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④心肾阳虚 胸阳不振 刘某,80岁,2000年9月15日初诊(白露)。 病史:胸闷胸痛,心悸气短1年。今年5月份在某西医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放入2根支架,现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劳则加重,畏寒肢冷,腰膝疫痛,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爽。 检查:舌质黯红,苔根薄白腻,脉沉细,血压110/80mmHg, 心率72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低钝。 辨证:患者年逾古稀,肾阳不足,胸阳不振,则见胸闷胸痛,畏寒肢冷之症;心失所养,易发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夜寐欠安,劳则耗气,以致诸症加重;肾阳不足,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阳虚气机推动无力,大便不爽;舌质黯红,苔根部白腻,此为阳虚,痰浊必居其间,运化停滞之象。其病位在心肾。证属阳气不足,胸阳不展。 诊断:胸痹心痛。心肾阳虚,胸阳不振证;冠心病稳定型劳 累性心绞痛,冠脉支架术后。 治法:温补心肾,振奋胸阳。投《金匮要略》 桂枝汤合瓜菱 薤白白酒汤化裁。 处方: 桂枝10g、黄精10g、 石菖蒲10g、丹参30g 元胡10g、赤白芍各10g泽泻10g、郁金10g 全瓜萎30g、鹿角霜15g 西洋参3g、生芪15g 生杜仲10g*薤白10g 三七粉3g、当归10g 桑寄生10g、川楝子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偶感傍晚时心前区憋闷不适,用心痛舒喷雾剂舌下喷后,胸痛缓解,最多时每日发作2次。畏寒腰痠缓解,舌质黯红,苔根黄腻,脉滑。肾阳亏虚症状减轻,痰浊症状呈现,上方去桂枝、鹿角霜,加生苡仁、生牡蛎祛痰利湿,党参补气健脾,天麻平肝祛痰,再进20剂,心痛消失,偶有气短,步行快时感憋闷气短,轻有畏寒乏力,血压升为120/80mmHg,苔薄黄,脉沉细。加调补脾肾的女贞子、蛇床子、川断、仙鹤草和升提渗湿和胃的川芎、石韦、生山楂,心痛时加用心痛舒喷雾剂舌下喷含。 经随症加减治疗2年后,患者症状较前减轻,胸痛未曾发作,可做适量运动。停用汤剂,改服正心泰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杞菊地黄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未再复诊。 按语:沈师认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有肾阳不足。治疗重在调补肾之阴阳,关键在于温通开痹。张景岳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本案证属心肾阳虚,心脉失养,治疗用桂枝汤温通,加调补肾阳之药,如蛇床子、川断、鹿角霜温而不燥;生杜仲、桑寄生为阴阳双补之药;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通心肾之阳,加入益气固表养血的生芪、当归,黄精是从阴求阳的药物,且气阴双补。再佐以理气止痛之川楝子、元胡、菖蒲、郁金补而不滞。 配合经验用药西洋参、三七粉补益气血,活血止痛,是治疗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要药,而且可防止术后再栓。仙鹤草为补气圣药,瓜蒌薤白白酒汤为治疗痰浊壅塞的胸痹心痛经典方剂。野菊花、生苡仁清热祛痰,驱邪外出。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生山植、三七养血活血,而不破血,同时加川芎、石韦体现了升降理论,使清气上行,浊气下降,气机调畅。 冠脉支架术系西医治疗冠心病之新技术,但治标不治本,术后再栓的可能性较高,如辨证论治配以中药,则能防止再栓,这乃是中医药的优势,此案调治2年余未见复发,便是明证。 冠心病多用活血化瘀或补气活血之法,但专病专方容易影响疗效。沈师治疗冠心病,一是突出辨证论治;二是强调从痰论治。列举4案,体现其独特的新思路和提升疗效之策。 |
|
来自: 香菊书屋 > 《# 瓜蒌薤白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