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清朝人口一年生多少死多少?刘墉:生1死12,乾隆哑口无言

 liuhuirong 2023-04-04 发布于湖北

(刘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诸城县志》

古代读书人都喜欢当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便是最好的体现。然而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商和应变能力,在皇帝身边办事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

不过,有些官员凭着自己的智慧总能化解危机,乾隆时期刘墉就凭借自己的机智,化解了一次皇帝的刁难甚至让皇帝哑口无言。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浓墨宰相刘墉

与清朝有关的影视剧很多,其中乾隆皇帝与大臣之间发生的故事,更是成为了文艺工作者们乐此不疲的选题。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电视剧就带火了纪晓岚、和珅这两位官员。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上映,随即便风靡了大江南北,它讲得是清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官员刘墉的故事。

《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有这样一句歌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在和珅这个大贪官衬托之下,这句歌词体现出了刘墉一心为民的浩然正气。或许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吧,关中对于刘墉有两个最大的误解,一个是宰相另一个是“罗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胡惟庸案后,为了防止丞相这一职位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统治,便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

清军入关后,沿袭了明朝绝大部分制度,自然也没有宰相的职位设置。

既然如此,刘墉“宰相”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其实宰相是一个统称,它包括的职位有很多,六部的一把手若是兼职大学士都可以称之为宰相,而丞相只是宰相的一个职位而已。

乾隆年间、嘉庆二年,刘墉被授予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一职,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宰相。

因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随即便设立了大学士制度承担宰相的责任却没有给权力,所以名义上它被称之为宰相。

刘墉本人在朝廷上一度做到了一品官员的位置,所以后人称其为“宰相”合情合理。另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刘墉的“罗锅”,其实他并不是罗锅。

刘墉父辈世代做官,父亲是大学士刘统勋,乾隆皇帝对于他十分倚重,祖父也是进士视出身。

受祖上的影响,刘墉本人通过科举进入朝堂,乾隆16年考中了进士,考取的名次也不低。从此之后,刘墉便开始了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为官生涯。

起初他担任的翰林院编修,并不负责具体的工作,熬了五年刘墉才获得了去安徽担任学政的机会。

此后他又在江苏、太原和陕西等地任职,曾经做到了陕西按察使,只有在1773年刘墉的父亲去世,为了给父亲守孝才回家三年,之后回京担任了内阁学士。

乾隆皇帝还曾将刘墉调至江苏、湖南两地担任官职,但任职只有四年的时间。

随后他便被调入京城担任察院左都御史,一路坐到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职位。

繁重的工作也压的他背部弯曲,才有了“罗锅”一个称谓,这个称谓并不是贬义而是褒义。

刘墉巧答皇帝问题

相比较而言,刘墉本人的能力虽然很强,但人们对他感兴趣的还是诸多的趣味故事。刘墉才思敏捷、情商颇高,与乾隆皇帝一次又一次机智的问答中,留下了很多传奇名场面。

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经常心血来潮会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万一应对失误或者说错一句话、一个字,都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朝廷的官员在面对一些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既不能胡编乱造又得哄的皇帝开心,这似乎成为了清朝官场上的一个定律,刘墉就曾遇到过乾隆的刁钻问题。

有一次乾隆与刘墉聊天,皇帝突发奇想问了刘墉一个问题:

“大清每年多少人出生?多少人去世?”

这个问题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问大清国每年的人口增长,然而刘墉担任的是吏部尚书,主管的官员任免事情,与人口相关的问题归户部管。

如果刘墉照实说,肯定会让皇帝觉得他只管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没有真心为朝廷着想。

自己胡乱编造一个数字就是欺君之罪,公然欺骗皇帝别说自己的脑袋不保不住,恐怕家里人都得受牵连。

乾隆皇帝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刁难大才子刘墉。不过,让乾隆皇帝没想到的是刘墉片刻功夫就给出了答案,当时他是这样说地:

“我大清国生1死12。”

起初乾隆皇帝听到这个答案十分生气,因为清朝正是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刘墉的这一数据明显是在造假。然而,在听到刘墉的解释之后,他变得哑口无言。

清朝人口大爆炸增长

刘墉说清朝的人口“生1死12”,意思就是每一年生1个人死12个人,这么一算清朝人口是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现实是清朝正处于我国封建时代人口最高峰,特别是从康熙24年开始一直到乾隆后期,将近一个世纪清朝人口翻了一倍。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个词“人矿”,现在看这个词有点夸张,但在古代人口多就意味着一定是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的。

清朝之前,由于战争、疾病、瘟疫等等各种原因,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呈曲线波动状态、有高有低,从清朝开始人口是呈斜线式的增长。

根据朝廷的统计,清朝初年人口只有7000万,到了乾隆后期人口已经到达了两亿,这与康熙皇帝废除“人丁税”有很大的关系。

百姓生孩子没有压力了,于是大清迎来一波又一波婴儿潮,就这样从嘉庆皇帝开始一直到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之际,清朝的总人口又从2亿直接翻到了4亿多。

古人认为多子多福,很显然皇帝也这么认为,普通百姓只有条件好了才愿意多生孩子。自己统治下人口增加,百姓安居乐业,试问哪个皇帝不开心。

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乾隆皇帝带着众人出访的时候,紫薇为了哄乾隆开心告诉他民间流传一句话:

“国有乾隆,谷不生虫。”

这马屁简直拍到了乾隆的心坎里,反观刘墉回答的问题,显然是下了乾隆皇帝的脸面。

随即刘墉继续解释道,这里指的“生1”是指当年的属相,不论这一年出生多少人都是一个属相。

“死12”的意思就是指,当年死亡的人年纪不同,却都在十二生肖之内。虽然刘墉的解释有点狡辩的意味,但乾隆皇帝还是被刘墉的机智回答怼得哑口无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墉确实智商、情商都很高,短时间内能想到这种几乎挑不出毛病,又不会得罪皇上的答案,难怪他会一路高升,从一个翰林编修边修最终做到了吏部尚书。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