肝脉病变有关。患者术中气血受损,当风受寒,寒邪入侵肝脉,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暖肝煎中当归、枸杞子滋补肝肾;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小茴香散寒止痛;乌药、沉香行气止痛;茯苓渗湿健脾;干姜散寒和胃。诸药合用,温补肝肾以治本,行气散寒治其际,使下元得温,气滞得散,其痛自愈。
定时腹胀案
男,52岁
定时腹胀1年余。患者素体虚弱,1年前因劳累而出现夜间腹胀,初感腰胁酸胀,继而脐周及少腹 胀满明显,伴矢气频转,持续约1 小时后逐渐缓解。每晚定时发作,苦不堪言。多方求医无效,偶因伴头痛头晕,做脑电图检查发现脑电图异常,考虑腹型癫痫。抗癫痫治疗腹胀未缓解。
刻诊:面色苍白,畏寒,形体怠倦,小便清长,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弦无力。
证属寒滞肝脉。
治宜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方以暖肝煎加减:
当归10g,枸杞子10 g,茯苓10 g,小茴香15 g,肉桂10 g,乌药10 g,沉香(冲服)5 g,花椒10 g,生姜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药3剂后,患者腹胀减轻,守方又服12剂,经随访腹胀至今再未发作。
〔按〕
本例患者属寒滞肝脉之证。肝之经脉络于阴部,过少腹,分布两胁,肝脉挛急则出现两胁、少腹胀满,矢气频转;寒邪属阴,夜亦属阴,阴得阴助故腹胀每于夜 间发作。本例单腹胀而无腹痛,纯属寒凝气滞之证,故以暖肝煎加花椒以散寒行气、温通肝脉;因寒邪不甚,故未用辛温之附子;无血瘀之证,故未加活血化瘀之 品。药证合拍,如鼓应桴。
《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尿频)
43岁
自诉1年来尿频尿急,日20余次,每次小便量少、色清、无痛,曾到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检查提示尿道口狭窄,予抗菌消炎、利尿等西药治疗无效,又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及固肾缩泉中药数十帖,效亦不显,现除小便频数、心烦眠差外,余无不适,尿常规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数。
证属厥阴虚寒,疏泄失职所致。
治当以暖肝散寒、缓急涩尿为法。
药用暖肝煎化裁。
方药:台乌药6g,当归12g,枸杞子25g,肉桂4g(研末吞服),沉香3g(研末吞服),小茴香6g,茯苓15g,白芍30g,覆盆子20g,金樱子30g,桑螵蛸30g,郁金15g,甘草10g。2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后症状全部消除,小便恢复正常,1年后患者前证复发,仍以前方与之,随访未再复发。
附:尿频治疗一得→在尿频的临床治疗中,凡辨证与肝有关者,无论寒热虚实,笔者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多套入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且重用其量,芍药可用至60g,甘草可用到20g,往往收到异乎寻常的疗效。

- till next time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