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志清医案(一)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程志清,女,1947年10月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陆芷青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并曾师从魏长春、杨继荪等名医,1979年调入浙江中医学院,先后任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历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术上主张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临证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擅长诊治内科疑难杂病。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用益肾平肝、涤痰化瘀法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清心解毒定悸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利湿化痰、祛瘀补肾法治疗高脂血症的学术观点均已得到临床与实验的科学验证。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陆芷青内科精华评述》、《中医十大名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等学术专著6部,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项省部级课题,有6项成果获省、厅科技进步奖。“清心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获1999年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利湿化痰祛瘀补肾法对高脂血症作用研究'、'清心饮拆方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获1998年、2002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以来,在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16名获硕士学位,1名获博士学位。

一、柔肝软坚、健脾化痰、解毒祛瘀法治疗右胁癥积一例

吴某,男,59岁。

初诊:1988年9月24日。

主诉:右胁肿块17年,伴神疲乏力,纳呆气急半年余。

诊查:右胁肿块已有17年,半年来逐渐增大,伴神疲乏力,纳呆,多行走则感到气急,膝软。

查体:肝剑突下五指,表面不平,质硬,1988年9月10日,东阳人民医院B超提示肝区实质占位,呈结节状融合成团块型(3.1cm×3.3cm和7.3cm×3.5cm),浙医一院B超提示结节性肝癌。舌淡白苔白腻,舌边有青色瘀斑,脉细弦。

辨证:肝郁脾虚,痰瘀互结,毒邪内阻。

治法:柔肝软坚,健脾化痰,解毒祛瘀。

处方:当归9g 赤白芍15g 枸杞子12g 炙鳖甲30g(先) 半支莲30g 半边莲30g 茯苓皮12g 白英30g 石见穿30g 八月札12g 广地龙15g 郁金12g 生苡仁30g 生黄芪30g 潞党参15g 广木香9g 鸡内金9g 30剂

二诊:1988年11月24日。药后睡眠好转,食纳增加,精神略振,症情好转,肿块见小。上方加冬瓜子、皮各18g,20剂。

三诊:1989年3月7日。迭进柔肝软坚化痰祛瘀之剂,并嘱平日常服乌龟肉、鳖甲肉,症情好转,右胁下肿块亦见缩小,唯感乏力神疲多行则气急,舌红中裂,入夜口干,苔薄黄,脉细弦。再拟原法:

处方:路党参24g 生黄芪30g 白英30g 炙鳖甲30g(先) 半支莲30g 半边莲30g 玄参12g 石见穿30g 八月札12g 赤白芍15g(各)丹参30g 鸡内金12g 当归 9g 浙贝30g 生牡蛎(先煎)30g 瓜蒌皮9g

【按语】本案西医诊为肝癌,因患者体质较差不能接受化疗,遂就诊中医。证属肝郁脾虚,痰瘀互结,毒邪内阻,故以当归、赤白芍、枸杞子、炙鳖甲柔肝软坚,生苡仁、茯苓皮、生黄芪、潞党参健脾化痰、半支莲、半边莲、白英、石见穿、八月札、郁金解毒祛瘀,广地龙涤痰通络,广木香、鸡内金行气消积。服药1个月后诸症悉有好转,二诊加冬瓜子、皮化痰利湿。三诊舌转红加丹参以凉血活血,生牡蛎、玄参、浙贝、瓜蒌皮以软坚涤痰。前后服药100 剂,病情稳定,还能做些农活。1990年5月,胁痛又作,上方再进,加服蛇毒胶囊,胁痛止,因家境经济状况较差,遂停服中药,平时自采绞股蓝、半支莲、白英、白花蛇舌草煎水当茶饮,癥积虽见缩小,但仍存在。患者带瘤生存8载,直至1996年年底因干农活时不慎跌伤而病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