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经典古方,把湿气化得干干净净

 昵称44Gi8 2023-04-02 发布于辽宁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然而,如果体内水分过多,就会导致阳气无法释放,让人感到疲惫、全身沉重、头晕目眩和腹痛泄泻。这正是中医所说的湿气过重。

湿气的来源是脾胃。脾主导人体的运化过程,将气血津液输送到各个部位。当脾虚弱时,它对水湿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容易导致水湿内停。《黄帝内经》提到,所有湿气引发的肿胀都与脾有关。

因此,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仅仅祛湿而忽略健脾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今天薏仁为大家介绍一个古代医学泰斗张仲景开创的一个名为苓桂术甘汤的方子,这是一种祛湿的基础配方。后世祛湿的方子大多基于此方进行加减。

苓桂术甘汤的成分包括: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这个方子具有温热作用,适用于寒湿体质的人。如果咱们的舌头又胖又大,两侧有齿印,舌苔厚腻且呈白色,容易感到疲惫乏力,那么苓桂术甘汤就非常适合。

这个方治疗寒湿第一步是温阳。方中桂枝可强化心阳,一旦心阳旺盛,相当于唤起了人体的太阳。阳光可以驱散阴霾,如同阳光普照,立刻驱散山间的浓雾。桂枝可以将体内的水湿消散,然后通过毛孔排出。此外,桂枝具有温热作用,能给人体带来阳气,让人感到暖烘烘。原本因喜食寒凉而阴寒过盛的脾胃,在阳气的作用下逐渐恢复。

第二步是燥湿,白术是一种可从中药中找到的药材,能起到燥湿作用。白术的药性是向上运行,主要作用在中焦脾胃。它被视为健脾之药,因为土能制水。当乡间小路积水时,铺上一些干燥的泥土,能使道路迅速变得干燥。

第三步则是利湿。利湿就像是挖排水沟,将雨水导出田地,防止禾苗被寖泡。在人体中,排水沟是膀胱和三焦。膀胱是水的源头,三焦是水的溪流。能够同时通利膀胱和三焦的药材就是茯苓。中医很多时候都在调节水分,将水道调整好,人体也会变得舒适。

茯苓具有利湿作用,相当于疏通沟渠,然后从上至下,将人体多余的、无用的、乱窜的水分通过下焦以小便形式排出。岳美中教授利用茯苓的这一特性,常用它来治疗脱发。

有些脱发的原因是长时间久坐导致脾虚不运化,从而产生湿气。水湿在体内会四处乱窜,当它攻击头部时,头发就开始脱落。我们都知道花盆底部有一个孔,如果这个孔被堵住,花盆里多余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花根就可能会腐烂。

这时,可以用茯苓研成粉末,每天服用一些,利湿的同时还能健脾。水湿消散后,头发又会重新长出。虽然茯苓健脾的效果不如白术,但它的韧性不容小觑。它就像老牛耕地一样,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的脾胃,纠正我们的不足。正因为茯苓具有这种平和的性质,它成为了一种优秀的药食同源之物。慈禧太后的养生食疗中,第一位就是茯苓。

桂枝在上方驱散阳光,白术在中部补气健脾,茯苓在下方通水道。这三位大将齐心协力,将水湿打得溃不成军。然而,仅凭这些还不够,战斗还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援。正如古人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果后勤工作做不好,即使有强大的军队也难以取得胜利。

这时候,甘草这位智者便发挥了重要作用。炙甘草坐镇中焦,坚守脾胃这个重要后方。它既是军师,又是粮草官。一方面协调三位大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另一方面及时将粮草运送到各个部门。

总的来说,通过桂枝、白术、茯苓和甘草四味药的精妙搭配,医圣张仲景所开的苓桂术甘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驱除湿气的方法。这个处方在18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变,为后世治疗湿气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处方,结合自己的体质来驱除体内湿气,从而改善困重、头晕、腹痛泄泻等症状,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和舒适。同时,这个方子还能为我们的脾胃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