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领导力之厚重的品格

 nysd2012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说明】阅读《曾国藩的领导力十二讲》第一讲笔记,全文2337字,阅读需要5分钟。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让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夸赞的一个人,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评价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这些都昭示了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

中国古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即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可以真正达到“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悟透了中国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常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

无论是读写学习,还是当官打仗,曾国藩都非常善于总结,这些在他写的家书中可以窥见一斑,他经常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悟总结成一个字、一句话、一副对联,跟家人、朋友以及下属分享。

曾国藩所总结出来的这些道理,往往都非常简洁、通俗,也非常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比如治事五到:“身到、心到、脚到、手到、口到”,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每个字都意味深长。

纵观曾国藩一生,他的领导力中,并非完全没有权谋的因素,但其大体,却是以卫道为激励之本、以纯朴为用人之本、以推诚为驭将之本、以耐烦为治心之本、以包容为处世之本、以大局为决策之本、以勤实为治事之本、以力行为修身之本。

宫玉振写的《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选取了十二个字作为重点描述:“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

真正稳重、厚重的人是由内而外的体现,展现在外的是不急不躁的言行举止,端庄厚重的相貌(相由心生),而隐含在内的是深沉厚重的处事风格,是谋定而后动,审定而后行。

图片

一、不急不躁,端庄厚重

在职场中,聪明才辩讲的是一个人的才能,磊落豪雄讲的是一个人的人格,聪明才辩,只能是三流的领导;深沉厚重,才是一流的人物。

判断一个人能否担当大的责任,成就大的事业,就看这个人平时做事是不是稳稳当当、从容不迫,是否具有一种厚重的品质。曾国藩在日记中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在曾国藩看来,所谓的大富大贵之相,就是以“厚重”二字为特征,端庄厚重的人,思虑就会深远,处事就会沉稳,说话就会谨慎;谦卑含容的人,低调、浑含、包容,就会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不张扬,不浮躁,不张狂,不轻薄;“事有归着”的人,办事就会沉稳,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凡事稳稳当当地去做;“心存济物”的人,就会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有慈悲心,有深沉厚重的品格。具备这些修养和品质的领导者,才能担当大任,成就大业。

如果一个领导者说话太多、太滥、太随意,下属很快就不再拿他的话当回事了。因此,领导者需要控制好自己说话的冲动和欲望。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在有的场合下,少说还不如不说,无形的力量才是无限的。我们出生以后,老天爷给了我们两年左右的时间,让我们学会如何说话,但是我们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控制自己说话的冲动,这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可能你会问,今天这个时代还需要这样的厚重吗?毕竟环境条件都变了,一味的模仿是否就是唯了经验,唯了教条。

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机会一纵即逝,产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领导者的决策和思维节奏因此也必须大大加快,否则就会被时代和对手抛在后面。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者也不能因为一味地强调“重”而陷入保守。但是,快速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浮躁的时代、机会主义盛行的时代。当整个组织都处于浮躁状态的时候,组织反而更需要战略的定力,需要组织的领军人物静下心来,去思考决定组织命运的那些根本、长远和不变的要素,以便在战术层面快速反应的同时,能从战略层面把握住组织的根基和未来,达到以重驭轻、守正出奇的效果。

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二、谋定后动,审定而行

在曾国藩大量的史料记载中,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的语速也比较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个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个行为习惯来自于他的祖父,曾国藩从小就非常崇拜他祖父的做事风格。曾国藩的祖父叫曾玉屏,一生没有做过一天官,但是在他们生活的村子里面,却是绝对的权威,无论村里发生什么纠纷,大家都喜欢来找他祖父来帮忙调解。

曾玉屏总是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如果有人不服,他往往会大喝一声,这个人就会垂头丧气,灰溜溜地走了,回过头来还得买酒买菜登门道歉。

曾国藩通过观察祖父,发现祖父的仪表之所以超出常人,全在一个“重”字。

“重”不是要人们去装样子、端架子。“重”是领导者内在涵养的自然流露。它是一个人在德性成熟、心境沉稳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事从容。

在曾国藩看来,好的领导者要做到“四定”: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定”,就是定力,就是厚重,就是沉稳,就是举手投足中的从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与可靠。四定中最关键的就是“心”定,有了沉稳从容的心境,领导者的行为举止才会具备深厚的根基和底蕴。具有深厚的内在修为,才会有成熟的外在管理行为。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信息获取的速度相比过去快了很多倍,而职场中难免会遇到跨界的一些事情,很多管理者喜欢对自己尚不清楚的行业,大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夸夸奇谈。而真正的高手则懂得静水流深,通常不轻易开口,但是一开口,往往是最中肯、最切合实际的,几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管理者用人也是如此。关于用人,曾国藩曾经讲过一段话: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之所以草草地辞退一个人,就是因为考察人员的时候潦草、粗疏,不够慎重。考察时候的慎重,了解清楚要用人员的特点再加以使用,用起来往往就不会轻易出问题,就为不会草率地辞退他打下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