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2年4月某天,毛主席想约请作家塞克到自己的窑洞里聊聊文艺,没想到,塞克回话

 殷国辉 2023-04-04 发布于湖南

1942年4月某天,毛主席想约请作家塞克到自己的窑洞里聊聊文艺,没想到,塞克回话说——有拿枪站岗的地方我不去!毛主席一个举动,让塞克服了。 塞克, 原名陈秉钧,也叫过陈凝秋。 1934年,他写作话剧的时候,用了一个笔名“塞克”。据他说,这个名字是从“布尔塞 (什) 维克”一词而来。 1935年,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共同创作出《救国军歌》,一时传唱大江南北,成为抗日名歌。塞克由此声名鹊起。 1937年,塞克加入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担任艺术指导。1938年11月,他来到延安,毛主席曾专程登门看望他。 后来,毛主席委任他为延安青年艺术学院院长。塞克不是共产党员,这是延安文艺社团里唯一的一个,非党员主要领导。 这段时间,他又和冼星海合作,创作出了《二月里来》,歌曲通俗易懂, 脍炙人口,很流行。 1942年,毛主席准备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逐一找文艺青年征求意见。 4月底的一天,毛主席让西北局宣传部部长李卓然,去约塞克到自己的窑洞里聊聊。 不料塞克一口回绝了李卓然,李卓然问他为啥,塞克的回答也很雷人,他说:“有拿枪站岗的地方我不去。” 李卓然回来原话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笑了笑,让李卓然再去一次,就说“塞克来,就没有拿枪站岗的。” 毛主席对卫士进行了特意安排,还对卫士长说:“我的朋友来看我, 你们不能挡驾。我这位朋友脾气可大哪, 你一挡驾他就回去了, 那你就吃罪不起呀!” 塞克听了李卓然的传话,半信半疑,结果当他来到杨家岭时,果然不见了哨兵。 塞克看到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真的撤了岗哨,非常感动。 毛主席礼贤下士,真心征求意见,为约见塞克而尽撤岗哨的故事,也成为人们的美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