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一部由吉林市评剧团编演的剧目进京演出,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在历史上,吉林市的京剧团、评剧团、话剧团、曲艺团都是在国内具有一定名气和影响力的文艺团体。这些单位大多成立于五十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后,仍不断推陈出新,向广大观众提供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这其中,由吉林市评剧团创作的现代戏邻居》堪称光彩斐然:不仅在1980年9月吉林省现代戏剧目汇演中获创作、导演、表演、美术设计、音乐唱腔等多项奖,还在多地连续演出数百场,后来甚至被拍摄成电影《邻里风波》在全国发行。

1980年,由吉林市戏剧创作室编剧李广会、孟宪礼等人创作的八场现代喜剧《邻居》在省现代戏剧目汇演中大放异彩,随后在吉林、沈阳、天津等地连续演出202场,开创了吉林市自编剧目演出场次和被外省市移植演出的最高纪录。1982年4月15日,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吉林市评剧团携《邻居》赴京汇报演出,在众多精品演出剧目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因社会反响强烈,6月2日经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批准,剧组应邀进入中南海为中直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精彩演出,开创了外地评剧团进中南海演出的先例(中南海演出的时间,《吉林市文化志》记载为5月)。

在京的56天,吉林市评剧团先后演出52场,令首都各界“引起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巨大轰动”,就连“半身瘫痪很少出门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先后两次由人背扶着专程观看《邻居》,还破例与丈夫吴祖光先生双双参加全国剧协为《邻居》举行的座谈会,亲自撰写文章,为评剧出了一台好戏而感到非常欣慰”。因此,《邻居》剧组进京演出在吉林市文艺发展历史上,可谓石破天惊般的大事。更为这个1953年成立于吉林市的剧团(原为吉林省评剧团,1954年移交吉林市,改称吉林市评剧团)赢得了空前绝后的荣光。

《邻居》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栋新建成的宿舍大楼里。同一单元一层楼的三家住户从纠纷到和解的啼笑过程。故事的主角是住在202号人称"铁辣椒"的叶丽霄。这个人既自私自利又蛮不讲理,不仅在分摊电费时贪小便宜,还让儿子在家里整宿制作结婚用的家具,噪音搞得邻居无法休息。对自己的行径霄不仅大言不惭,还对前来理论的邻居恶言相向。好在恶人自有恶人磨,未来儿媳曲线美因彩礼不能得到满足,不仅与叶丽霄儿子告吹,还把铁辣椒气得生病住院。而此时邻居不计前嫌,对叶丽霄照顾有加,终于让叶丽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与邻居们化敌为友。

在文革之后,神州大地树新风、说新事的大背景下,评剧《邻居》以极接地气的喜剧形式顺应了时代长风。而反复推敲的剧本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更让这个剧目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

作为集体创作的作品,每位创作员本身就可谓故事多多。比如担任该剧编剧之一的孟宪礼毕业于吉林铁中,因文革未能升学,转而到永吉县土城子插队落户。由于自幼生活在文艺气息非常浓郁的前进剧场(市曲艺团)和江城剧场附近,得益于环境熏陶和个人天赋,孟宪礼对文艺创作十分热爱。下乡期间,他不断从民间汲取“营养”,始终坚持业余文艺创作,并因出色的才干被抽调到永吉县文工团担任专职编剧。文革结束后,他又担任了吉林市戏剧创作室编剧。可以说诙谐幽默、兼顾传统与现代艺术魅力的《邻居》剧本,与孟宪礼多年留心观察生活、辗转城乡积淀的丰富人生阅历关系紧密。

再好的剧本也离不开高水平的表演。作为《邻居》一剧的主角,叶丽霄由吉林市著名评剧旦角演员张桂秋扮演。张桂秋的嗓音细腻圆润,演唱刚柔兼备,音色明亮。通过高超的行腔运调,以及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张桂秋把叶丽霄这个飞扬跋扈且自私自利的形象塑造得格外鲜明。尤其是她这个东北人竟能熟练驾驭唐山口音,表演过程中“常言道人善有人欺”唱得霸气十足,“想当初”又唱得委婉低回,加之对其他剧种唱腔的借鉴,使得她所展示出的艺术特色令观众耳目一新。

精良的剧本、优秀的演员助推了评剧《邻居》在国内的成功。以至于有业内人士评价:文革之后的评剧现代戏中,中国评剧院的《弄假成真》、吉林评剧团的《邻居》、天津评剧院的《闺女大了》以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堪称八十年代初的三大评剧艺术精品。

由于社会反响巨大,1983年,中央新解纪录电影制片厂以现代评剧《邻居》为蓝本,改编、摄制了戏曲片《邻里风波》。9月影片《邻里风波》 首映式在吉林市的吉林剧场举行。随后影片在全国公映。鉴于这一作品取得的良好社会影响,1983年吉林市政府为《邻居》剧组荣记集体一等功。

时光流逝,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年轻的市民已不知道当年那出名叫《邻居》的评剧,在社会上取得了多么大的轰动效应。甚至当年在国内叱咤一时的市评剧团也与京剧团、曲艺团、话剧团一起,隐于历史大潮。近几十年,反倒是吉林市歌舞团为吉林市扛起扬名国内的文艺大旗。于是,在追忆几十年前吉林市文艺界的辉煌成绩时,也不知是应该为消失的唏嘘感慨,还是应该为尚拥有的悄悄庆幸……

了解更多吉林往事,欢迎点击下方文章链接:

单出头、双调、拉场戏:看传统二人转,先懂得几个术语

岁月低回醒木声:吉林城内的一些说评书往事

图片取自《吉林市文化志》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