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入门:胃在人体的作用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中、西医对胃的认识基本相通,都认为其与人体的饮食消化、营养吸收、废料排出等有密切关系,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系统。

胃的形状和位置

胃位于膈下,上连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四分之三在左肋下,四分之一在右腹上,卧于胸腹,大弯向右肩方向,略呈粗大的C字。

胃似一个橡皮球,其形状和大小随纳入物的多少而变化,吃饱时约容纳3000毫升左右。胃上连食管的口叫贲门,下连十二指肠的口叫幽门,上半部粗大,下半部较小,若长期饥饿胃可缩成管状。食物和水液经食管下行入胃,在胃内与消化液混合,经过初步熟腐消化后,慢慢下行至十二指肠再入小肠。

中医将胃又称为胃脘,分为上脘、中脘和下脘三部分:
  • 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
  • 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
  • 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贲门上接食道,幽门下接小肠,为饮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
胃与脾同居中焦,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胃的功能

  • 西医的胃

西医认为胃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消化是饮食物在消化道,即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生理过程。

胃是食物的贮运场和加工厂,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

经过口腔粗加工后的食物进入胃,经过胃的蠕动搅拌和混合,加上胃分泌的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变成粥状的混合物,以利于肠道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机械性消化是通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饮食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生理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唾液腺、食管腺、胃腺、肠腺、肝和胰等消化腺分泌的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大肠液等消化液将饮食物消化的生理过程。
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分解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进一步吸收。一般来说,淀粉在口腔淀粉酶的作用下消化。
食物在胃初步消化之后又进入小肠,在小肠蠕动及肠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共同作用下,将糖、蛋白质及脂肪完全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合成的,经过胆道排入小肠,能促进脂肪类的消化

中医的胃

中医常将胃和脾连在一起,认为脾胃在饮食消化、营养吸收、废料排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中医认为胃的功能主要是主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主受纳

指胃有接受、容纳饮食及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的过程,称之为受纳,故胃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之海也”(《灵枢·玉版》)。“胃司受纳,故为五谷之府”(《类经·藏象类》)。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必须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功能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消化功能的基础。
倘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之受纳功能,则可见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胃主受纳功能之强弱,取决于胃气之盛衰,反映于能食与不能食,能食则胃之受纳功能强,不能食则胃之受纳功能弱。

胃主腐熟

胃主腐熟,指胃对饮食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难经·三十一难》)。胃接受由口摄入的饮食物并使其短暂停留,以进行初步消化,依靠胃之腐熟作用,将水谷变成食糜。饮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营养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倘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之腐熟功能,则可见胃脘疼痛、嗳腐食臭等食滞胃脘之候。

胃的腐熟功能需要脾阳和胃阳促进胃的蠕动,还需有胃阴的润泽。
胃火旺盛即胃的功能病理性亢奋,出现善食易饥或胃中灼痛、口苦口臭等症状;胃阳不足即胃的功能不足,同时有内寒,则出现食欲不振、胃脘饱胀、胃脘冷痛等症状;胃阴不足即濡养胃的体液不足,同时内有虚热,则出现胃部隐痛、口咽干燥、喜冷饮冷食等症状。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才能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气血,运送到全身,供应机体的需要。
脾或胃无论哪一方面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消化吸收而产生相应的病证。例如,胃纳反常可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多食易饥等症状,而脾运失调则表现为食后腹胀、大便稀溏等现象。
如《注解伤寒论》所谓:“脾,坤土也。坤助胃气消腐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脾胃密切合作,“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景岳全书·饮食》),才能顺利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以化生气血津液,为全身脏腑组织提供营养。因此,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人自出生后,营养物质的来源取决于“胃气”之强弱。“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所谓胃气,其含义有三:
  1. 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与腐熟水谷,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等功能和特性,统称为胃气。由于胃气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机体的营养来源,因此,胃气之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存亡,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临床施治时,须时刻注意保养胃气。

  2. 指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即脉有从容和缓之象。由于脾胃具有消化饮食物,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重要作用,而水谷精微又是通过经脉输送的,所以胃气之盛衰有无,可以从脉象表现出来。临床上有胃气之脉以和缓有力,不快不慢为其特点。

  3. 泛指人体的精气。“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气可表现在食欲、舌苔、脉象、面色等方面。一般以食欲如常,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象从容和缓、不快不慢,称之为有胃气。
临床上,往往以胃气之强弱作为判断疾病轻重与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疗上注重保养胃气,实际上是保护脾胃的功能。
倘若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失常,则可见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腐吞酸、消谷善饥等症;若胃气大伤,甚则胃气败绝,则饮食难进,预后较差,生命垂危。

胃气主降

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而言。
《医学入门·脏腑》:
“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下口,传入于小肠上口”。
胃主通降,指胃的功能特点以通畅下降为主。胃将受纳而来的饮食物,经胃之腐熟,经初步消化,下降传送于小肠,并使小肠和大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以传送糟粕,这就是胃气主降的功能。
如《素问·五脏别论》“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灵枢·平人绝谷》:“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
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中医学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胃的通降作用,实际上还包括小肠、大肠的传化功能。
胃气主降需与脾气主升相互配合。脾气升则强健,胃气降则和安,脾升胃降可保证饮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泄,因此维持脾胃升降的正常功能,在调理消化系统疾病中是十分重要的。
胃之通降是降浊,而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若胃失通降,则可见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症,或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还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产生腹胀、便秘等症状;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出现头昏目眩、泄泻、脱肛和内脏下垂等病证。
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胃气不降,不仅直接导致中焦不和,影响六腑的通降,甚至影响全身的气机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此外,胃具有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源于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即“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素问·天元纪大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胃以阳体而合阴精,阴精则降”(《四圣心源》),胃气下降必赖胃阴的濡养;
  • 胃之喜润恶燥与脾之喜燥恶湿,阴阳互济,从而保证了脾升胃降的动态平衡。
声明:本图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进行转载属侵权行为,本人将予以投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