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工汉玉——徐州博物馆汉代精美玉器欣赏

 黄豆叶 2023-04-03 发布于安徽

徐州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汉墓出土玉器,有玉佩、玉璧、玉枕、玉衣等,数量众多,品质精美。

………………………………

S形龙玉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白玉质,为身体腾卷呈S 形的单体龙。以阴线、浮雕、局部透雕的技法雕刻龙首,细致传神。

文章图片1

S形龙玉佩

S形玉龙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类似的单体玉龙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5件,这种“S'形玉龙也仅见于西汉早期的王侯墓中。

文章图片2

S形玉龙佩

玉戈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青白玉质。戈体两面饰勾连云纹,援、胡下出廓透雕一行走的翼龙,戈内两面分别浅浮雕龙凤纹饰,是非实用性的礼兵器。整件玉戈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动物形象生动传神,堪称西汉玉雕艺术品种的上乘佳作。

文章图片3

玉戈

玉卮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以整玉制作,温润雅洁。器盖、器身以子母口扣合。通体雕刻勾连云纹。卮是汉代常用的酒器,而玉卮弥足珍贵,是皇室贵族喜爱的酒器,多在重要场合使用。此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文章图片4

玉卮

螭虎纹玉饰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白玉。玉饰上端透雕螭首,螭身蟠曲于方廓内。器体下端有短柄,柄面饰阴线兽面纹并有一圆孔,似为安装在某种柄杆上的装饰,应是楚王的礼仪用器。这件玉器造型别致,玉质优良,雕琢工艺精湛,实为汉代玉器中的精品。

文章图片5

螭虎纹玉饰

出廓大玉珩

徐州狮于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6

出廓大玉珩

出廓玉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7

出廓玉璧

双龙纹玉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8

双龙纹玉佩

镂雕玉饰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9

镂雕玉饰

出廓龙形玉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和田白玉制成,以前浮雕、透雕技法整体雕出S形龙,龙体丰腴,张口露齿身体饰以勾连涡纹,龙爪简化变形,龙尾呈凤尾状,这种龙头凤尾的造型在汉代非常罕见。龙的周围祥云缠绕,给人飞跃于天的感觉,整条龙威风凛凛,迸射出力量与气势,具有西汉早期玉龙的典型风格。

文章图片10

出廓龙形玉佩

双联玉管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两根同样的玉管并联而成,两端连接处各以前浮雕技法雕出一兽面纹。兽首双目圆睁,眉毛上卷,显得十分威严。玉管中空,一端封闭,琢磨精细。这件玉管做何用途,仍待研究。

文章图片11

双联玉管

双龙纹玉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造型为两条连体虬龙。龙身后部相连,巧妙的形成T形孔,用以穿系。汉代如此体量与形制的联体双龙玉佩并不多见。

文章图片12

双龙纹玉佩

玉冲牙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新疆和田青白玉制成,冲牙略呈半月形,整体造型为一尖尾虬龙,龙身上拱弯曲,方吻,巨口,口中有獠牙。体态舒展流畅,造型充满动感,庄重典雅,是玉冲牙中的精品。玉冲牙在汉代已经比较少见,一般见于组玉佩中。

文章图片13

玉冲牙

双龙珩形玉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白玉,边沿处有黄沁。两端透雕双龙首,中部正反面饰以勾连纹,玉佩整体造型别致,玉质优良,雕琢精湛,为汉代玉器中的精品。

文章图片14

双龙珩形玉佩

谷纹白玉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15

谷纹白玉珩

蒲纹白玉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16

蒲纹白玉珩

双龙首玉带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白玉,由一整块玉透雕出并联龙身。龙首以前浮雕技法雕刻,双目圆睁,眉毛上卷,额上延伸出双角,龙身正面阴刻勾连云纹背面光素无纹。整器设计巧妙,琢磨精细,是玉带钩之精品。

文章图片17

双龙首玉带钩

谷纹白玉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18

谷纹白玉璧

兽面纹青玉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19

兽面纹青玉璧

谷纹白玉璧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0

谷纹白玉璧

龙纹青玉璧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广州南越王墓、河北满城汉墓,都出土有和这件玉璧形制、纹饰非常相似的玉璧,应为楚王的殓尸玉璧。

文章图片21

龙纹青玉璧

蒲纹白玉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2

蒲纹白玉璧

谷纹白玉璧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3

谷纹白玉璧

谷纹青玉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4

谷纹青玉璧

玉兽首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青白玉,晶莹温润,高浮雕和透雕技法雕琢而成,是玉枕两端的组件。瑞兽阔鼻大口,长眉怒目,双角卷曲从耳后绕出,额部高浮雕冠状饰。

文章图片25

玉枕饰

玉枕饰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6

玉枕饰

凤鸟形玉饰件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7

凤鸟形玉饰件

玉觿(Xi)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28

玉觿

豹形石镇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青灰色大理石,豹与台座连为一体,双目圆睁,口微张,齿外露,双耳直竖,雄健而温顺,石镇采用圆雕技法,简洁凝练,概括传神。西汉贵族有驯养豹的习惯,豹是西汉墓葬中常见的形象。

文章图片29

豹形石镇

玉饰件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30

玉饰件

玉衣片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31

玉衣片

龙凤纹玉环

徐州东洞山楚王墓出土。环身以流云纹相互缠绕,透雕一龙、一凤、一貘及卷云纹,并以阴线刻画细部。此类玉环多在成组玉佩中使用,一般直径较小。

文章图片32

龙凤纹玉环

双龙珩形玉佩

徐州东洞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33

双龙珩形玉佩

鑲宝石铜瑟枘(rui)

徐州东洞山楚王后墓出土。

文章图片34

鑲宝石铜瑟枘

琉璃杯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文章图片35

琉璃杯

凤鸟螭纹玉剑珌(bi)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玉质晶莹温润,采用透雕、前浮雕和阴线刻纹等技法,饰以五只形态各异的螭龙和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剑珌一般都有浮雕和阴线纹饰,透雕纹饰的剑珌非常少见。

文章图片36

凤鸟螭纹玉剑珌

蟠龙纹玉佩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玉佩正反面透雕出缠绕盘曲的六条螭龙,左上部一龙首张口瞠目伸出体外,正中一龙口即为穿孔,构思奇巧。

文章图片37

蟠龙纹玉佩

韘形玉佩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韘是古代射箭时佩戴在大拇指上用于钩弦的用具,又称“心形玉佩”。由玉韘演化而来。

文章图片38

韘形玉佩

熊形玉镇

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玉熊采用圆雕和局部线雕相结合的手法,刻划生动传神。玉熊为玉镇的一种,用于镇座席,多以动物为模仿对象。

文章图片39

熊形玉镇

铺首形玉佩

徐州火山 “刘和”墓出土。造型为铺首衔环,此类玉佩饰在汉代玉器中较为少见。

文章图片40

玉铺首

“刘和”玉印

徐州火山 “刘和”墓出土。

文章图片41

“刘和”玉印

“王讳”双面玉印

徐州万寨一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42

“王讳”双面玉印

玉飞龙

徐州天齐山“刘犯”墓出土。整体造型为圆雕腾龙。龙回首,足变形做卷羽。由于没有边框与束缚,整体造型更显得强健有力,在汉代玉龙中非常少见。

文章图片43

玉飞龙

透雕凤形玉佩

徐州白云山石灰厂汉墓出土。暗红色料,片状。采用透雕与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透雕出凤首、尾与卷云纹的大体轮廓,再以阴线刻勾画出展翅立凤形象。技法娴熟随意,活泼灵动。

文章图片44

透雕凤形玉佩

龙形玉琀

徐州奎山塔汉墓出土。

文章图片45

龙形玉琀

璜形玉握

徐州后楼山一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46

璜形玉握

玉组佩

徐州韩山汉墓出土。墓主人生前佩戴之物,组玉佩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身份越高,组件越多,质地、工艺越精美。先秦时身份越高,玉佩越长,以至于玉佩的长短成为贵族地位尊卑的象征

文章图片47

玉组佩

“刘娙(xing)”玉面罩

徐州后楼山“刘娙”墓出土。西汉高等级贵族的丧葬用品,楚国贵族使用玉面罩非常普遍。

文章图片48

“刘娙”玉面罩

玉面罩

徐州子房山三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49

玉面罩

玉面罩

徐州天齐山“刘犯”墓出土。

文章图片50

玉面罩

玉面罩

徐州后楼山一号墓出土。

文章图片51

玉面罩

双层玉面罩

徐州小长山汉墓出土。

文章图片52

双层玉面罩

玉枕

徐州苏山头汉墓出土。

文章图片53

玉枕

镶玉漆枕

徐州后楼山汉墓出土。

文章图片54

镶玉漆枕

文章图片55

镶玉漆枕

鎏金铜龙架玉枕

徐州后楼山一号墓出土。由枕身和枕架两部分组成。铜枕架除镂空底框外全部鎏金,枕身玉片拼缝处以金箔貼饰。枕身正面有门形图案。

文章图片56

鎏金铜龙架玉枕

文章图片57

鎏金铜龙架玉枕

文章图片58

鎏金铜龙架玉枕

金缕玉衣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现存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金缕玉衣。

文章图片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