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练慢工出细活,拳动心静与道合!

 太极的秘密 2023-04-02 发布于江苏

——本篇文章节选自《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节选一:太极拳按照正确的练法要求是不用力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的那句话:“用意不用力”。但它又是有力的,且这种力很特殊,不是我们自己平时的用力习惯,所以练太极拳有“不许用力”一说。
不用力怎么又能有力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拿筷子想过怎么用力了吗?但是你不能说你没有力吧!而这种力的存在是在你很自然的、很放松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练太极拳时之所以要求始终做到一个字:“松”。就在于它练的是自然力。所以,拳谱中开篇就告诉我们习练的时候要:“提顶吊裆心中悬,两膀轻松力自然。”
节选二:这种独有的力是周身都松开了之后,它逐渐自然而然出来的一种力道。
在这种松开之下的基础上于匀缓中还要细细的体察身体的经气走向,筋骨的对位、对拉,这叫做体感。没有体感以及不正确的体感的练拳都入不得太极拳之三味,一辈子也就感受不到太极拳到底是怎么个与众不同。这里的关键就是匀缓二字。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太极拳要慢练。这个慢字诀也很重要。

节选三:练太极拳的过程就好像一位艺术家醉心于他的艺术品,通过精神、意志的专一的精雕细琢,也就必将太极拳这种武艺升华成了道艺,这就叫做“由武入道”。剑有剑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同理,拳也有拳道!
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妙的感受。练到了就能得到,谁练谁得,谁得谁知。所以,太极拳练到了,就犹如过去修道的人得道了一样。其实,真正的太极拳就是修道、修行的一个法门。把它局限在拳的概念上,不是拳小了,而是我们的心也就那么大了。心有多大,我们的拳就能练到多高。
节选四:练拳必须要能做到静。从一开始就要先让自己入静。先要心静,然后体才能静。心静不下来的原因就在于你的心里对师、对拳没有敬畏之心。只有心生敬畏,才能让心魔消退。能敬必静。
静是一种状态,练拳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保持这个状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功夫恰恰就体现在这份不容易上,也来自于这份不容易上。这种状态的保持在拳谱里就叫做:“一气呵成”“一以贯之”。
拳乃大道,非小术耳!这个大道不是云里雾里的神仙之道,而是踏踏实实,用心细琢,不取巧、不投机的精神专注之道。练拳就是做人,做人又犹如练拳。拳品如何,人品就如何。所以我们练的不是拳,而是做人的一生。

心法就是内里功夫运用之理法,不懂心法犹如在太极的大海上航行没有航海图,没有航海设备,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是走不远的。想要打破自己多年练太极遇到的瓶颈,进入更高层次的内功修炼,推荐购买这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一书在手,太极之路不再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