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δ112厥阴五气终气: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人乃舒,其病温厉。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4-03 发布于山东

厥阴之政的初至四气已参详完毕,本篇推文继续参详厥阴之政的五之气和终之气。

先附录原文如下: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一、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

厥阴之政五之气,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历经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湿气与阳明燥气互为中见之气,湿以润之,燥以干之。燥湿二气实际上乃为一体两面之气,湿去则燥来,燥去则湿来,彼胜则此衰、此胜则彼衰,太阴湿气加临阳明燥气,是以“燥胜更胜”。

燥湿二气更胜交织,时当秋之中晚与冬之初,本是阴气布政用事之时,燥湿二气又皆属阴,阴气其性沉降,是以“沉阴乃布”。沉阴布化则天气昏蒙,阳气不得舒。

二、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阴沉甚则气寒,凉、清、寒乃阴寒之气在定量分析上的程度之别。言地者求之位,阳明燥金五之气主位之时,气候本当以“凉”为令,今反以“寒”言者,必有天气导致之;言天者求之本,湿气本于太阴。湿不远寒,湿燥交织,是气候有凉甚之寒,寒气流行则侵袭人体而振寒。

燥湿更胜的同时,少阳相火在泉之气起用,燥、湿、热三气相博,阳热升上,阴寒降下,寒热相博,热胜则风行,风偏于温,风温行则不得言霜雪,而言之以雨,是为“风雨乃行”。

三、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

厥阴之政终之气,少阳相火在泉加临太阳寒水,历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个节气。附录厥阴之政五之气和终之气客主加临指示图如下:

司天在泉之气,司天为布政,在泉为司令,少阳相火在泉,少阳相火又名畏火,是以“畏火司令”。

客气少阳相火阳热之气暴烈而反侮主气太阳寒水阴寒之气,反侮而甚则言之以大,是以“阳气大化”。

四、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

阳气大化之气为生气、为长气、为柔气、为息气,阳气大化则阴气难以用事,气候温热,气候温热表现在物候上就是蛰虫当藏不藏而反见于陆,流水当冰不冰而反见流衍,地气当阳杀阴藏而反阳气升腾于外,草木得阳气则萌芽生发,此皆为反常气候影响下的反常之物候。

五、人乃舒,其病温厉

人本当居处周密,去寒就温,腠理密闭,无扰乎阳,今于反时之“阳气大化”,人身生阳之气随之同气共振,人气舒布于外,精气不得潜藏,《素问·金匮真言论》岐伯讲:“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精气不藏,今冬阳气大化,不待来春伏气化温,当下即可病温新感,天地邪戾之厉气亦可随之而流行,而致民病瘟厉,是为“其病温厉”。

厥阴之政的六气具体情况已参详完毕,明日开始参详厥阴之政的折郁、赞运、岁调等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