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免疫治疗显优效,晚期肿瘤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

 邱立新医生 2023-04-04 发布于上海

25%~30%的肾细胞癌(RCC)患者在诊断时即发现具有远处转移。骨是RCC患者的常见转移部位,转移性RCCmRCC)中30%具有骨转移。mR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预后不佳。RCC骨转移病灶多为溶骨性,>70%mRCC患者可发生骨相关事件(SRE),度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和预后造成严重损害。

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发展,mRCC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显著改善。ICI成为RCC的标准治疗。对于IMDC中高危患者,ICI治疗可将5年总生存(OS)提高至43%Front Immunol期刊报道一例肺和肱骨转移RCC患者,ICI治疗后组织学检查显示达到完全缓解(CR)。

病例详情

患者70岁男性,诊断左肾RCC。术前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行左肾切除术。术后规律随访,未行药物治疗。

术后1年,影像学检查显示2处肺转移(图1A)。推荐患者行药物治疗,但是患者拒绝。8个月后,患者出现睡眠时左侧上肢疼痛,X光检查显示左侧肱骨骨折伴溶骨性改变。磁共振显示团块状病灶延伸至骨折部位之外,考虑骨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图1B)。

1基线影像学(A)胸部CT;(B)肱骨X光片及核磁

患者诊断为RCC伴多发转移。由于KPS评分<80,贫血和高血钙,IMDC风险分级为高风险。

患者开始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系统治疗。病理性骨折予地舒单抗和功能支架固定保守治疗。行4周期ICI治疗后,肺转移灶几乎消失(图2A),疗效评估为RECIST v1.1 部分缓解(PR)。此外,病理性骨折部位肿瘤显著退缩(图2B)。

2 ICI治疗4周期后(A)胸部CT;(B)肱骨X光片及核磁

由于患者具有病理性骨折,左肩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活动范围不能评估。由于其他部位没有转移,肺转移灶几乎消失,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因此计划行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以改善肩关节功能。

诊断为病理性骨折7个月后,行全麻下手术治疗。切除骨折部位周围可疑软组织,行髓腔刮治以更新骨折部位。髓腔使用骨水泥填充,插入髓内钉。最后,加入骨水泥保护填充骨折部位,并以螺钉固定髓内钉。术后,软组织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没有恶性肿瘤证据,骨折后骨愈合(图3)。

3A)骨折部位软组织;(B)病理未见恶性肿瘤

基于组织病理学发现,ICI治疗后RCC肱骨转移评估为完全缓解(CR)。术后1个月,活动性疼痛消失,屈曲和外展功能分别改善至160°和170°。为评估术后QoL,使用上肢,肩和手残疾(DASH)评分患者报告结局,显示具有显著改善,从术前的66.7改善至术后的20.0。病理性骨折的肩关节功能和QoL被手术显著改善。

目前术后17个月,患者继续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没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未观察到复发转移。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继续每6个月影像学随访。

病例讨论

在当前病例中,RCC多发肺转移和肱骨转移被双免疫治疗显著改善,手术治疗肱骨病理性骨折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和QoL,并且病理证实达到CR

RCC治疗策略主要是基于IMDC风险分级。目前,转移性RCC的药物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已经获批为IMDC中高风险患者的一线治疗。CheckMate 214研究中,和常规标准舒尼替尼相比,联合治疗显著改善1OS率,两组分别是80% vs 72%,反应率分别是42% vs 27%ICI治疗带来了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格局。

PD-1CTLA-4联合抑制的双免疫疗法在多种肿瘤中均显示出良好效果。目前已经成为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肝细胞癌等肿瘤的标准治疗,并在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等肿瘤中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双免疫疗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有所降低,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持续生存改善。

当前病例中,ICI治疗后不仅出现影像学的显著缓解,而且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转移病灶达到CR。肢端长骨的骨转移常出现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大多数病例使用包括骨调节剂和放疗等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考虑用于Mirels评分临近骨折的患者,以及改善病理学骨折患者功能。术后病理显示CR,因此包括ICI在内的多学科诊疗可有效改善长骨转移,防治S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