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孝文:不勉强下一代一定要做茶

 茶道新生活 2023-04-04 发布于广东
“我父亲第一天教我做茶,他就跟我讲学会了不一定要做,但是你一定要懂,懂了你才能管。”
回忆自己第1天学做茶父子间的对话,陈孝文说如果父亲一开始是跟他说“学会了,你就自己干。”可能,他打死也不会干这行。
听到他这样说,我们哑然失笑,同时也不禁感叹这么多年过去了,陈孝文还是那个不玩虚的、没什么思想包袱的陈孝文。

——[ 《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左) 陈孝文(右)]

——01——

现在对手艺的把握,有点像生物钟一样


2006年,年仅24岁的陈孝文就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12位传承人中最年轻的。有意思的是七年前,我们去采访他,在最后问他“成为传承人之前和成为传承人之后有什么变化吗?”
他的回答是:“没有传承人(这个称号)的时候也照样吃饭。有终归是好,但也同时带来了其他的东西……”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他,无论是名气,还是自己的企业规模都比以前更大了,陈孝文依然不会去拔高自己。

——[ 陈孝文 ]

这一次我们问他“有没有觉得自己的手艺越来越好”,陈孝文说所有人做武夷岩茶的工艺流程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在掌握每个不同的节点,可能略有不同。
陈孝文认为武夷山的茶人们一直都在互相学习,就他自己而言,他个人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工艺的理解和把握上,现在有点像生物钟一样“就像如果你每天都是早上8点钟起来,那么,你不用看时间,爬起来的时间也差不到哪里去。”

——[ 《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左) 陈孝文(右)]

就武夷岩茶的工艺来说,陈孝文也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做青和焙火。目前,市场上有些客户跟他家订做轻焙火的茶,相比做足火,轻火的茶其实成本更低,但陈孝文却更愿意做传统的足火,他认为足火的茶“更能长远”。
一是从做岩茶的企业的角度,足火的茶在售后香气、滋味相对不那么容易变化,也是能减少售后维护的成本;
二是在他的印象中过去武夷山的茶都是足火的,假设两款都是足火的茶,香气都不突出,评判高下就比谁耐泡度更好,过去的正岩,跟外山茶在耐泡度会有明显的区别;现在的话,如果焙到足火,茶不仅香,还耐泡,那就是顶级好茶。

——[ 陈孝文 ]


——02——

一泡真正的好茶、好的山场是什么样子


作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我们请陈孝文试试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讲一泡好茶的感觉。
陈孝文说香气领域,他喜欢跟大家讲香水:“香气一定不要像夜总会里面一样,满屋子强烈、妖娆的香。”陈孝文欣赏的香气是跟顶级香水一样的“一阵一阵的,时不时一阵风飘过来一点香,香融于水,香气干净、悠长”好的香气,茶汤闻起来的香、喝到嘴里的香,跟叶底的香是一致的。
——[ 陈孝文 ]
而茶汤滋味千变万化,但不管什么滋味,茶汤能做到不苦不涩,就说明在工艺上把茶叶走水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
至于山场,三坑两涧的茶叶当然是好的,植被、土壤、溪流等影响山场茶叶品质的因素,陈孝文认为其实在景区内,气候不会差异特别大,有其中几个因素能和三坑两涧相似的山场,也可以做出好茶。事实上,1986年以前,种茶都是靠天吃饭,为了避免干旱问题,茶只会种在这种坑涧、山窝,有溪流的地方。
根据陈孝文的观察,不要过度被人打扰,也是影响山场茶叶品质的一个因素“山场,非旅游路线更好,人去得多了就没那么好了。”

——[ 《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左) 陈孝文(右)]


——03——

只要行业欣欣向荣,自然就会有传承

陈孝文家祖上几代做茶,太公陈书省就是民国时期的岩茶品评大师,而他爸爸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创办了天心岩村的第一个民办茶厂。如今他的小孩也慢慢长大了,自然也要谈到他的传承问题。
在陈孝文看来,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欣欣向荣,自然而然就会有传承,就有人就会愿意来干“先别说我的孩子干不干,现在是有人想干我都教。”陈孝文觉得当今这个时代不像他爷爷辈的时候了,那时做岩茶的那块蛋糕就那么大,教会了别人,自己分到的蛋糕反而小了。
“我不是说我现在的技术多好多好,但我也愿意带徒弟,把我祖辈留下的这个手艺传给大家。”陈孝文认为现在岩茶的蛋糕越做越大,他把人教会了,让人自己回家做茶就好了。

——[ 陈孝文 ]

对于自己的小孩,陈孝文说他并不强求小孩一定要做这个行业,他说他会在能力范围内给小孩最好的教育资源,但能读到什么程度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虽然说是这样说,但陈孝文说两个小孩从前年就被“抓”去学做茶了,当时小的才读4年级:“做茶越小学,学起来越快。像我爷爷和父亲,都是13岁就开始了,我父亲13岁学做茶的时候,他也在念书啊。”陈孝文自己则是17岁就开始学做茶,现在也是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师傅了。
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陈孝文对下一辈的要求就是手艺学去了,不一定要做这个行业,只是万一在别的地方不成,小孩回来还有一碗饭吃。

——[ 《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左) 陈孝文(右)]

两次和陈孝文对话,他都提到不会勉强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确实,和他聊天,你能感觉在很多事情上,陈孝文给人的感觉是“无所谓”“不在乎”,但在他擅长上的事情,他还是有要求的。
和武夷山的茶人、非遗传人聊天,在最后我们都会问他们像哪一种茶,或自己做的哪一款茶。陈孝文是唯一一位明确回答“我不知道”的。不过,他后面的补充挺有意味。
他说自己现在做肉桂做得好,已经没什么成就感了,因为肉桂本身的芳香物质就够多,够香。但,如果是水仙做好了,陈孝文还是会有点成就感。他认为水仙由于内含物质的不同,要做出好的香并不容易,但在做水仙的时候做出香来、甚至达到他说的顶级香水那种感觉的香,还是会有成就感。
很多事情无所谓,做出自己满意的好茶,除外。


陈孝文: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孝文家茶董事长。

2006年,获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称号。2014年,陈孝文被评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山市级传承人。 2014年,陈孝文入选“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