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电治疗参数调整,到底看皮肤反应or疼痛反应?

 新用户0753Ruur 2023-04-04 发布于山东

光电类设备的治疗,既有无创类的光子嫩肤,可以很好的改善肤质;也有创类的调Q激光、皮秒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疾病。那么,针对不同适应症的选择,临床工作者最关心的是找到适宜的能量参数,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可是,在操作过程中,能量参数的调整,到底是看求美者的耐受度,比如疼痛反应;还是看治疗的皮肤反应,比如红斑、色素颜色等。因为临床也不乏会遇到,操作后患者反馈不怎么痛,但皮肤反应很重,这种情况下是否要去调整能量,达到患者有感受,还是以视觉为准,看患者皮肤终点反应?这其中到底要怎么衡量?

图片

本文根据卢忠教授在《全联王牌老师聊医美术后并发症》直播中的回答,做一个简要科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光电治疗参数调整

到底看皮肤反应or疼痛反应?

这种情况要具体分析用什么设备,治疗什么适应症。比如调Q激光、皮秒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疾病,或者燃料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即刻就能看出皮肤反应,这种情况是以皮肤反应为准。但有些仪器治疗也看不出即刻反应,比如光子嫩肤或脱毛,往往是先瞬间感到疼痛,之后才会出现红斑反应。

所以,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不怎么痛,但术后皮肤反应较重,像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光子嫩肤治疗中,大多数人群的基本痛觉就能反映出能量强度与状态

因此,治疗过程中不怕疼,皮肤反应却很重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这两种人身上:皮肤肤色很深或者敏感性皮肤的人。针对这两种情况,在治疗前要有自己的预判,如果皮肤肤色很深,能量尽可能温和,疼痛是治疗的主要指标,后续再仔细观察接下来的皮肤反应。如果是敏感性皮肤,指皮肤的状态非常敏感,有痛、痒、热等表现,看得出来皮肤比较红或偏薄,这种情况一开始就要采用温和的能量,才能较好的防止接下来的反应。

光子与激光治疗

能量参数设置及把控技巧

▷ 光子治疗参数设置与把控技巧

强脉冲光子嫩肤技术的特点是可以在单一过程中同步进行嫩肤护理和治疗多种皮肤病,如皮肤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光老化引起的皮肤纹理结构改变性疾病。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其波长和能量参数的选择均不同。

图片

有学者对强脉冲光子嫩肤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的研究276例患者,操作前先在耳前皮肤做光斑试验, 以皮肤出现轻微潮红为有效光斑指标, 色素和血管性疾病治疗选用波长560nm的治疗头,选用双脉冲,脉宽分别为2.8~4.0ms及5.0~6.0ms,延迟时间20~25ms,能量密度为23~28 J/cm²。光老化及嫩肤治疗选用波长640nm的治疗头,选用三脉冲,脉宽分别为4ms、6.0~6.4ms及6.6~7.0ms,能量密度为27~32 J/cm², 延迟20~25 ms,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皮肤反应和患者的疼痛感,来调整治疗参数,每次治疗时间约25分钟,每3~4周治疗1次,4~6次为1个疗程。

结果总有效率96.01%,这其中不乏需要医生做好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工作。

该学者在操作过程中护理提示,治疗头的长轴要与皮肤纹理一致, 在治疗细纹处时应注意将皮肤绷展,以便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治疗血管性疾病以血管瞬间消失或变细, 呈灰白色为有效,色素性疾病以色斑加深为有效,不可盲目加大能量。边治疗边注意和治疗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治疗者的感受,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有无红斑、紫癜、水肿、色素颜色)及疼痛反应,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对疼痛敏感者,可适当放慢治疗速度并随时语言安抚。

 激光治疗参数设置与操作规范

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调Q激光和皮秒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疾病的能量调整,是以皮肤反应为准。临床工作中能量参数选择及皮肤终点反应,也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学者的选择。

有学者探讨755nm皮秒激光治疗雀斑伴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中一位典型患者女性,34岁,雀斑病史20年,黄褐斑病史3年,诊断为雀斑伴黄褐斑,FitzpatrickⅣ型皮肤。术前MASI为8.3分,采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1次,治疗参数:(1)定焦手具直径8 mm的光斑,能量密度0.4 J/cm²,脉冲频率为10Hz,两次扫描全面部共2000发。(2)以蜂巢透镜手具直径 8 mm 光斑,能量密度 0.40 J/cm²,频率为 10 Hz 进行治疗,扫描全面部共 2000 发。治疗后即刻面部轻度红斑或治疗区毛发变白。(3)变焦手具能量密度 3.25 J/cm²,光斑直径2.7 mm,用较小的光斑处理孤立和成型的色素性病变。治疗即刻面部以皮损灰白或微霜白,周围皮肤微红,对皮损逐个进行治疗,但需要避开黄褐斑区域中的部分雀斑皮损。

雀斑治疗后3个月基本被清除(≥90%),MASI为8.0分。雀斑清除评分为1分。

总结

调Q激光、皮秒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疾病,或者燃料激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能量参数调整可以以皮肤反应为准。光子嫩肤治疗中,大多数人群的基本痛觉就能反映出能量强度和状态。希望以上分析能给临床工作者带来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