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铃芽之旅》的“门”:日本200年前的东京是怎样一番景象?

 LicorneUnique 2023-04-01 发布于广东

Hello, 我是 Kalsea

活在当下

   尽情享受这「浮世」

掉落的瓦砾、烧不尽的村落、摇摇欲坠的游轮和漫天的灰烬,时间永远定格在灾难将城市化为乌有的那一瞬间。

这是新海诚时隔三年的新作回归:《铃芽之旅》中一扇东京的“后门”被打开、铃芽为拯救草太而前往“往世”看到的景象,一个逝去的城市、一个城市旧时的模样。

跟随铃芽打开这道“门”,穿越回 200 多年前的日本看看,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看看东京还被唤作“江户”的那些年,看看江户时代歌川广重笔下的日本“浮世”。

成为歌川广重

01

1797 年,江户城(现东京都)一个没落的武士家庭迎来了新的生命,父母抱起这个男婴温柔地唤他“安藤重右卫门”。这是歌川广重的本名。

此刻,不知江户城是雾、是雪、是雨抑或是风起了,而婴孩的眼眸仅是充斥着对世界的憧憬、流转着窗外小城变幻的景色。此般景色,似在歌川广重的心里亦留下了烙印。

男孩人生的第一个十年转瞬即逝,歌川广重已成为 13 岁的少年,而他的父亲却匆匆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

不久,母亲也相继而去,留下歌川广重一人。

歌川广重在少年时期失去了双亲,花落又几转皆无法淡去对父母的思念。

四季又更迭,花落却无声。自幼喜爱绘画的歌川广重,将作画作为了自己的“树洞”、存放心事。

然而,歌川广重也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生计,于是他接替了父亲的职务,成为了消防组织的防火员。期间,歌川广重向学识绘画的前辈请教“狩野派”绘画技法。

日本艺术史中,不曾有任何其他家族性绘画流派可以如同“狩野派”一般支配一方文化如此之久,它自十五世纪晚期兴起一直延续至十九世纪中期。

日本 かのうは(狩野派)作品:“观枫图”屏风 / 16 世纪 / 狩野秀赖 / 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此作品被美誉“日本国宝”

· “狩野派”为日本画派中心。/ 日式屏风最为常见“狩野派”绘画。

· 对比上图可见中国宋代绘画用笔更为细腻

中国宋代作品:《千里江山图》卷 / 王希孟 /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狩野派”画风虽在题材和用墨技巧方面属于中国宋代绘画传统,但在实际表达方式上却是完全的日本风格,作风粗犷、线条明快

江户城中的少年,如今身处在歌川画派的“盛世”。

歌川广重一心想求学“歌川派”当红画师歌川丰国,他刻苦学习“狩野派”绘画技法的同时努力工作、攒下学费进入歌川丰国的门下。

“歌川派”人物作品 / 1857 / Utagawa Kunisada(歌川国贞 / 三代歌川丰国 / 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 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

然而,不久歌川广重便意识到自己恬静的个性,在拥有众多学生的歌川丰国门下无法得到更多指导机会。于是,他毅然转而投身歌川丰广门下

一天,歌川丰广找来了他,并依照浮世绘画派传统将“安藤重右卫门”的姓氏改为“歌川”,取自己画号中的“广”字与安藤重右卫门本名中的“重”字,为少年赐名“歌川广重”

少年这才真正地开启了浮世绘艺术生涯,成为歌川广重。期间,歌川广重几经尝试狂歌绘本、役者绘和美人绘,皆无法超越前人。

歌川广重人物作品

【右】后期团扇浮世绘插图。

《江户名所见立三光 · 柳岛星祭》/ 1856 绘制

【下】早期狂歌绘本插图。

直至歌川广重 30 多岁这年,他被授命随幕府官员上京向皇室进贡骏马和战刀,随同往返作画记录沿途风光。

他开始描绘起浓厚烟火气息的日本,每一笔都如承载着浓郁情感,“风景绘”或许才是歌川广重的心之所向

东海道之旅

02

1832 年的盛夏日。

江户城晨曦初起,照亮了这座小城的轮廓,只见熙熙攘攘的人们步履不停地穿梭在“日本桥”上。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にほんばし あさのけい(日本橋 朝之景)/ 1832-33 / 歌川広重

描绘了江户城(现东京)「日本桥」上的清晨。鱼贩背着一萝筐从鱼市買到的鱼去叫卖。

歌川广重便坐在桥的一端描绘着江户的清晨,他即将从这座桥开启旅途。

《东海道五十三次》记录了连接江户和京都的“东海道”上 53 个宿场(即驿站)的景象,由江户的“日本桥”出发扺达终点京都的“三条大桥”。

歌川广重随队伍沿着日本的河川前行,不知不觉已要途经第 13 座驿站。四面八方的人们伴着名叫“喜瀬川”的河流共同前往同一个目的地,放眼望去前方已有人群踏入了沼津的宿场。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ぬまづ  たそがれず(沼津 黄昏図)/ 1832-33 / 歌川広重

描绘了日本东海道上沼津(位于现静冈)一带的景象。驼有天狗图样背包的朝圣者、一对母子与一轮圆月衬托出落寞孤寂的心情。“朝圣者”即宗教信徒以旅行去朝圣。

走在月光如镜的夜幕下,抬头望满月已升上扫尽雾霾的蓝色中、躲藏在婆影沙沙的树从背后。朝圣者和一对母子步履蹒跚地踩在月光映亮的小径之上,前往落脚的旅馆。

《沼津 黄昏図》细节图 / 此幅作品为此系列唯一绘有月亮的浮世绘

画中的蓝靓色,曾被称为“广重蓝”风靡江户。途人的背影亦似与这抹纯净却深沉的蓝色产生共鸣,寂寥而感伤

时间悄逝,歌川广重扺达第 42 座驿站“宫”,这里正在举行“热田祭”。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みや  あつたしんじ(宮 熱田神事)/ 1832-33 / 歌川広重 / 描绘了日本东海道上宫(位于现名古屋)驿站的热闹景象。

热田神宫举办「热田祭」,即以两组男子赛马为主要活动内容

其中身穿红衫的一组男子,其服装饰有「有松绞染」。

神社的鸟居门“闯”入画面,如同站在歌川广重的视角观望着这场神道仪式的进行。一组男子身着蓝靛色日式服装,另一组男子则身穿红色附“有松绞染”的日式服装,正在赛马。

《宮 熱田神事》细节图 /「热田祭」逢年 5 月 5 日举行,而歌川広重“东海道之旅”为夏秋两季,故此幅作品推测为其根据史料想像绘制。

歌川广重还记录了沿途的日本名产。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なるみ  めいぶつありまつしぼり(鳴海 名物有松絞)/ 1832-33 / 歌川広重

描绘了日本东海道上鸣海(位于现名古屋)驿站的繁荣景象。时尚的贵族女子乘坐矮轿经过售卖鸣海名物「有松绞染」的商铺。

或是在稍作休憩之时一“品”草津的茶,搭配着软糯的红豆馅麻糬。后再度启程。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くさつ  めいぶつたてば(草津:名物立場)/ 1832-33 / 歌川広重

描绘了日本东海道上草津(隶属现关东地区)驿站的茶馆一景。茶馆女子正在制作草津名产「うばが餅」(即麻糬)。

京都的驿道,终于映入歌川广重的眼帘。

他眺望着远方的东山和屹立于半山之上的清水寺,心旷神怡。桥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桥下流淌而过的河川,扺达终点后在世间的喧嚣中找到了平和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之一 けいし  さんじょうおおはし(京師 三条大橋)/ 1832-33 / 歌川広重 / 京师即现京都。

《京師 三条大橋》细节图

歌川广重笔下日本每一景都令人感受到浓郁的日本文化和浓厚的情绪,《东海道五十三次》亦让他成为了当红的浮世绘画师

木曾街道之旅

03

1835 年,歌川广重对木曾街道旅途上的景象记录问世。

《木曾街道六十九次》由溪斋英泉与歌川广重共同创作。溪斋英泉更加侧重人物刻画,渲染浓厚的生活气息。歌川广重则更加注重风景的描绘而缩小人物在画面的比例,隐约透露出旅途中记挂家乡的空寂。

《木曾街道六十九次》系列 / 1835

此系列为木曾街道旅途上 69 座驿站景象记录。溪斋英泉创作其中 24 幅,由歌川広重完成后续 47 幅。此系列代表了歌川広重高产时期

【上】《熊谷宿 八丁堤ノ景》(现崎玉县熊谷市)/ 溪斋英泉

【下】《木曽海道六拾九次之内 上ヶ枩》(现长野县)/ 歌川広重

然而在歌川广重的画面中可以找到西方绘画的痕迹,即构图上以古典透视法完成再以层层晕染的色彩渲染氛围,与西方印象派绘画颇有相似

《洗马》则是此系列浮世绘的经典之作。驿站被称为“洗马”源起平安时期。武将木曾义重与家臣曾在此洗刷坐骑而得名。

浮世绘《木曾街道六十九次》系列作品之一 せば(Seba / 洗马)(洗马位于现长野县盐市)/ 19 世纪 / 歌川広重 / 曾于早期拍卖以 37,800 英镑成交

夜色阑珊,满月“交织”着薄云、星“垂”于旷野,运送薪柴的舟筏顺流而下,风刮起垂柳和芦苇伴着船夫前行。

日本浮世绘其中一个特点便是画面以平面呈现,即使歌川广重的浮世绘有西方绘画元素,但仍抹不去日本艺术平面化构图的痕迹。而浮世绘艺术亦以独特的构图捕获了西方艺术家的眼光

葛饰北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神奈川沖浪裏》/ 1831-33 / 近日拍卖以折合人民币 18,915,660 元高价成交,创下葛饰北斋浮世绘作品历史最高拍卖记录。/ 歌川広重浮世绘“游记”皆以葛饰北斋《富嶽三十六景》为灵感。

莫奈便十分爱好浮世绘艺术,他曾收藏歌川广重的《甲陽猿橋之図》。

莫奈收藏

《甲陽猿橋之図》

1841-1842

歌川広重

2017 年拍卖以 562,500 港元高价成交。

莫奈还曾在歌川广重的画中获得灵感,得以令他在自己的“法式花园”中“勾勒”出一丝日本风情。

日本桥 / 1899 / 莫奈 / 印象派风格 / 现存于 NGA(仿歌川広重《龜戶天神境內》)

梵高曾临摹过多幅歌川广重的浮世绘。

歌川广重的风景画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传递任何情感。

《龜戶梅屋舗》(属歌川広重《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

【左】1899 / 梵(凡)高 / 后印象派风格

【右】1856-58 / 歌川広重

他亦曾试图模仿歌川广重的“快笔触”,歌川广重作品中急促的线条动态地呈现出磅薄大雨倾泻的瞬间。

【左】雨中的桥 / 1887 / 梵高 / 后印象派风格 / 现存荷兰梵高博物馆

【右】大橋安宅夕立 / 1856-58 / 歌川広重 / 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

梵高完成了此幅作品后便写信给高更:「日本浮世绘的笔触如此之快,如同撒落的光。这便是日本人的风貌吧,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直接」。

而这些画作原型皆出自《名所江户百景》——歌川广重的“绝唱”。

最后的东京之旅

04

《名所江户百景》记录了歌川广重眼中的江户四季,也记录了歌川广重人生最后的时光。

浮世绘 めいしょえどひゃっけい(名所江戸百景)表纸目录 / 1856-1858 / 歌川広重

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月光、白雪、樱花和鲜红的枫叶。纵情歌唱,畅饮清酒,忘却现实困扰,摆脱眼前烦忧,不再灰心沮丧,如同一只空心的南瓜,漂浮于涓涓细流中。如此,便是所谓「浮世」。

浅井了意《浮世物语》· 江户时期

风和日丽的初夏,江户又多了几分色彩,家家户户都升起了高高低低的鲤鱼旗。

鲤鱼旗是日本夏季到来的象征。鲤鱼旗源于江户时期。逢年梅雨季,希望添男丁的武士家族便会用纸和布等材料描绘鲤鱼图案制作“鲤帜”,挂在门前,使之随风飘动以模仿鲤鱼游动。

浮世绘《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之一《水道橋駿河台》/ 1856-58 / 歌川広重 / 如今 こいのぼり(鲤鱼旗)已成为日本人迎接夏天的“仪式感”。

此时,歌川广重在构图上也有所创新。他将前景放大至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观者视角。歌川广重道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情感,更加沉浸于描绘活在当下、淡然观“浮世”的心态。

浮世绘《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之一《兩國花火》/ 1856-58 / 歌川広重 / 流露出淡看浮世之意味。/ “兩國花火”即逢年七月于东京隅田川沿岸举行的烟火大会:隅田川花火大会。其与东京湾大华火祭、神宫外苑花火大会并称为“东京三大烟火大会”。

不知觉又走完一个夏季,日本的花菖薄该开完了,那么“七夕祭”也就到了。

浮世绘《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之一《堀切之花菖蒲》/ 1856-58 / 歌川広重 / 日本 5-7 月是花菖薄的花季。画中即花菖薄。

“七夕祭”源起于江户时代一位名叫宫田玄介的寺子屋老师的突发奇想。寺子屋是江户时代让平民百姓子弟接受教育的民间私塾。在七夕夜,宫田玄介让私塾的孩子更换上浴衣、挂上写下心愿的纸条、手持纸灯笼外出派发七夕符。

浮世绘《名所江户百景》系列作品之一《市中繁榮七夕祭》/ 1856-58 / 歌川広重 / 家家户户在家门前挂上以日本纸与竹子制成的装饰(旧时为日本仙台“七夕祭”传统)。

同时等待着夏夜燃放起烟花、点亮整片夏空。“七夕祭”自此成为了日本的夏夜传统。

还有多少个四季看“浮世”?

1858 年,歌川广重完成了《名所江户百景》后便削发为僧、常居寺中。

歌川広重肖像(据悉是最后一幅肖像)/ 1858 年 / 三代歌川丰国(歌川国贞)笔

这一年还未走完,十月十二日,寺里的后院安静地落下一片又一片银杏叶。歌川广重提笔写下了一句诗

画笔留东路

将至西国游名所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歌川广重将他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爱永远留在了这片他绘下的“浮世”中,不曾带走。

从安藤重右卫门到歌川广重,他与画为伴走完一生,留下了 5000 多幅画。歌川广重的浓浓乡愁和对日本的爱意,被他描绘出形状,在影响西方印象派的同时亦得以令后世看到旧时的日本风貌,还有日本文化的源起和传承。

《铃芽之旅》中那扇东京的“后门”终被关上,旧日江户的人烟美好就留存在百年前歌川广重的一片「浮世」之中。

小编|Kalsea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

点击图片或标题阅读

以赫本为原型的“睡美人”公主,400年前在这里苏醒

征服世俗的不止她与达西,这对神仙眷侣才是爱情的真谛

德加的这位东方密友,笔下的唯美画境更让印象派大师痴迷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