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贤文化讲求“诚”,独立思考才有“诚”

 全好学 2023-04-03 发布于广东

格物致知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而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选自《传习录》121节

🍵   我们应当鼓励自己和孩童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学习需要有自己的深入细致研究和创见。“六经注我”的精神可以比“我注六经”的比重多一些。当然,师承衔接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告诉孩子尊重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并且要善于吸收其中的真理。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有些成人非常强调独立思考呢?这也是早期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下,让他们容易逆反而产生对权威者和老师的刻板印象,变成为了独立而独立。忠诚度和独立性的意识教育都是需要的。

《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能。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戒慎恐惧”,可能指敬畏上天本道,可能指所遇非礼言动,可能指自己无形的心思意念。这是“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的阶段。

认知和觉知是我们需要的两种“知”,意识活动是人所必然有的,否则就成了枯木死物,但我们“知”的明度和高度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要自我审查真正的发心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能只是故作姿态,“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人终究是要对得起自己,也终究是要独立面对种种世相和选择,为了被人评价好而客套、说谎、表里不一,就不是“诚”、不是“慎独”。大人的这些风格会传染给孩童,可叹亿万天真孩童以后变成了油腻中年,朴素世界变成名利场。

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的分辨,在现代教育很有意义,因为现代充满了大比重的霸道、利益、虚伪的信息,让普通人误以为这些就是做人的标准,就是成功之道。所以清醒、独立的家长当知道“端本澄源”。

您配合原书一起学习更佳,系列导读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