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该听取意见?什么时候该独断专行?这很考验智慧,搞不好就要掉坑里!

 扫地僧一一 2023-04-03 发布于江苏
【鸣谢】同读一本书,共饮一壶茶。本文由读史悟道战略合作伙伴梁父吟茶庄赞助发表。
梁父吟牌双井绿新茶上市,点击图片即刻预购⬇
图片
【材料】《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 太和元年 公元227年
初,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文帝少与之亲善,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长安,使承渊处。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译文】起初,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和太祖的女儿清河公主结了婚。
文帝年少时与他亲近友好,后来即帝位,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守长安,让他承接夏侯渊的防区。
诸葛亮将攻魏,与群臣商议策略,丞相司马魏延说:
“听说夏侯楙是魏帝的女婿,此人怯懦无谋。请给我五千精兵,带上五千人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谷后折向北方,不出十天,就可以抵达长安。
夏侯楙听到我突然到来,一定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粮仓和百姓逃散剩下的存粮,足以供给军食。
等到魏国在潼关以东集结起军队,还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可以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
诸葛亮认为这是危而不妥之计,不如安全的从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稳稳当当的取得陇右地区,有把握取胜而不会有失,所以不用魏延之计。
【解析】一、变量太多
如果被埋伏了怎么办?
子午谷说白了就是秦岭河流冲击而成的河谷,加以修缮成为小道,长六百六十里,地势险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的荔枝从四川进京,驿马走的就是这条路,每年飞骑驰进,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
当然,这是经过唐玄宗修缮后的结果。这样一条路,平时用或者商用还行,战时候使用,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按照魏延所说的,十日抵达长安,人都跑的半死,假如说曹军在途中设伏,以逸待劳,人困马乏的情况下很容易全军覆没。
比如说东晋时,桓温派司马勋从汉中出子午谷偷袭前秦,还未出谷就被前秦军队击败,直接导致桓温北伐的夭折,司马勋回来就被砍了。
《资治通鉴·》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
又比如说明末闯王高迎祥,率主力走子午谷,从四川入陕西,结果被明将孙传庭伏击,高迎祥部基本被歼灭,本人被俘。从此闯王名号属于李自成了。
如果夏侯楙不跑怎么办?
即使魏延侥幸能够率军顺利出子午谷,但攻克长安的前提,是建立在夏侯楙直接跑路的前提下的。
如果夏侯楙不仅不跑,还奋起抵抗,魏延又该怎么办?虽然说夏侯楙怯弱无能这是共识,但临阵逃跑这也未必。
他要是跑路了导致长安丢失,虽是宗亲,恐怕不死魏帝也难以服众,今亡亦死,奋力抵抗可能还有活路,逃跑未必能做出来。
如果御史、京兆尹奋力抵抗怎么办?
即使夏侯楙跑了,按照魏延的认识,跑了个怯懦无能的领导,下属不是更好统筹战场?没有了委员长空头手令,弟兄们打仗更有发挥空间了,这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对方坚壁清野怎么办?
即使前面都如魏延预料的一样,曹魏高官都四散跑路。但如果他们跑之前,把横门粮仓和百姓逃散剩下的存粮统统一把火烧了怎么办?
打仗有挑战性,放火的勇气还没有吗?如果他们不仅不跑路,反而坚守城池,坚壁清野该怎么办?到时候魏延的五千精兵吃啥?
这么多变量,无论哪一块出问题,都很麻烦。所以资治通鉴读史悟道敖让以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环节太多,看起来神勇无比,其实漏洞百出,很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这五千精兵肯定就很难回来了。
二、赌注太大
魏延一旦在长安方向失败,保底是五千精兵没有了。对于蜀汉来讲,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蜀汉刚刚经历了襄樊之败和夷陵之败,幽、徐、青、豫、荆各州积累的百战精兵基本死光。
本来蜀汉就没啥精兵了,再给魏延败掉五千,好不容易恢复一口气的蜀汉,会直接失去进攻能力。
而且这不仅仅是五千精兵的问题。
光凭魏延的五千人,在长安是翻不起多大浪的,五千人,守长安都不够,跟别提抢占潼关与武关,这两个关隘不封住,其实坐在长安也不过是等死。
魏延策略的成功,其实是需要诸葛亮率大军前来配合的,所以魏延说到时候咱们在长安会师。
而诸葛亮要二十日从斜谷道赶到长安,必然要放弃攻打沿途城池,虽然此时关中空虚,对蜀汉的后勤造不成什么威胁。
但只要曹魏的援军一到关中,后方会直接哗变的,到时候地方势力从西边杀过来,张郃率中央军从潼关杀过来,司马懿刚刚拿下孟达,率南边的军队从武关杀过来。
这是啥形势?四面楚歌,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后勤断绝,敌众我寡,等求救的消息传到江东,关中的蜀军早就死光了。
当然了,你魏延要是有韩白项的神勇,坐镇长安,就地补兵,就地筹粮,以战养战,按剑四顾,谁来谁死,那就当我啥都没说,都开挂成这样了还有啥可说的。
如果没有,那蜀汉的大部分军队,都会在长安被四面八方涌过来的魏军包了饺子,长安不是天水,大平原作战,铁骑蹙人,退路全无,诸葛亮率蜀汉主力死在长安,那成都方面可以直接投了。
这个赌注太大了,打赢了可以得到关中,打输了会输得干干净净,直接亡国。
三、并非良策
魏延的策略太激进太冒险了,恨不得一把全梭哈,这还是在明显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显然这并不是良策。
其实有更好的策略,那就是诸葛亮出天水的实践,比魏延出子午谷的策略强多了。
为什么资治通鉴读史悟道敖让认为,出天水比出子午谷强多了呢?
首先是稳,走祁山道出天水,比出子午谷更稳一些,进退有据,稳中求进,一旦拿下了天水,就不用从汉中运粮了,后勤难度锐减,这比魏延那样没多大把握的一把梭哈,要强的多。
其次是成长性,诸葛亮是181年生的,现在是227年,丞相年龄不过四十六,还有很多时间。
同时现在的诸葛丞相,在能力上,说实在的还没指挥过什么大仗硬仗,一直都是干后勤内政,在军事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再加上诸葛丞相是个学习天赋极高的人,非常善于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成长性来说,这个时候是不宜梭哈的,或者说不是最好的梭哈时机。
诸葛亮这个时候虽然参与过赤壁之战、成都之战、独立指挥过南中之战,但毕竟没太多的大兵团实操经验,更没在关中打过仗,魏延让诸葛亮这个时候直接怼到长安去,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说白了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梭哈时机,诸葛丞相还有很高的成长性,一颗好参,还没长成就急着拔来吃,岂不可惜!所以说,一伐,主要还是求稳,以历练,以刷经验为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从祁山道进攻天水,而不是进攻长安。其实只要掌握了天水,凉州、西域很快就非曹魏所有了。
那么,在经济上,蜀汉就成了一个外循环的政权,蜀汉的各类茶叶、丝绸等等各种商品都可以远销各国。而此消彼长,曹魏将失去丝绸之路,彻底沦为一个封闭的内循环国家。
长期以往,国力就会产生一个此消彼长的逆反。有了贸易优势,蜀汉和曹魏长期做斗争的劣势就减缓了。
其次,在军事上,取得了天水意味着很快能控制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则控制了优秀的军马和兵源地。有了优势的战马和兵源地,再东出攻占关中、关东,这个时候蜀汉的大平原作战能力就不输曹魏了,更容易取得成功。
最后是战略上,天水离汉中虽远,但离曹魏腹地更远,诸葛亮的补给线长,其实曹魏如果在陇右没有物资,从洛阳补充军资,补给线更长。
打天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疲敌方式。天水远离曹魏政治经济中心,而长安近。打天水,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曹魏方面的人力物力,达到疲敌的效果。
为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曹魏雍凉数州空虚不已?都是被诸葛亮把资源给耗掉了呀。
耗掉了本地资源,那么这个时候曹魏就无法以雍凉为跳板进攻蜀汉,要进攻蜀汉,粮草物资等物都必须从关东运来,这样一来,后勤无限拉长,进攻难度自然就几何级增长。
同时,蜀汉防御曹魏,也就更加轻松了,所以说,进攻天水,其实是个攻守兼备的选项。
搞得好,上能接管雍凉,利益上不封顶。搞得一般,诸葛亮也能刷经验成长;进攻失利,也能安全的退回来,达到疲敌自保,减轻蜀汉防御压力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魏延子午谷奇袭的建议,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或者说有更好的选择。
那么,魏延为什么坚持子午谷奇谋呢?
这其实不是他没想到,而是他想冒险,公司是员工的,业绩是自己的,哪怕有十分之一的几率,我要是能在子午谷搞出个大新闻,那就扬名立万了。
说白了,魏延虽然能力较强,但资历不高,他不想按部就班,更在费祎、杨仪这些人后面论资排辈,论资排辈魏延就是条咸鱼。
魏延要弯道超车,而子午谷,就是他的新赛道,他当然想开辟以自己为主的新赛道,扬名立万在此一举,魏延他太想进步了!
这就是作为员工的魏延,和作为领导者诸葛亮之间的差距,立场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有时候别人的意见是要听取的,有些时候却不能。就好像魏延一样,他的意见肯定是不能听的,他的立场很多时候并不完全和诸葛亮一致。什么时候该听意见,什么时候该独断专行,这是一种智慧。
诸葛亮要对全局负有领导责任,而魏延主要是考虑怎么建立赫赫战功。险?险就对了,不险怎么突出我大魏延的能耐?
(全文完)您的点赞三连是我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鸣谢】同读一本书,共饮一壶茶。本文由读史悟道战略合作伙伴梁父吟茶庄赞助发表,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