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料长编的编写及注意事项

 千粟馆 2023-04-02 发布于甘肃
                                                  --在“《青岛市志》业务培训会”上的发言 山东省史志办省志处副编审 李天程
  一、何谓资料长编
  资料长编,亦称长编,新版《辞海》(2002年8月版)如此解释长编:历史资料的编排汇集,准备删订成书者。
  编写资料长编是北宋司马光首创的。他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先辑录有关资料,依次排列,并附考订,成为长编,然后再删订成书。
  我们所讲的长编,是指按志书篇目的要求,把搜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经过归类、筛选、整理、考订后,编排而成的系统化资料。
  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非常重视资料长编的编写,多次强调要认真编好资料长编。新一轮修志,更要借鉴首届修志的经验,重视资料长编的编写,努力编好资料长编。
  二、资料长编的特点
  (一)资料性。这是长编的基本属性。
  (二)可信性。一方面,长编所录入的资料都是经过认真考证的,必须是真实的;另一方面,长编还将暂时无法考证的资料通过加注释的方式同时录入,减少了主观成分,大大地提高了资料的可信性。
  (三)系统性。资料长编是将资料依据志书的篇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加以纂辑、整理的,其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各部分看似分散,实则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互相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四)全面性。资料长编体现了各类事物历史发展的完整轨迹、兴衰起伏的整个过程。
  三、搞好资料长编的意义
  资料经过分类整理,已经比较易于保管和检索,但仍是一批未经编纂的原始资料。为了完成编纂前的准备工作,还必须弄清现有资料究竟哪些用得上,哪些用不上,还缺少什么资料,等等。因此,编写资料长编十分必要。
  根据我省首届修志的实践经验,搞好资料长编是修志的关键一环,也是解决修志速度与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也许有的同志会问,是否每部分志都要编写资料长编?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编写资料长编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检查资料搜集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整理资料长编,可以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查盘点,按照篇目检查各章、节、目的资料占有情况,这样就能摸清资料的余缺,检查资料的深度和广度。
  整理长编资料,就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筛选、核实后,按志书篇目的编写单元(篇、章、节、目)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竖写的原则,以时为序,对资料进行系统编排,并一一注明出处。也就是要把分散的资料,按照篇目要求对号入座。只有将资料按篇目一一对号入座,才能看出资料收集是否完备、齐全和翔实,资料不足就要及时补救,这在客观上起着对资料进行大检查的作用。篇目的各个层次,就像是资料的座次,如果有空位,就说明资料不足;如果座无虚席,一般说标志着资料已经基本齐备。同时,通过编写长编,还可以发现和弥补资料工作的疏漏,并有助于鉴别资料的真伪。
  编写资料长编,是对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检查验收,既完善了资料,又消化了资料。
  (二)可为撰写志稿、查阅资料提供方便
  通过整理资料长编,可以把孤立的资料整合在一起,组合成基本定型的胚胎,写初稿时就可以在这个胚胎的基础上着意删削,避免一边编写一边寻找资料的麻烦,不致编写时再去找资料,打乱思路。这样既可以提高撰写效率,又能保证志书质量。
  通过编写资料长编,可以把分散的资料集中起来,使零碎的资料系统起来,并且通过筛选提炼,形成实用性强、可靠性大的资料储备。这样,就为资料使用者今后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条件。
  另外,修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成书时间比较长,中间很有可能遇到人员变动,有了资料长编,就可以克服机构人员变动带来的困难,使修志工作照常进行。 首届修志的经验也证明,凡是搞资料长编的,效果比不搞资料长编的好得多。
  (三)可为部门保留比志稿更丰富的资料
  通过整理资料长编,资料还保持着它的原始面貌,每份资料都注明了出处、收藏处和编号,对有争议的问题还作了考证说明。由于分门别类地理顺各种资料,使之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资料的长期保管和使用。这样,就便于审查和考证;如有遗漏偏差,也可以重新查阅,节省时间;后人如果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了解志书的形成过程。
  通过整理资料长编,不仅把入志资料全部编纂起来,而且也把背景资料、参考资料按篇目串联起来。这样,就使收集起来而又没有入志的资料得以保存。所以,资料长编比志书容纳的资料多,存史的作用比志书大,它解决了著述与资料保存的矛盾。有人把它比作“志书的第二种形式”,是很有道理的。省政府办公厅政权志办公室在编写《山东省志·政权志》过程中,编写出版了六本有关的长编资料《山东省政权大事记》、《山东省行政体制沿革》、《山东省历届政府施政》、《山东省权力机关》、《山东省人事行政》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省邮电管理局、省文化厅编写的解放区的战邮、文化等资料长编,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资料长编虽然不是志书,但是由于它比志书详细,而且每条资料都注明出处,很有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四)可为修志提供练笔实践的机会
  通过整理资料长编,可以为下一步编写初稿打下基础。首届修志的许多承编单位通过编写资料长编,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志书出版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如据资料长编编写的《山东省志·黄河志》、《山东省志·冶金工业志》、《山东省志·水利志》等部门志,就为修志编写初稿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首届修志工作搞得扎实的单位,都非常重视资料长编的编辑整理工作,志书的质量也比较高。在首届《山东省志》的编纂过程中,凡是对资料长编的编写和整理重视的承编单位,志书质量都比较好,有的编成了精品。许多获奖志书,如《山东省志·文物志》、《山东省志·金融志》、《山东省志·农业志》等,都在编写资料长编的过程中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有的承编单位由于对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重视不够,从初稿到评议稿和送审稿,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资料问题。如《共青团志》中的宣传工作一章中的“典型人物事迹”部分,由于缺乏系统整理长编资料,张海迪、徐建春、郝建秀、李登海的事迹,写成了人物传记,文字显得粗糙,后经过我们进行技术处理,才较为符合志书特点。
  正因为编写资料长编有以上这些好处,所以续修《山东省志》的各个分志都要编写资料长编。虽然编写资料长编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但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保证志书质量。因此,我们不能只图快而不顾质量。基础不扎实,快是危险的;不求质量,快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资料长编是由原始资料向志书过渡的桥梁。编写资料长编的过程,就是对散乱不系统的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过程,是编写者对原始资料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由原始资料向志书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
  四、资料长编类型
  资料长编,作为志书整个编纂过程的中间环节和过渡桥梁,它的灵活性和弹性幅度是很大的。它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汇集型。其原则和要求是:按照篇目及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始资料排比汇集,连缀成文,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宁失于繁,勿失于简。这种类型的长编,资料密集,排列有序,方法简便,比较适用于历史跨度不长,工作较为单一,业务量不大,原始资料不甚多的单位。
  (二)编辑型。是在丰富翔实的资料基础上,经过编者对资料的综合加工和概括提炼,按照志书的体例和篇目加以记述而形成的长编类型。资料的出处不在正文中一一注明,只在长编末尾注释。这种资料长编,在文字上经过加工,较为概括和精炼,已脱去资料的原始性,但仍保留资料的原貌。这种资料长编,实际上已是志稿的雏形,它与志书初稿只有篇幅上和写作精细程度上的差别。
  采用哪种方法,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来确定。
  五、编写资料长编的条件
  (一)资料搜集已达到一定数量。一般的说,掌握了各章、节、目的大部分入志资料后,即可以开始着手编写资料长编。对所缺的资料,可以采取边整理、边搜集的方法进行补充。
  (二)志书篇目已经多次修订。长编资料,是根据篇、章、节、目的顺序,以目为单元进行整理的。因此,对志书篇目要进行多次修订,使之符合科学性。如果篇目尚不完善,就很难进行资料长编的编写。
  (三)编写资料长编已有明确分工。最好采用“采编合一”的分工方法。即谁负责搜集的资料,就由谁整理资料长编。这样,就把搜集资料、考证核实资料、整理资料和编写资料长编,合为一体,分工明确,更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
  六、资料长编的编写步骤
  资料长编的编写步骤,主要包括:梳理资料、修订篇目、排列资料、编写长编等。
  (一)梳理资料。将收集来的资料,按篇目整理分类,然后按篇、章、节、目、子目的层次编号,注上篇、章、节、目的名称。有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篇目里找不到“位子”,可以按这些资料的性质,分门别类地将其划开,新立“门户”,安排“位子”。梳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充分占资料的过程。
  (二)修订篇目。修订篇目的过程,即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有些原订的章节目收不到资料,同时又出现有些收集来的资料在篇目中没有“座位”,这就需要修改原订的篇目。一般修订篇目时,将没有资料“归位”的章、节、目、子目删去;同时按新立“门户”的资料性质和志书整体设计原则要求,在有关的篇、章、节、目中增设章、节、目或子目。
  (三)排列资料。就是将篇目中章、节、目里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一般按资料形成的年代(年、月、日)顺序排列,或者将内容有因果关系的资料编在一起,表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要把分散的、彼此孤立的、横躺着的资料变成系统的、互相联系的、竖起来的长编,这就需要科学地排列资料。
     1.分类整理。即按确定的篇目设置,把全部资料都归入篇、章、节、目,并按资料的时间顺序排列好。
  2.是按需要筛选资料。把各篇章节目的同类资料,区别轻重主从,将必要的重要资料筛选出来。
  3.是鉴定校正。把筛选出来的必用资料,采取科学手段,逐个进行鉴定,发现问题随时校正,做到真实可靠。
  (四)编写长编。资料长编的编写,一般是在收集资料完毕后,按篇、章、节、目、子目的顺序,从头到尾编写,这种方式称顺序式。它的特点是编写出来的长编,文字顺畅,格调统一。也可先从比较容易或自己比较熟悉的章节整理编写,取得经验逐步完成,这种方式称为镶嵌式。在编写过程中,如遇到需要补充资料的地方,应留下空页,并注明需要补充的资料。若补充的资料在上卡资料中,应立即分卡转抄,如果在原始档案材料里,应即刻调档案材料上卡转抄,随即让上卡资料“归位”。
  当代修志,众手成志,为了做好长编的编写工作,一定要紧密配合,做好协调工作。
  1.做到明确分工。按篇目确定各执笔人的编写任务。为了确保质量,分工时应尽量做到采、编、写“三结合”,将同一章节的收集资料、编写长编、写作志稿三项工作集于一人之手。
  2.认真消化资料。把各自分工章节所涉及的资料,认真审读,做到“四明了”,即:数量多少、需用章节、轻重主从、存放卷号都了如指掌,并且做到运用自如。
  3.选择部分章节进行试写。即从整个长编分工中选定一人,或从每人分工中各选一段进行试写。大家评议,统一认识,统一要求。
  4.全面铺开总纂合成。按既定分工完成任务后,由主编或业务主要负责人进行总纂合成。
  在整理长编资料的过程中,要把使用过的资料和未使用的资料分离,并做好登记,以备修改资料长编时应用或作它用。对尚未使用的资料,千万不能废弃。以上工作结束后,编者还应当进行工作总结,从而提高编撰能力和业务水平,为修改资料长编、撰写初稿做准备。
  七、编写资料长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资料堆积,简单排列,缺乏深入的分析、系统的整理,文字上下的功夫不够,结果把长编搞成了资料汇编。
  (二)对历史内容记述不够全面。有的多是抄录文件通知,缺乏当时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记述。
  (三)行文体例不规范,文风不统一,有的像工作总结、专题报告、教科书、工程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