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大院,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它原是陕西远近闻名的唐家的私人宅院。该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历时43年方才完工,其规模宏伟,鼎盛时期共有院落87个,约2700多间房屋,内有戏楼、假山、花亭、鱼池等多种建筑,且所有门窗都以精美的图案花卉作装饰,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被称为“渭北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瑰宝”。 唐家大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但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富甲人家。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等13省50多个县,人称“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在清嘉庆年间,唐家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现在的豪华轿车)66辆,“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非常排场。 明清时期富甲们建造家族宅院由此诞生了一座又一座建筑大院。像山西的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等。 唐家这座宅院与这些山西古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蕴含的文化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古建筑。 说到唐家大院,就不得不介绍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到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也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 在清乾隆六十年,唐景忠还亲赴北京参加了乾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获乾隆皇帝恩赠官服、银牌、手杖、及御制七言律等。 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再加上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当时在旬邑、彬县、淳化等地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的佃农及牲畜,每年收取巨额地租。当时的唐家不仅在陕西财大气粗,拥有的财富在全国也能排上号。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家族,建造的宅院自是非常讲究,精工细作的。据悉,唐家自道光年间便开始建造,每天仅工作的铁匠、木匠、画匠、普工就有340多名,后增至3200多名,即便这样,耗时约43年才建好。而且建筑材料极为讲究,所有的木、石、砖结构,都是从几十里外的山中采购回来的;所有工匠都是省内外顶尖;每座房子都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全用石灰、糯米汁浇筑。一砖一石一木尽显尊贵与奢华。而且家中各种各样的摆设,都是花费巨资,千方百计购买或掠夺而来的。一些精美家具,多是用楠木和退光漆制作而成,经过100多年仍熠熠生辉。还有门窗梁柱上的精美雕刻,"八仙图"、"二十四孝"、"八骏马"以及"牡丹、梅竹、菊花、旱莲花"等多种雕刻图案,与整座建筑浑然一体,精美绝伦,堪称艺术佳作。 如今的唐家大院已被辟为唐家民俗博物馆,将陕西文化与古建筑文化相结合,向人们更全面地展现陕西千年的秦商文化,同时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